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不三不四藏

    出師表有云: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也許我們都被諸葛亮帶跑偏了。

    劉備愛才是真,更愛諸葛亮的“後臺”所以要三顧請之。

    歷史上的諸葛亮可並不是布衣

    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圭,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

    祖上諸葛豐任漢朝司隸校尉,也就是軍區司令,父親是太山都丞,也是不小的官。

    說自己是布衣也是一種自謙。我們知道諸葛亮有一個特別醜的老婆,有多醜呢?根據記載:諸葛亮老婆身體壯碩,頭髮泛黃,面板黝黑,臉有雀斑。那諸葛亮為什麼要娶她呢?因為她是荊州非常有名望的世家大族,諸葛亮要融入這個圈子,建立自己的關係網,這個是最快也最有效果的選擇。並且諸葛亮的幾個姐姐也是嫁給了荊州其他的名門望族。

    第一、叔叔是當時荊州一把手劉表的老朋友;第二、岳父是當地名門大族;第三、兩個姐姐的婆家,是劉表所依靠的兩個家族;第四、掌管軍權的蔡瑁則是諸葛亮岳父的舅哥,而劉表和蔡瑁也有姻親;第五、還有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那時已經是東吳冉冉升起的一顆政治新星。一句話,諸葛亮在當時是唯一一個打通了荊州所有世家大族的人。

    劉備三顧茅廬期間,荊州一把手劉表病重,這個是劉備的一個絕佳機會,而這個機會也不是白給,需要得到當地世家大族的支援,恰巧這個時候有人推薦了諸葛亮給劉備。

    所以不是說諸葛亮沒有才華,但諸葛亮能夠有著荊州這麼深厚的人脈資源,才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根本原因。
  • 2 # 田家樂樂田思悅

    劉備的祖上是漢朝皇族,從東漢末起事20多年以來,他自己因為胸懷寬廣而贏得了不少天下豪傑們的仰慕。他四處尋訪人才,召集許多文臣武將。於是徐庶就向劉備推薦人稱臥龍的諸葛亮,他說這個人是個很了不起的人才,但是要他自己親自去請才行。而劉備求賢若渴,於是就決定親自去拜會諸葛孔明。在經過了3次拜訪以後,諸葛亮這才把劉備等人迎接到屋裡,開始討論天下大事。諸葛亮分析了當時的時局,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對。劉備聽後大喜,於是諸葛亮就出山輔佐自己,從此,諸葛孔明就成為劉備的軍師,成為他集團中舉足輕重的人物,而為蜀政權立下汗馬功勞。而隆中對也就成為指導劉備集團進行鬥爭的思想綱領。

  • 3 # 真誠cjq

    亂世出英雄,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寄人籬下。劉、關、張雖然胸懷大志,只是草莾武夫,勢單力薄,被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天時的曹操追殺得如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

    劉備求賢若渴,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天下。禮賢下士,遍搜天下英才以壯大自己。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初拜徐庶為軍師就遭曹操拆臺,徐庶感動劉備的仁義,發誓終身不為曹操設一計,並推薦了諸葛、龐統可輔佐。二者只要得其一就可得天下。

    歷史證實徐庶惠眼識英才。諸葛亮隱居隆中,劉備三顧茅廬。欲求賢而不以其道,尤欲其人而閉之門也。諸葛亮雖然得其主,但不得其時!

  • 4 # 史海浮沉一月明

    其一,劉備自起兵以來,與關羽和張飛義結金蘭,獲得了關張二人終生追隨,關張二人乃當世人傑,萬人敵,且二人都是能征慣戰之輩。因此在武力值方面,劉備並不欠缺。但為什麼劉備前半生一直連個固定的地盤都沒有,不論是跟歲陶謙也好,公孫瓚也罷,抑或是成為曹操的座上賓,終歸都是寄人籬下。為什麼?因為劉備沒有一個能謀善斷之士。關張二人勇雖勇矣,卻不能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時曹操有郭嘉,孫權有周瑜,此二人均為謀斷高手,劉備急需一名智囊型人才,這樣才能與孫曹掙天下。因此當徐庶和水鏡先生都向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乃曠世奇才,劉備安能不動心。三顧茅廬,哪怕是十顧,我相信劉備都會去,畢竟在人才上吃虧吃大了。

    其二,劉備的野心可不是偏安一隅,說的好聽是光復漢室,說的不好聽就是要自己君臨天下。想要在群雄並起的時代獲得成功,第一要素是什麼?人才啊,曹操手下戰將千員,謀士滿堂,劉備拿什麼去爭?因此劉備必須招募人才。憑什麼去招募人才,態度必須要誠懇吧。劉備三顧茅廬,不僅僅是告訴諸葛亮,我是誠心誠意邀請先生出山,同時也是在告訴天下豪傑,我劉備求賢若渴,愛惜人才,希望大家都來為我效力。故三顧茅廬,其實也是擺明姿態,做給天下人看的。

    綜上,便是我認為劉備三顧茅廬最主要的因素。

  • 5 # 瓏思格物

    如果題主對既有的史實不理解,或者對三國演義中的情節不瞭解,去查詢相關知識點都應該比問這個問題來索取答案來得準確和容易。

    所以,是否是對相關問題的既定答案產生了疑問,比如按易中天解讀三國時,談到三顧茅廬,就提出過,並非是劉備去訪的諸葛亮,而是相反。或者是彼此互訪。另外關於正規史料《三國志》,早有說法其編撰者陳壽並不客觀,甚至有以改寫史實相要挾、向相關歷史人物後代索賄情況。

    綜合以上,可能會令現代的朋友們對這段歷史的真實性產生諸多疑問。

    你想,三顧茅廬,幾千年來文人之夢想,竟然是杜撰的,確實令有志讀書為國效力者心搖。

    所以,我猜想題主,應該是迷惑於此,又沒有說清(也沒辦法說清)具體疑惑,只能表述以平白。

    無論什麼情況,從正史思路按題面解答一下。

    三國鼎立的政治設想按正史記載是吳地的魯肅最先提出的。江南計程車子階層必然廣泛傳說此論。劉備聽說必然心動,欲知其詳,又不能背劉表跨江而資江南諸名士。

    這時,諸葛亮的身份就變得微妙。亮兄諸葛瑾正在吳地為官,與江南士子階層熟稔;劉備與劉表皆認宗親,而諸葛亮與表妻有親,備與亮又都被蔡瑁張允等外戚勢力所排擠、懷疑和不為所用,故而,有了那麼一絲可能令備與亮可能串聯。而兩者為天下事勾連屬於背主,必得十分隱秘和隱晦。故而彼此頻繁的試探和接觸,卻又沒有實際進展,可以理解為未成事的前兩顧茅廬。當然最終在雙方都認為的穩妥條件下的溝通中,確認了三分天下的方針大略。

    也就成就了三顧茅廬的千古佳話了。

  • 6 # 雪狐圭垚

    劉備在當時是不被人看好的,無勢無地無實力,除了手下有幾個大將之外,幾乎再沒有任何資本!成天猶如喪家之犬到處被人排擠被人追打,也可以這麼說劉備連睡覺都是在馬上度過的。在這種情形之下,想要許多人去投靠你簡直就是不可能!劉備前兩次去見孔明,不也是被拒了嗎?孔明之所以出山,完全是被劉備的誠意打動。至於有人說孔明是主動性投靠等完全是胡扯!諸葛亮在他的《出師表》裡己講的很明白了。對於這孔明是不敢撒謊的,因為欺君是重罪不說,單憑後人知道事情真相之後的嘲笑也是孔明無法面對的!那要載入史冊呢?豈不成了千古笑話!死是小事,但明節非常重要。其實這也是諸葛亮的悲哀!

  • 7 # 只發歷史

    我是一個資深的歷史愛好者,熱衷於奇奇怪怪的歷史故事。下面我就此問題,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講道理,三顧茅廬是不存在的,真實的歷史中兩個人是互相吸引,最終走到一起,是互訪。其實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演義裡是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基本上屬於貼臉跪求,這個等級待遇的人,請的一般都是ceo級別的人物,怎麼會請來以後只做一個部門經理的職位呢?

    那既然這樣,為什麼演義裡要造就一個三顧茅廬的典故呢?很簡單,因為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裡,劉備的蜀國集團是主角,整本書裡充斥著重漢抑曹的調調,所以如何突出劉備的主角特色就成了關鍵,三顧茅廬正是因此出現。

    透過三顧茅廬這件事,表現了劉備不打算偏安一隅的野心,畢竟諸葛亮提出的是三分天下進而奪取天下的策略,劉備如果沒有爭雄天下的心,是不可能這樣的。除此之外,三顧茅廬也表現了劉備對人才的渴望與善待,你想,對一個人才有這麼大的渴望,寧願放下身段去求,要知道當時的人,你放下身段一小點就感恩戴德,更何況如此,這一點直接增加了劉備魅力。

    當然,有人推測這之中還有另一個隱含的含義,諸葛亮代表了士族,劉備的行為其實是向包括諸葛亮在內計程車族示好。這一點在整個三國演義裡都沒提及,但是卻是不可忽視的隱藏條件。

    講到這裡,我覺得有點尷尬,對一件沒法生活的事情進行分析,有一種高中語文閱讀理解的感覺。

  • 8 # 知常容

    三國的時候劉備是因為徐庶的推薦才會三顧茅廬。因為劉備對徐庶是很尊重也是很信任。所以對於徐庶的推薦,他肯定是很重視。

    徐庶跟他說他不會上門,需要你自己親自去請,在中間敘述,跟劉備說了什麼我們也不知道,但是我相信徐庶肯定有讓劉備不得不去的理由。

    更重要的就是劉備第一次去了之後,沒有見到回來之後,徐庶肯定又跟他交流了一番,這樣更堅定了劉備的好奇心。

    要知道劉備在荊州就是閒著沒事幹,整天收豪傑,對一個人,他怎麼可能放過。

    所以才有了第二次,才有了第三次才有了隆中對。

    當然學術界對於三顧三往是三次交流,還是第三次見到是有爭議的。

    還有人提出來說,三顧根本不存在,說起來也有可能。因為隆中對是密室之約,換句話就陳壽也是聽到的三顧茅廬,其實也是諸葛亮自己說的。不排除諸葛亮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故意這樣說。

    但是我更相信的是前者,劉備真的是三顧茅廬。我寫了關於不下20多篇的諸葛亮方面的文章研究。

  • 9 # 史苑空間站

    劉備集團缺謀少智、從起兵到依附劉表駐紮新野,不缺忠心和勇猛的人才,只是無人會用;

    徐庶來投連打兩次勝仗,士氣大振,讓劉備看到了謀士的神奇及重要;隨後徐庶被程昱誆走,有個不輸于徐庶的新人在身邊出謀劃策,已是燃眉之急;

    剛剛戰敗呂翔、呂曠和曹仁,曹操肯定不會善罷甘休,很快就會大兵壓境;

    劉備野心勃勃,有統一天下安漢興劉的決心,迫切需要蕭何、張良及韓信式的人才 ,來輔佐自己壯大隊伍;

    徐庶的能力和水鏡先生的威望,使劉備相信他們一致推薦的人物絕對是驚天曠世之才;

    劉備屢次和曹操對陣敗北,袁紹和曹操的官渡之戰,讓劉備清醒的認識到,打仗不是靠硬拼是要靠智取的;

  • 10 # 風雲軒7

    廝殺半輩子,還沒有立足之地。先是徐庶,令其攻城掠地,知曉智囊的重要。徐乃高明之士,極力薦亮,不由得劉備心動,訪亮路上,雅士文人甚多,更堅劉備得亮之心。待至居所,環境優雅,使劉備感觸亮非常人。故三顧亮於茅廬方始得見,焉能放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金支票怎樣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