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學閏土
-
2 # 我是天王1
人類的繁殖能力弱?這還是我頭回聽說。人類在整個動物界而言,繁殖能力雖不是最強的,但絕對不是弱者。就整個地球除了那些繁殖能力變態的,如珊瑚,蚯蚓等既可以分裂繁殖,珊瑚等水螅類可以母體出芽繁殖(類似於克隆,因為它們出來是和母體基因一樣的),也可以性繁殖。蚯蚓是叫再生繁殖,當然也可以性繁殖。不過它們都是雌雄同體的。另外就是老鼠,兔子等這些另類的變態以外(成熟期很短,繁殖力又超群),人類的繁殖能力是超過很多其他動物的。
因為所有動物都是有發情期的,動物的發情期一年最多兩次,唯獨人類是個意外。人類發情期可以在一年任意時刻。這樣的發情期沒有任何動物能比擬(老鼠除外)。
我們再談發情後的受孕,人類的受孕可以自我控制?如果人類想繁殖後代,只要控制受孕時機,幾乎可以說沒有不能懷孕的(當然疾病除外)。所以人類的嬰兒可以獲得先天和後天的更多優勢。
最後人類的滅絕。人類滅絕,目前來看人類是否會滅絕,要看人類自身。如果人類不注重環保(糧食問題也歸結在環保了),不注重自我控制,人類滅絕也很容易。只要幾百顆核武器,人類就玩完了。當然這要地球大多數動物來陪葬罷了。如果不考慮這些以及太陽系其他非不可抗拒的原因,人類就很難滅絕。
-
3 # 宇宙探索
簡單來說,物種繁殖快慢與物種的滅絕有必然聯絡嗎?
沒有!
繁殖快慢只是物種的特性,每個物種都不太一樣,而且我們會發現越是高階的物種,繁殖速度就越慢越費勁!某種程度上講,這也是大自然的法則,物種進化過程中必然的選擇!
因為高階物種,比如人類這樣的物種,對資源的需求會很高,如果人類擁有魚甚至細菌那樣的繁殖能力,會是什麼結果?
很可能絕大部分人都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死亡。不是主動的自然死亡,而是被動的死亡!
而物種滅絕與否最主要還是看物種能否適應周圍環境,所謂適者生存,就是這個道理!沒有哪條法則規定繁殖慢就是不適應環境,繁殖快就是適應環境!
說白了,繁殖快的物種必須要繁殖快,那是它們延續物種的方法,而像人類一樣生殖慢的物種也必須生殖慢,這也是我們延續文明的方式,繁殖慢與快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合不適合的區別!
還有一種現象會讓不少人抑或,我們生產的動物比如牛羊等繁殖出來的下一代很快就能走路,獨立自主,而人類則不行。這是人類在進化道路上的“退化”嗎?
我認為不是。進化的目的是適應環境,人類雖然在身體方面或許沒有有些其他物種更適應環境,但智慧大大彌補了我們身體上的“缺陷”,讓我們更適應環境!
-
4 # 九度十二分
人類生殖確實慢而費勁,但人類進化如此成功的原因,是因為人類選擇一條截然不同的進化之路——這就是智力。
生物體數量與質量的選擇——r/K選擇理論在生物面臨進化選擇壓力下,有兩種進化策略,這就是r對策和K對策。
r對策的種群通常壽命短,生殖率高,產生大量的後代,但是後代存活率低,發育迅速,個體往往壽命較短。而K對策則是正好與r對策相反,個體壽命長,後代數量少,繁殖率低,死亡率低。這兩種不同的進化策略就被稱為r/K選擇理論。
r/K選擇理論由生態學家羅伯特·麥克阿瑟(Robert MacArthur)和艾德華·威爾森(Edward Wilson)在20世紀70年代中提出。不同的進化策略並無絕對的優劣之分,大部分生物都是介於兩種策略之間。
老鼠、兔子、昆蟲都屬於典型的r對策動物。以兔子為例,母兔孕期僅31天,每年可以生產4至6次,每窩可生育6至10只。新產的幼兔出生兩個月就可以繁育後代。科學家估算,如果不限制兔子繁殖能力,那麼僅需要90年,地球上每平方米土地上都能放上一隻兔子。
1788年,兔子隨著首批船隊到了澳洲。由於兔子在澳洲完全沒有天敵,兔群數量爆炸性增長,到了1950年,澳洲兔子增長到了5億隻,對當地的莊稼和草地造成了巨大破壞。到今天,澳洲每年捕獵2百萬只兔子,也依然沒有影響兔子的種群數量。
K對策動物則普遍是大型動物,如大象、老虎、熊貓、鯨魚。人自然也屬於典型的K對策動物。
人類——Bug級的K對策動物人類屬於典型的K對策動物,壽命長,後代數量少,代際撫養責任重。一般來說K對策動物往往個體較強,但數量增長很慢。可偏偏人類簡直像開了掛一般,不光個體生存能力驚人,還進化出了群體合作,共同撫養後代。再加上現代以來的技術革命、醫學突破,更使得人類的嬰兒死亡率低到不可思議,成年個體相比較野生動物死亡率更是低的沒話說。
人類本身作為頂級掠食者,地球上幾乎所有動物的天敵,竟然數量也變得一點都不少了。這些事實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人類的進化道路點開了與其他動物截然不同的技能樹——智力。
正是因為人類是地球上最為聰明的物種,才使得人類可以無視自然規律,發展農業種植糧食、蔬菜、水果,發展畜牧業飼養牛、羊、豬和各種禽類供自己吃喝。這個地球上所有可以被吃的動植物幾乎都被人類吃了個遍。
相比較而言,其他K對策動物,如大象、老虎,都無法達到人類的規模。更在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下,老虎已經是現今最瀕危的物種之一。
總結人類走到食物鏈的頂端,正是因為選擇了智力作為自己的武器。為了更高的智力,更大的大腦導致更長的孕期,更難的分娩,相對較低的生育力,也一樣可以接受了,更不用擔心有滅絕的風險了。
-
5 # 岩心958
因為人類有智慧。雖然生殖又慢又費勁,但是因為智慧的存在,人類發明了各種保護自己和後代的儀器裝置,讓生命延長。並創造各種環境,來適宜人類居住生存。同時人類也是殘忍的,有個玩笑話不是說,不管是天上飛的,水裡遊的,還是地上跑的,只要能吃的,人類都能吃,甚至於吃到物種滅絕!希望以後人類可以保護其他的物種。
-
6 # 大吼好幾聲
有人說,人類生育其實只是相對慢,但比人類快的多的物種已經滅絕很多。
有人說,人類比較擅長奔跑,但比人類還能跑的也消失殆盡。
有人說,人類能用工具,可會用工具的其他物種已經瀕臨滅絕。
從考古發現中,會發現物種總是興起又滅絕,有因為隕石的,但更多的是因為地球執行週期,冷熱變化導致。
唯獨這一次物種大滅絕,是由人類主導,氣候輔助。
直接上總結。
為什麼人類沒有滅絕?
答案是,如果人類沒有出色的想象力加上相對其他物種絕對先進的溝通能力。其他物種不會被滅的這麼慘!
在自然競爭中,沒有被絕對淘汰的物種,它們總能通過變異適應新的環境,人類也一樣,所以,自然狀態下的人類不會被滅絕,除了人類,沒有哪一個物種有在短時間內,能持續集中族群力量去滅殺另一個物種!
而人類的溝通能力可以持續蠱惑他人,而想象力,幫助了人類理解其他人的語言!
人類藉助這兩樣東西,使得獵殺其他物種,不再是進食的衝動,不再是自身生存的必須,它變成了生活,變成了慾望。
所以,在考古發現中,人類足跡所到之處,皆是一場物種大滅絕!
知道為什麼一般情況下,野生動物見到人類第一反應不是攻擊而是逃跑嗎?是因為,如果它們不遺傳下來害怕人形生物的基因,它們就已經被滅絕了!
-
7 # 日照大漠孤煙直
我都懷疑人類不是地球生物,人類雖然群居但是野外生存能力真的太差了,跑不過食肉動物,更跑不過草食動物,抵抗能力也不如其他野生動物,沒有厚實的皮毛更沒有鋒利的牙齒和爪子,天冷天熱人類都承受不住,不信你光著身子去原始森林試試看?破傷風就能要了你的命,即使進化到今天都消失了也消失的太徹底了,徹底到一點痕跡都沒有,徹底到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對大自然的惡劣環境適應能力都沒了,而且還有一點就是成長,世界所有生物懷孕都沒人類漫長,這點怎麼沒有進化?十月懷胎這麼久的時間是怎麼生存的?別用現代人的思維和道德想問題,真實的情況是哪個野生動物懷胎這麼久?哪個野生動物在懷孕期間幾乎喪失捕獵能力和保命能力?哪個野生動物在生產那一刻是一腳在鬼門關裡一腳在鬼門關外?哪個野生動物生育時候那麼痛苦?包括猩猩和各種猿猴,只有人類,還有~哪個野生動物不是生下來就有一定的生存能力,食肉動物大概半年就可以獨立生存了,這半年時間裡幼崽是知道怎麼做安全的,獨立生存後從捕殺小動物開始就養活自己,食草動物生下來一兩個小時就能和母親到處跑,而人類從生下來那一刻開始,即使八九歲開始才能讓自己獨立生存,那也是八九年時間才可以,這還是往好了說,也許要十四五歲,我們就按八九年算,這八九年完全靠父母族群照顧,而且必須時刻關注,他不可能像肉食動物的幼崽一樣知道安全危險,更不會像草食動物一樣和成年人奔跑,這些我始終想不明白,按照適者生存的原則,我們根本不可能活下來,這還是我能想到的問題,還有想不到的問題~~唯一解釋就是,我們是外來者,從根上算我們根本就不是地球生物,我們的祖先至少是帶著一定知識來到地球的,比如我們扔到一個星球,只要我們聚堆,為了生存和延續,我們肯定能活下來,也許十去七八但是沒有大的災難情況下,我們活下來的概率還是有的,只要活下來,我們就能把族群慢慢延續下去並且壯大起來~~這麼一算~~我們絕對是這個世界的外來生物
-
8 # 封筆多年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題主所問的意思無非就是,人類在自然界中,相比那些獅子,老虎,花豹來說,弱的很,可是為什麼沒有滅絕,只是題主忽略了其他更弱的物種,比如那些食草動物,兔子等,也沒有滅絕,為什麼?
我不是研究動植物的學者專家,但是喜歡看動物世界,如果經常看,你會發現,但凡存活下來的物種,都有各自的生存之道,和自我保護的技能,老虎強大,自不必說,食草動物的技能就是:要麼是群居。要麼跑的快。群居提高戰鬥力,抵抗風險。跑的快,提高生存機會。既不群居,也跑的不快的,靠繁殖快來彌補損失數量。還有,羊,牛,馬等,出生的幼子數分鐘就能站立並奔跑,這也是一種先天優勢。
人類,從單獨個體來說,基本具備了各種劣勢,不強大,跑的慢,繁殖慢,幼子成長慢,但是人類的優勢是群居和具有智慧,否則就真的滅絕了。人類應該說,自從會製造和使用工具以來,戰鬥力飛速提升,任何一種對手在群體和會使用武器的人類面前,可以說都是不堪一擊的,如此而已。
-
9 # 完全業餘評論者
看了很多高手回答了很多,但我認為並沒完全解答疑問,原因是有人問出這個問題,一定是在以下兩點有了錯誤的認知:
一. 一個赤手空拳的人類,猛然遇見一頭猛獸,恐怕凶多吉少,人們就此產生錯覺:至少在原始人時代,人類並非食物鏈頂層。但實際上,當人類剛成為人類的那個時代,就爬上食物鏈頂層了。人類具有殘暴(會趕盡殺絕),狡詐(埋伏,挖陷阱,放火),傷害力大(製造工具武器),群居(圍攻),善於防守(利用地形,製造障礙物)等等超級強大的生存優勢。
劍齒虎,猛獁象,巨犀等等巨獸的滅絕都和人類有點關係,老虎獅子熊等殘存的頂級猛獸,除非餓極,否則聞到“人味”是會遠離的,這是它們代代相承的血的教訓。試想:如果你樓下駐進一頭老虎,而沒有警察來幫忙,即使沒有武器,你也會聯合整棟樓的男人,想盡辦法設定一個陷阱弄死它,而這時候凶多吉少的恐怕是這隻老虎。
二,人類的繁殖效率,根本不像一種食物鏈頂層的生物,就好像人類進化作弊了,自然界有點懵逼。
現代年輕人看到女性生育十分艱難,以為人類繁殖力不行,實際上就看上幾十年來說,一對爺爺奶奶一輩子生下3個5個叔叔輩是極正常的事情。古人沒現代人呢麼嬌氣,而且人類是群居的,原始人女性也不愁找不到配偶。何況人類沒有發情期,隨時可以交配,也會相互幫忙照顧幼兒。
所以說,即使原始人夭折率很高,平均壽命才30幾歲,但只要有正增長率,就能逐漸擠壓其他頂級猛獸的地盤,並逐漸開拓安全區,進而良性迴圈,徹底趕走其他競爭物種,霸佔整片區域,從而一代代向全球擴張。
綜上,應該就能回答提問:為什麼人類生育困難還沒滅絕:因為人類生育效率比別的食物鏈頂層猛獸高,而且即使原始人類相對動物來說也十分強大,以部落為單位的力量遠遠超過以家庭為單位的猛獸的力量。
-
10 # 環球異事
這個問題竟然出現在進化和科學,生物領域,首先你是百獸之王,你怕什麼?人類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百獸之王, 你真以為老虎,獅子,大象,鱷魚,野豬才是王者嗎?
就比如說10個人你去動物園逛一圈,就算動物都放出來,你也能橫著走出動物園,在給你打個比方,有人老說給我個女人我可以創造一個民族,我可以創造一個地球文明,但是給你一頭豬呢?你吃完後除了餓死你沒有別的選擇!
那麼歸根結底就一句話,你要記住,切記,人類才是真正的百獸之王!喜歡遠古,外星人,各種文明,邊緣科普的,可以點點我!
回覆列表
人類生殖較慢很費勁,一般情況下一胎只有一個孩子,這主要是人類生理結構決定的,當然這也是一種進化過程中的適應性策略。
人類直立行走的生理結構導致人類嬰兒需要更多的養育人類嬰兒出生得較早,這是因為直立行走導致骨盆狹窄,產道變得非常小,一個九個月的嬰兒的頭能勉強出來,如果大腦發育完全成熟就無法通過產道,因此人類嬰兒生下來後大腦還遠未發育完全,需要得到父母在安全地方哺育,而人類可以哺育數量是有限制的。我們的生存依賴於大量的學習行為,對於人類父母來說,一個孩子已經夠多的了。
另外,產道問題同樣意味著分娩對母親和嬰兒來說是一個創傷性事件,在沒有醫療干預前人類繁殖過程的死亡率遠遠高於動物。母親體內空間有限,懷孕時直立行走時能夠攜帶的胎兒也會有限制,如果有多個胎兒意味著懷孕的人類女性會更弱,生存可能性更低。在進行醫療干預之前三胞胎以上是及其罕見的,而且很少能存活下來。
簡而言之,人類一般一胎只有一個孩子,因為這對人類最有利。
進化中的生殖策略在生態學中,r/K選擇理論用於描述一個生物體在數量和質量之間進行權衡的選擇,促進特定環境下的繁殖成功。r/K選擇(r/K selection)是由生態學家Robert MacArthur和E. O. Wilson在1970年創造出來的,這一理論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很流行,被用作一種啟發式工具,但在90年代初逐漸被生活史理論(Life history theory)取代,但生活史理論仍然包含了r/K選擇理論許多重要主題。
r型繁殖策略
r選擇的物種是那些強調高增長率的物種,有大量的後代,不需要那麼多的照顧,它們中的許多後代會死去,只有少數能夠活到成年,但因為數量足夠多,至少有部分能夠茁壯成長。在不穩定或不可預測的環境中,r選擇因為快速繁殖的能力占主導地位。
r-選擇物種的特徵:高繁殖力、小體型、早熟、生育時間短和後代廣泛分散,如細菌和矽藻,昆蟲和草,到各種一次性生殖頭足類動物和小型哺乳動物,特別是齧齒動物。
K型繁殖策略
K選擇的物種的生存環境一般較穩定和可預測,通常是在擁擠環境中的強力競爭者,在更少的後代上投入更多,每一個都有相對高的概率存活到成年,但它們的後代更少。通常K選擇生物種群在數量上接近環境可以承受的最大。
K選擇物種的特徵:體型大,壽命長,後代數量少,需要大量的父母照顧直到成熟,包括大型生物如大象、人類和鯨魚,但也包括小型長壽生物如北極燕鷗、鸚鵡和老鷹。
人類是最明顯的K型繁殖策略,而爬行動物、昆蟲和魚類則是明顯的r型繁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