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如既往前行1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指的是某一塊地域;"水土",包括地理位置、物候環境;"一方人",則是長期生活在這一地域的人。不同地域上的人,由於生產、生活環境的不同,人的口音也不同,影響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幾個:

    1、歷史環境影響。一個地域形成的文化、口音有繼承性、流傳性,人們受其影響,形成獨特的口音。

    2、地理環境的影響。氣候、水文、飲食等環境因素,對人類語言的產生和發展有積極影響。

    3、社會環境影響。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員往來頻繁,跨區域流動較大,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原有口音的穩定。

  • 2 # 嚁月

    為什麼不同的地區會形成不同的方言? 漢語的語言史是分5階段形成的: 1、遠古; 2、上古——戰國、秦漢; 3、中古——隋、唐、宋; 4、近古——元、明、清; 5、現代——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從遠古上說,中國的土著原始部落是有區域性的,並且是多民族部落族群的。上古時開始了人類的遷徙活動,尤其是戰爭與逃難。還有由於農業的發展,使原有養牧狩獵的生活方式得到改變。由於中國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那麼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語言與文化。北方地區氣候條件惡劣多變,北方人有向南遷徙的需求。那麼戰爭也是人類遷徙的途徑,從炎黃到蚩尤的融合再到華夏各族的同化形成了民族的統一性。這樣語言發展並形成結合的主要原因是: 1、移民; 2、發展變異; 3、民族融合;4、外來與舶來。例如今天的普通話中的坦克、摩托、咖哩……等等都是與世界各地區相互融合而來的(生產方式等的改變也促進了語言的改變,例如今天網路資訊的發展,帶來了網路上的用語等等)。

    如今漢語歸納成七大或九大方言區, 七大方言區有: 1、北方方言區, 2、吳方言區, 3、閩方言區, 4、粵方言區, 5、湘方言區, 6、贛方言區, 7、客家方言區。 為何有九大或者更多呢?中國大約有八十多種或近百種家鄉話(古代時可能更多,一些方言在歷史的長河中同化而消失了),例如閩方言又可分為閩南話與閩北話。再細分又分出閩東話、莆仙話等等。閩南語又分為廈漳泉以及潮汕、臺語、瓊州、雷州等分支方言。那麼這些語言都是古代人的遷徙與融合同化而來的,多民族的融合產生不同區域有不同的地方方言。而這些地方方言也是一種民族認同與歸屬的情感。一般認為,說同一樣的話的人雖不能說都是同宗同源的,但起碼有一定的族群融合史的淵源的。謝謝邀請!大致方言的形成是如此而來罷了,中國多方言的屬性總結為多民族性與多部落族性而形成的。例如中國有56個民族都有不同的方言,如果在遠古的中國,中國何止於56個民族?又何止於近百種家鄉話呢?這說明生活在不同地區的原始人類都有創造語言的能力,而且不同地區的人都有互相學習的能力。因此產生相同或近似的語調或家鄉方言(例如廈門話是結合漳泉兩地話形成的,汕頭話卻結合潮揭兩地語音而形成的等等,這些都是移民帶來的語言上的變化,形成移民城市的方言。如香港、上海等城市方言也是如此形成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把拳頭練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