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ucky143633956

    1饕餮紋

    《呂氏春秋》中記載:“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從商代早期(二里崗時期)開始,饕餮就是青銅器上常見的一個紋樣了。它是“龍生九子”之一,代表貪慾,因吃人不加節制遭得報應,所以最初作為鼎飾有警示、勸誡之意。

    4種饕餮紋變體

    兩個對稱的大眼睛是饕餮紋最顯著的特徵,再次是大張的嘴巴和頭上的犄角。封面圖後母戊鼎的四足上也是非常典型的饕餮紋樣。

    2夔龍紋

    夔(音葵)是古代傳說中一種只有一條腿的神獸,它的出現預示著狂風暴雨。夔龍是青銅器上常見的一條腿的龍(也有人認為這是兩個人名,司禮樂,和此紋飾無關),所以多有變體。夔龍的形象在被漸漸地抽象化、符號化之後,也兼具幾何紋飾的可複製性。

    各種式樣的夔龍紋

    夔龍紋被賦予了祥瑞、富貴的含義,象徵著皇權,暗含著祝福和期許,多用於鐘鼎器上。

    3蟬紋

    蟬紋在青銅器中的辨識度很高。不光是商周時期,作為高潔雅士之象徵的蟬也頻頻出現在後世讀書人的佩劍、玩物上。

    作為食器上的花紋,蟬“潛蛻棄穢,飲露恆鮮(《蟬贊》)”的生活習性深受商朝人們喜愛,有標識飲食清潔的意味。

    與此同時,蟬在地下生活七年後蛻殼成為成蟲,被認為是“死而復生”的現象,有一種向死而生的寄託。後來在玉菩薩雕像中也經常出現蟬紋,用以象徵輪迴轉世。

    商代京鼎,炊器

    蟬紋一般呈等腰三角形,頭眼在上,翅膀末端在下,常環形圍繞在青銅器口、腹、足上作為主體裝飾。

    4雲雷紋(雲紋、雷紋)

    雖二者統稱“雲雷紋”,但“雲紋”和“雷紋”本是兩種紋飾。這幅拓片中上圖紋理細膩,線條婉轉流暢,穩重含蓄,屬雲紋;而下圖線條鋒利,稜角分明,折線細瘦有力,屬雷紋。這二者形態都是取自於對自然環境的觀察,所以也經常聯用。

    雲雷紋

    雷紋。最上圖樣式最為常見,也被用於瓷器等裝飾;最下圖邊界處的小圓圈名連珠紋

    像雲雷紋這樣的幾何紋沒有什麼特殊含義,卻也因為其簡單、規整而可無限重複的特點,被中國古人從藝術的初期一直沿用、保留至玉器瓷器時代以至現今。

    青銅器紋飾的系統化和其具有的強烈的象徵意義比之埃及的色彩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一些完善的符號系統足以證明黃河流域文明之“早熟”,也不知當時的人們可曾想過:他們的生活如何被銘刻在這些大小物件上流傳千年,供人研究、供人遐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少林寺海拔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