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宣紙講歷史

    我認為是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對中國主流文化的影響非常巨大。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說“仁者愛人”。講究人與人間的關係要相親相愛。這個理想國是非常好的。充滿了愛,充滿了友愛,充滿了善良,充滿了尊敬。

    但是孔子強調的“仁”是以“禮”為皈依的。“仁”和“禮”要有互動。也就是說愛是有差等的。例如,學生對老師的愛是敬愛。老師對學生的愛是慈愛、關愛。“愛”,體現了階級性。我有我的等級,你有你的等級。當他強調“我愛你”跟“你愛我”不一樣的時候,他缺乏一個概念叫“平等”。孔子從來不認為人生而平等。他認為人生有差等,所以才會各安其分,各司其職。“跪拜禮”就是愛有差等的具體表現。

    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對儒家學說進行改造。他說,皇帝是“天子”。“天”授權皇帝統治百姓。服從天子就是服從天意。董仲舒提出“天意者,仁也”。“天道”就是三綱五常。“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三綱使華人沒有了獨立人格。三綱是完全的不平等。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用政治權力推動思想統一。

    此後歷朝歷代不斷加強對人民的思想控制,到明清時期,思想領域推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獄。從官員到百姓成為皇帝的忠實奴僕。

  • 2 # 靈機起名

    因為在古代沒有凳子,人都是跪坐,跪在席子上面。行跪拜禮只是彎下腰而已。到唐朝的時候才有凳子,人才不跪著了才坐起來了。不過為了表示非常尊重對方,還是要按古禮,就是跪下,然後彎腰就是跪拜了。

  • 3 # 歷史評說

    中國是禮儀之邦,跪拜禮就是最常見的一種禮儀。在中國古代,跪拜禮是使用年代最長、最頻繁的一種禮節。跪拜禮多見於君臣之間,以示尊敬。

    漢朝以前,古人沒有凳子,只能跪著

    凳子這種東西,其實並非人類一出現就有的,在中國漢朝以前,人們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凳子,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是席地而坐。

    當時人們的坐和我們現如今的坐完全不一樣,那時候古人坐時要兩膝著地,然後將臀部坐於後腳跟之上,腳掌向後向外。想必大家在影視劇中有見過這種做法。其實,這就是我們如今的跪了。

    後來隨著凳子的出現,坐變成了跪,然後俯身向下,就逐漸形成了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跪拜禮了。

    跪拜禮的廢除

    跪拜禮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已經無從查證,但是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時期,隨著清朝的覆滅,民國的建立,跪拜禮正式廢除。不過,此處的廢除是官員之間,至於民間是否行跪拜禮並未硬性規定。

    時至今日,在某些場合我們依然要行跪拜禮,比如說祭祀、祝壽等風俗中,仍世代相傳。作為一個延續數千年的禮節,跪拜禮早已成為最為隆重的禮儀而深入人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YTG望月草再現騷套路,雅典娜“葬送流”狂送12個人頭,步入8強送WE回家,這場比賽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