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AOtao9571

    AI人工智慧近期在三個領域可能會有突破:第一是智慧醫護服務機器人,對患者進行感知、適當的干預,從遠端醫療出發,在護理、健康、陪護、康復、助殘、巡檢、導覽等公共服務中發揮作用;第二是虛擬護士或者虛擬助手,透過語音、語義等技術結合,是非常好的突破點。

    但虛擬護士一般並不提倡由人工智慧完全接管而是人機協作,人類可能只負責20%最尖端的、最需要協調的工作,人工智慧負責大量粗活髒活累活;第三是IOT智慧病房。未來透過可穿戴裝置、物聯網、感測器,把後續要分析、決策、干預或者提供服務的所需資料採集上來,採集的越多意味著思考越完善、分析越徹底、服務越精準。

    總結來說,當下可能是醫療機構資訊化的分水嶺,之前稱為傳統醫療資訊化,而發展到今天,醫院對於應用系統專業化和智慧化的要求將日趨顯現。

    針對醫院特定人群、特定業務、特定需求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智慧應用將是未來智慧醫療發展的主要特徵,其特點是智慧、精準、迭代頻繁、重視應用的個性化和創新性。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醫療資訊化領域相關產業的日趨成熟,未來智慧醫院建設發展將呈現共性與個性並存的特點。

    2019年,中國將全面展開醫聯體的建設工作,所有三級公立醫院均參與醫聯體建設。目前,中國已形成了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跨區域專科聯盟、遠端醫療協作網4種醫聯體模式。

    2019年,中國將在100個城市開展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在醫療集團內部建立以資訊化為支撐的遠端醫療系統、遠端會診系統、遠端教育系統、雙向轉診系統,各級醫療機構資訊互聯、互通、共享,為患者提供連續一體化的診療服務,同時重點在500個縣開展縣域醫共體建設,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

    中國大規模推廣醫聯體模式,是人工智慧在醫療和醫院體系創新創業的重大契機。過去,人工智慧進入醫療和醫院體系,只能在外圍和輔助服務方面發揮作用,無法進入醫療和醫院的核心運營體系。

    而隨著醫聯體的推廣,遠端醫療、醫療機構互聯互通、家庭看護等需求將規模化興起並進入到醫聯體的核心運營體系,這打開了人工智慧的創新應用空間。

    實際上,新的醫療體系變化正在發生:據國家衛健委統計,2018年全國醫療機構雙向轉診患者1938萬例次;其中,上轉患者比上年同期減少15%;下轉患者比上年同期增加83%;75%的醫療機構實現醫聯體內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遠端醫療協作網覆蓋所有地級市和1800多個縣。

    當醫療和醫生系統發生重大的體系性變化時,正是創業投資的好時機。迴歸醫療初心,不為了技術而技術,是考察醫療AI人工智慧專案的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K透露:曾苦勸Gemini重返QG執教,甚至願意給他打下手,但Gemini斷然拒絕,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