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社野老

    首先,我們知道《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蜀漢人,又是蜀漢大臣譙周的學生。譙周在蜀漢只有虛職沒有實權,但在儒學方面名氣非常大,又是一個投降派。他的觀點是炎漢氣數已盡,不應與曹魏抗衡,應該投降減少人民傷亡。他從天象的觀察也以此說服劉禪投降,天象有什麼變化,可能是迷信,但客觀事實蜀漢弱小,民窮兵疲是真的。他成功促成劉禪投降,他根本沒有蜀漢是正統的思想,這也影響了他的學生陳壽。

    再者,在整個三國時期炎漢氣數已盡的思想很普遍,魏蜀吳都有一定基礎,也很現實。一些親曹派提出炎劉氣數已盡,曹魏代之是天意。所以,曹操的人品沒人敢歪曲,也歪曲不了。司馬氏的晉王朝必須承認曹魏的正統性,又推出曹魏政權氣數已盡,司馬氏取代也是天意,是合法的。如果否定曹魏的合法,他們也只能把江山奉還給漢劉了。陳壽在西晉做官,自已是蜀漢人,有幾分小心謹慎,加之受老師譙周影響沒有炎漢的正統思想,所以他沒有必要歪曲曹操,還是客觀地對待了曹操。整個《三國志》基本上都是客觀公正的。

    歷史上,抑曹揚劉的觀念並不是從羅貫中開始,從宋元已經有了這個思潮。先是評書人在說書的過程中慢慢形成了這樣一個觀念。經街頭巷尾的說書人一說,村子裡的兒童遊戲也都有了不當曹操這個奸臣,同情擁戴劉備,以當劉備集團的角色為榮。再後來,曹操以大白臉的奸雄臉譜在戲劇舞臺上出現了。到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抑曹揚劉的觀念根固蒂深地鞏固了下來,評說,貶低曹操越來越多也很正常了。

  • 2 # 金灶沐中焚嵐

    《三國志》作者為陳壽,歷經了蜀漢到西晉。後半生在統一了全國的晉朝任職。而晉朝是起勢於魏國,晉朝為了表明自己接續於正統,也承認魏國為三國時期的正統。所以,在當政者認定魏國的地位後,陳壽自然也不敢寫魏武帝曹操的壞話。

    而且曹操以詩歌、散文見長,而且也很有書法功底,頗有文名。陳壽可能有惺惺相惜之意,所以不願貶毀曹操。

    《三國志》是公認的比較客觀公允,作為嚴謹的歷史作品,最好是少加入基於個人觀點的點評。

    曹操是個比較有爭議的歷史人物,陳壽可能也是為了避免引起爭議,所以較少點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堅持跑步5公里,一個月身體會有什麼明顯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