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648728787820

    中國古代對竹子利用的確切記載源於仰韶文化。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發掘了距今約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遺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辯認出“竹”字元號,說明中國人民研究和利用竹子的歷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時器時代。漢字起源於原始社會崩潰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號則應在此之前就已出現了。在7000年前的浙江餘姚縣河姆渡原始社會遺址內也發現了竹子的實物,可見在原始社會時期竹子和人們的生活有了密切關係。因為只有竹子已為人所用,才須為其創造一種文字元號來表示。

    從漢字中竹部文字的情況來分析,也可看出中國竹子利用的古老歷史,古人把“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異空實,大同節目”的植物稱之為竹。從形態上認識開始,把竹子進行加工,製成物品,又以“竹”字衍生出竹部文字。隨著人類對竹子的認識不斷提高,竹類利用日益廣泛。而竹部文字也必然隨之增加。中國辭海(1979年版)中共收錄竹部文字209個,如筆、籍、簿、簡、篇、筷、籠、笛、笙等等。歷代各類字典收錄的就更為可觀。而諸如“竹報平安”、“衰絲豪竹”、“青梅竹馬”、“日上三竿”一類的成語也都包含著與竹子有關的有趣典故。

    這些竹部文字和成語涉及社會和生活的各個領域,反映了竹子日益為人類所認識和利用,反映了竹子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在工農業生產、文化藝術、日常生活等多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225、安124.、運20運輸機能不能改成戰略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