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慢讀兒童

    我們要做的,首先確定孩子哭的原因。哭是一種表達,這種表達可以代表很多心理訊號和意義。如恐懼、焦慮、生氣、傷心等等。先弄清孩子哭的原因。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猜測,我權且把孩子的這種情況分成幾個方向。

    一、孩子剛入園,對環境不熟悉,在陌生環境下受陌生人照顧,孩子會有一種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引起了孩子的焦慮,所以孩子哭泣。對於初入園孩子而言,與父母分離進入陌生環境生活引起分離焦慮是在所難免的。

    這種情況下,家長和老師要做的,就是要有一定的耐心,接納孩子需要有一個適應期以及在適應期內的表現。不求孩子快速的乖乖待在幼兒園,要把關注點放在幫助孩子消除負性感受,和孩子建立信任關係以順利度過這一特殊時期上面。

    具體做法:

    1.當孩子哭泣時,教師儘量用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和環境轉移孩子注意力,讓孩子從分離的悲傷中暫時中斷,對於持續的讓孩子沉浸在這種負性情緒中要更有利於孩子的心理建設。

    2.安撫孩子的同時,教師也要儘量帶動孩子進行一些輕鬆、愉快的班級活動。家長在接孩子回家時要多與孩子聊聊有關幼兒園的生活情況。語氣要放鬆,要用正性語言。如問“你今天在幼兒園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儘量不要以“今天有小朋友欺負你嗎”這樣的提問去和孩子互動。目的是強化孩子對幼兒園的正性感受,從而更快的喜歡上幼兒園。

    3.帶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具和安撫物去幼兒園,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抵消因陌生造成的一部分焦慮。

    當然,每個孩子還有各自獨有的情況,可以按照以上“接納、安撫、引導”的原則進行有針對性的方式方法。

    二、孩子雖不是新生,但在幼兒園生活中遇到了困難,有了一定的心理壓力而哭。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和教師溝通,請求教師的幫助和協作。

    教師根據孩子個性特點給予一定的安慰,設定一定的機會,重建孩子對幼兒園的快樂感受。比如對於因同伴交往不順利而苦惱的孩子,教師可以與孩子一起分析,讓孩子懂得,小朋友們沒有不喜歡我,只是不喜歡我的XX行為。

    這樣就減少了孩子因同伴的負性評價而產生的自卑,也明確了行為矯正的具體目標。同時教師多給孩子一些矯正機會,忽略幼兒不好的表現,一旦有進步就在班級面前表揚、鼓勵幼兒,透過強化法樹立孩子新的行為模式。同時,教師多多和孩子互動,其他幼兒在模仿效應作用下也會慢慢和這名幼兒互動、做朋友。這樣又讓孩子嚐到了自控的甜頭,從而更加認同、堅持自己新的人際交往模式。良好的社交能力就會逐步形成,從而幫助孩子克服了心理難題。不良情緒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由於問題不是太具體,所以我是按照自己對題面的主觀理解進行的相關解答,希望多少能對您有點幫助。祝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逆合成孔徑雷達可以探測飛機艦船,對探測水下潛艇航跡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