回覆列表
  • 1 # 淡凡新中式生活

    朱元璋說過“文武不分塗”,意思就是說,文武其實是一回事,一個有所成就的人一定是文武兼備,沒有文韜武略,太偏向一方都不好。中國文化講中庸,中庸是度,也是一種均衡。太偏向武功,也不好,太執著文治,也不行。第一等人才一定是文武備足,智謀勇敢。

    《了不起的蓋茨比》說過:“第一等的智慧,就是在自相矛盾間輕鬆駕馭”,意思就是說,第一等有能力有智慧的人,是能夠輕鬆駕馭各種陰陽矛盾,比如文武,比如讀書與實踐,比如寫作與口才等等,駕馭不了,就不是真正的智慧,會導致思想紊亂。現代社會,尤其需要堅強的身體,強壯的體魄,還有靈活機智的大腦,綜合各種資訊的能力,才能在現代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過去古代的能人,到了現代,只能二流高手,現在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我們一定要比過去的人更文武備足,更謀略甚深,更機智靈敏,更精壯強健,才能在社會巨流中立足,佔領人生的高地。

  • 2 # 待曉兒

    這句話是有場合的,不能亂說。

    01只是書生的自嘲而已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黃景仁也只是自嘲而已,卻被後人誤讀成對書生的評價。

    書生是讀書人,他們的作用在於治國安邦,只有盛世才能彰顯。而盛世人們的關注點不在於是誰帶來的盛世,而在於如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一個國家光鮮的背後總是需要有人去為之付出,這就是一群書生做的事。

    治世不居功,亂世無自保,這是書生的尷尬處,這樣的人是可敬的。

    如何治理國家管理社會,是人文科學的最終目的。如果自然科學是開拓進取的刀,那書生就是握刀的手,掌握的是人類社會向何處發展的根本方向。

    這樣的人沒有用處嗎?

    02做有用的書生,必從小處著眼

    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真正有理想的人,不會不拘小節。修齊治平的理想還需要以正心誠意為根基,提高個人修養,關注生活細節,是成材的必經之路。

    凡是成功的人物,都具有一些共性,即博學、堅忍、果敢、篤行。這些不是嘴上說說就能讓人成功的,必須從瑣碎細節處養成習慣。

    一個連寫作都懶得堅持的人,又如何能創作出一部鴻篇鉅製呢?一個面對生活上的困難都經常退縮的人,面對國家道路上的艱苦時又該如何選擇呢?

    所以,做一個有用的書生,要先從細節小處入手,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才能正心誠意,養浩然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期貨市場如何發現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