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袁衛宇
-
2 # 歷史課課代表
曹氏家族之所以會被司馬家族所取代,主要是因為司馬懿這個人一直苦心經營。在曹操還在世的時候,司馬懿不敢有什麼動作,而曹操的後代其實也不遜色,就連曹叡都讓司馬懿感到懼怕,那麼司馬懿害怕曹叡什麼呢?
實際上司馬懿這個人十分擅長謀略,而且他能讀懂人心,也懂得趨吉避凶,如何將自己的光芒藏起來,正是因為司馬懿具備這些特點,才讓他可以在奪取曹氏家族的過程中如此順利。其實在司馬懿心中,他從來就沒有真正怕過曹叡,要說他害怕,其實主要是害怕曹叡的權勢,而對於曹叡這個人,司馬懿恐怕並不是懼怕,而是不敢輕舉妄動。在曹操沒有過時之前,他就曾經囑咐過曹叡,希望曹叡不要輕易相信司馬懿,因為曹操知道司馬懿這個人老奸巨猾,如果太信任他,難免會引發後患。可是曹叡並沒有將曹操的囑咐放在心裡,可是另一方面,在取得了曹叡信任的司馬懿,卻發現曹叡這個人並不好擺佈。
曹叡平時行事無常,讓司馬懿也感到有些擔憂,曹叡對司馬懿的態度時而好時而壞,還險些將司馬懿給殺掉了,幸虧當時有人給司馬懿求情,才讓他躲過這一劫。在旁人看來,司馬懿可以活下來,要感謝曹叡的不殺之恩,可是對於司馬懿來說,通過這件事,讓他更加堅定要取代曹氏家族的心意。後來司馬懿在曹叡面前更加小心謹慎,甚至夾起尾巴做人,就是希望以此打消曹叡對自己的戒心。與此同時,司馬懿也開始不斷培植自己的勢力,他開始籠絡士族,因為司馬懿認識到,想要取代曹氏家族,絕非一時半刻的功夫,曹氏家族的勢力根深蒂固,而且人脈廣,司馬懿想要推翻曹氏政權,也要如法炮製。
司馬懿開始在暗中培養自己人,到了時機成熟的時候,將曹氏家族推翻,司馬家族從此登上了權力巔峰。可以說司馬懿的這盤棋下的很不容易,也很艱險,他之所以可以成功,也是因為他的謹慎和苦心經營。如果司馬懿當初的表現太放肆,一定早就被曹叡給除掉了,所以司馬懿並不是怕曹叡,而是他在擁有了自己的政治目標後,需要在曹叡面前演戲,以此來換取時間,為日後建立司馬政權打好基礎。
-
3 # Mer86
司馬懿奪權,有一個心態變化過程,他的野心是隨著他地位的提升而逐步產生的。咋們不能因為他發動高平陵政變,就把他妖魔化了,覺得他打孃胎生下來就是個腦後長有反骨,天不怕,地不怕的奸臣胚子。
曹操活著的時候,司馬懿的地位很低,俸祿僅僅六百石,相當於縣尉待遇。雖然他當時給曹操提了一些建議,但曹操沒重用他。後來他是傍上了曹丕的大腿,並在曹丕繼承皇位後,與陳群一起“錄尚書事”,才開始參與到曹魏高層決策中。
不過曹丕活著的時候,司馬懿雖然位高,但權力並不大。因為當時魏國有政策,領兵的人一定要是遠支宗室,如曹真、曹休、夏侯玄、夏侯尚等人,近支宗室和外姓人是不能直接統兵的。當時的司馬懿與陳群一樣,只負責政務工作,並不掌兵。
西漢初年的思想家陸賈曾說過:天下安,注意相; 天下危,注意將。
生逢三國那種亂世,像曹丕時期的司馬懿是不具有任何威脅的,也不可能有野心。
因為即便司馬懿有野心,那他也得有實力匹配野心才行。當時曹丕既然能抬舉他,想找茬換掉他,自然也是分分鐘的事。
不過,司馬懿很能活,曹丕死後,他又先後熬死了曹休、曹真。
曹叡當時手上無人可用,便只能暫時摒棄外姓不能統兵的規矩,讓司馬懿先帶兵。而司馬懿也因此接觸到了兵權。
關於司馬懿領兵這件事,也要說清楚:司馬懿早期為文官,後期為武官,這並不是司馬懿善會專營所致,而是當時的形勢使然。
本來曹丕對司馬懿的安排就是文職,包括曹丕後期讓他去“督軍”,也是文職工作。因為所謂的“督軍”並不是武職,而是作為幾路大軍的出征協調者和最終決策者而存在。從性質上來講,仍然是文官定位。
曹丕晚年,曾想讓司馬懿帶兵,但司馬懿知道規矩,便立辭不受。後來是曹丕給他講了大道理,說我讓你代兵,是讓你替我分擔壓力,你不要有心理負擔。
帝(司馬懿)留鎮許昌,改封向鄉侯,轉撫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帝固辭。天子曰:“吾於庶事,以夜繼晝,無須臾寧息。此非以為榮,乃分憂耳。”——《晉書·宣帝紀》而司馬懿帶兵的效果也不錯,所以他後來才一直帶著兵。
說到這裡,司馬懿怕曹叡的原因,就顯而易見了:司馬懿在曹叡時期的定位,其實就是個過渡人物。大將軍曹真死後,曹魏的遠支宗室青黃不接,曹叡抬舉司馬懿,是希望他能暫時穩住局面。待曹魏的遠支宗室有能人出現後,再把軍權還回去。
他區區一個過渡人物,說難聽點,就是替皇帝看門的管家而已。他的富貴,全捏在曹叡的手上。曹叡讓他上,他才能上,曹叡讓他下,他也只能下。
當然我們知道,司馬懿與陳群不一樣,他是真有才,有軍事才能,所以在曹叡後期,司馬懿的地位不僅沒有動搖,反而還得到了加強。值得一提的是,諸葛亮死後,蜀漢威脅銳減,曹叡曾一度將司馬懿明升暗降,將其官職從大將軍“升”為太尉,讓其不再接觸前線的軍隊。
這便是司馬懿當時地位最真實的寫照,皇帝換掉他,也就是一句話而已。
不過,司馬懿命中有運,他剛剛明升暗降沒多久,遼東就造反了。而由於幽州刺史毌丘檢討伐不利,於是曹叡便只得讓司馬懿再次帶兵征討,接觸兵權。
實話實話,平定遼東叛亂這種硬仗,在當時還真的就只有司馬懿能打。司馬懿憑藉此戰的軍功,一舉樹立了其在魏軍中權威,才成為了魏國軍界的一號人物。
曹叡死後,負責輔政的遠支宗室曹爽也意識到了司馬懿掌兵的危險性,所以曹爽很快就找司馬懿的茬,以魏帝曹芳的名義對司馬懿明升暗降,剝奪了他的兵權,將其升為有名卻無實權的大司馬。(魏國的最高武職,後來又升了更有名無實的太傅)
所以,關於司馬懿這個人,咱們不能把他妖魔化了。雖然他後來發動政變是事實,但他早期的地位並不穩固。他能不能攬權,其實就是曹叡一句話。司馬懿再牛,他也要認清時勢。曹叡既然能提拔他,當然也能把他一擼到底。
至於司馬懿後來為什麼會發動政變,這也很好理解。對司馬懿而言,他其實本身並沒有處心積慮,苦心經營,以篡奪曹氏江山為目的。但是時移世易,當他走到魏國太傅這一步時,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有了足夠的政變資本了。
並且,由於曹爽這個人也是壞事幹淨,人心盡失的貨色。當時曹魏內部反感曹爽的人並不止司馬懿一人,曹魏的太尉蔣濟也十分反感曹爽的專權。
在蔣濟這幫人看來,司馬懿與曹爽的鬥爭只是外朝與內朝的鬥爭,而不是司馬家族對抗曹魏政權的鬥爭。高平陵政變後,蔣濟甚至寫信給曹爽,說只要曹爽放權就可以,他保證太傅不會虧待曹爽。他認為,高平陵政變只是一場輕鬆的權力鬥爭。
有蔣濟這幫人的支援,也是司馬懿敢於發動政變的另一個關鍵原因。
只不過司馬懿不這麼認為,他知道開弓沒有回頭箭,政治鬥爭一旦開始,就不能對敵人心慈手軟,所以他開展了血腥政治鬥爭,殺掉了曹爽等人。
總而言之,拋開曹叡本身是英主不談,司馬懿在曹叡時期,本身就只是一個管家式的過渡角色,他的地位並不足以讓他有野心,他怕曹叡是必然的結果。他後來做出有違人臣的高平陵政變,只是因為他的地位變了,心態變了,再加上有一幫士族的支援,才蹦躂了起來。但這是後話,曹叡時期,司馬懿始終沒有蹦躂的資本。
-
4 # 鴻涵先生
司馬懿歷經曹操、曹丕、曹睿祖孫三代皆盡心示忠,可他卻在曹芳時代發動了“陰謀奪權”的“高平陵之變”,那麼為什麼他不在曹睿時期就搞政變呢?難道司馬懿是害怕曹睿嗎?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頭說起:
司馬懿出身河內郡名門望族,其祖先是隨項羽滅秦而封為殷王的司馬卬(ang),司馬家族歷經兩漢400餘年,在這期間出過不少的文臣武將,而且官位都很高,有僅次於三公的徵西將軍司馬鈞,還有各地的封疆大吏,比如司馬懿的祖父司馬儁(jun)就做過潁川郡太守,而其父司馬防還做過京兆尹(京城的最高軍政長官)。
雖說司馬家族在兩漢歷史上幾乎沒有擔任過三公一類的頂級官員,但是其家族成員多為僅次於三公或者是封疆大吏一級的大員,其家族顯赫程度由此可見。
(曹操出身宦官之後)
那麼,司馬懿不願事曹的原因就能分析出來了,1、飽受漢王室恩賜,不願委身投靠曹操。2、曹操出身宦官之後,儘管父親曹嵩位列三公,可是由於出身不清白,豪門士族的子弟還是看不起他,從骨子裡就沒有把他當做自己人。
(既然不能為我所用,那就也不能為他人所用)
漢室已經衰微,司馬懿再有理想也沒有用了,天道使然漢終要落下帷幕,而此時他極力擁護曹丕稱帝,而曹丕也非常欣賞和大力栽培司馬懿。曹丕做了七年皇帝就撒手人寰,在他臨終前,司馬懿作為曹丕指定的輔政大臣一直服侍左右,而且曹丕還對曹睿說:“慎勿疑之。”可見對其信任程度。
曹睿繼位,在他當政的十五年間,司馬懿逐漸掌握了軍權,甚至出征時可以假黃鉞(yue替天子出征),在這期間,雖然司馬懿已經授予重任,但是實際的軍政大權還是在曹氏家族手中,所以他不敢有一點造次,因為曹睿分分鐘就可以秒殺了他,而此時的司馬懿對曹睿所表現出來的忠心耿耿更勝於曹操和曹丕,因為這時候,司馬懿已經開始為自己積攢政治資本了。
曹睿相比他的父親和爺爺更加的沉穩和老練,曹睿的生母是甄妃,就是曹植很欣賞的那位,《洛神賦》的女主角原型,但是母親甄妃在曹睿十六歲的時候被曹丕賜死,對於曹睿而言,母親的死對他打擊很大,所以曹睿時常思念母親,而且還經常和曹丕對著幹。
“帝常從文帝獵,見子母鹿。文帝射殺鹿母,使帝射鹿子,帝不從,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因涕泣。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樹立之意定。”——《魏末傳》此時的曹睿還沒有立為太子,他就敢違背曹丕的命令,可見甄妃在曹睿心中的地位,而常年對母親思念的壓抑也使得曹睿深沉而老練。
並且曹睿時期的司馬懿還並非獨攬朝政,當時的司馬懿只是擁有相當大的政治資本而已,並未牢牢把控軍政大權,所以他絕對不敢和曹睿對抗,根本原因在於軍政大權的實際掌控人仍然是曹氏家族,直接原因就是曹睿此人深不可測,若要行歹事恐怕司馬家族會全軍覆沒。
所以說,保重好自己的身體才是幹大事的前提,司馬懿就是個例子。
-
5 # 人者仁義也
觀看歷史,司馬懿談不上害怕曹叡。反而在歷史上司馬懿是曹叡十分倚重的輔政大臣。曹丕在去世之前給曹叡指定了三個輔政大臣,也就是曹真,陳群,司馬懿。三國時期輔政大臣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蜀漢的諸葛亮,東吳的張昭,地位都非常高,而司馬懿的地位在曹魏也是這樣。而且相比較於陳群,司馬懿和曹真在軍事上的作用使得魏明帝更加依靠司馬懿和曹真。
曹叡即位的第二年,東吳攻打江夏,派諸葛瑾和張霸襲擊荊州的曹魏重鎮襄陽城,這次襲擊被司馬懿擊退,司馬懿斬殺張霸。魏明帝命令司馬懿都督曹魏荊州和豫州的軍事,駐守宛城,從此司馬懿變成了曹叡南方的依靠。曹魏的四個重要的都督區,荊州成為司馬懿的地盤。
當時佔據房陵、上庸、西城三郡的蜀山將領孟達投降曹魏,曹魏把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成一個郡新城郡,讓孟達駐守,但是孟達在魏明帝即位之後有意投靠蜀漢,但是孟達猶豫不絕,導致訊息走漏。司馬懿麻痺孟達,率領軍隊突襲孟達,只花了八天就達到上庸城下,孟達十分驚慌,而且沒有任何準備。司馬懿以此發動強攻,孟達外甥鄧賢開門投降,司馬懿攻破上庸城,斬殺孟達立下一大功勞。
曹真病重後,關中不穩,諸葛亮屢次北伐打擊曹魏,曹魏毫無還手之力,被迫防禦,公元231年諸葛亮出祁山再度攻打曹魏,把曹魏的將領賈嗣和魏平圍困在祁山堡,司馬懿受到曹叡的命令從荊州地區趕往關中,都督曹魏關中諸將防禦諸葛亮,但是司馬懿一開始和諸葛亮實行持久戰,在追擊諸葛亮的時候只是安營紮寨,絕不進攻,被帳下將領笑成“畏蜀如虎”。這主要是司馬懿初來關中,和關中將領的關係並不深厚,第二司馬懿考慮諸葛亮運糧十分困難,想等諸葛亮糧盡在進攻。但是野戰司馬懿並不是諸葛亮對手,被打的大敗最後就紮營結寨,就不進攻,最後諸葛亮兵退。
諸葛亮最後一次通過斜谷道,攻打關中,佔據五丈原,司馬懿依舊是安營結寨,雙方在渭水對峙,諸葛亮為了引誘司馬懿出兵,甚至送女子衣物給司馬懿穿,但是司馬懿拒不出戰,最後為了安撫關中的諸位將領,曹叡還和司馬懿演了一個雙簧戲,曹叡派衛尉辛毗前來為軍師,司馬懿故意說自己要出戰,辛毗就阻止司馬懿,以天子曹叡的命令不允許司馬懿出兵,兩人搞了幾次,最後雙簧戲演的比較成功,就這樣諸葛亮和司馬懿從二月對峙到八月。
值得一提的是,在八月份有流星墜落於諸葛亮的大帳中,隨後諸葛亮病逝,蜀漢軍隊撤退,當時司馬懿想要前去追擊蜀軍,結果蜀漢丞相長史楊儀打著旗號像是返工,導致司馬懿倉皇而退。等到蜀軍撤退回歸後,司馬懿才上去五丈原檢視蜀軍的營壘。
此後割據遼東的公孫淵謀反,司馬懿率領軍隊前去攻打公孫淵,此後公孫淵被司馬懿攻破,司馬懿攻入襄平城大開殺戒。七千多人被屠戮。但是從公元190年到公元238年為止,割據遼東的公孫氏滅亡。但是在這個時候,曹叡也到了生命的盡頭,臨終前,把養子曹芳託付給司馬懿。
如果仔細觀看歷史,曹叡對於司馬懿是十分相信的,曹叡執政年間的的比較重要的孟達之亂,諸葛亮北伐,公孫淵割據都是司馬懿平定的。可見曹叡是十分信任司馬懿的,而且兩人還演過雙簧戲。至於說司馬懿害怕曹叡,並不見得,畢竟司馬懿是輔政大臣,其次也是曹叡的愛將。 -
6 # 歷史這樣說
司馬懿是曹魏權臣,從曹魏開國皇帝曹丕的爹曹操開始,就是曹魏臣子,曹睿是曹丕的兒子,曹魏第二任皇帝,司馬懿跟他君臣融洽,也互相成就。
第一,曹睿登基時已成年,而且是曹丕的長子,有曹魏宗親和大臣的支援,統治基礎穩固。
第三,曹睿對司馬懿很信任,對他委以重任,司馬懿沒有反曹睿的動機,反而會在他的領導下建功立業。
-
7 # 黃昏史話
主要是因為司馬懿自視實力不夠、時機不到。
第一、人和
先說明曹睿是要感謝他爺他爹的餘威,因為到曹睿這個魏明帝時期,距離曹操過世也才不過七年,此時曹操留下的老臣眾多,都是看著曹睿長大的,司馬兄沒有造反的人脈,資歷不夠,此時反曹等於找死,人和不夠;
第二、天時
曹睿繼位後,大力強化皇權:“諸公受遺輔導,帝皆以方任處之,政自己出。”曹真曹休司馬懿,因為和蜀漢、孫吳、東北公孫氏戰事而被曹睿差遣,無法有效干預朝政,即遠離政治中心,曹睿將人事軍權經濟等政務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司馬懿沒有絲毫可乘之機。
其實,對於曹睿的評價,馬植傑先生較為中肯:綜觀叡之行事,優缺點各佔一半。
優點:善為軍計、明察斷獄、容人直諫。
缺點:後期太過驕奢淫逸。
其他方面,也許司馬懿與曹丕私交甚好,也在曹魏一朝享盡高官厚祿,在封建思想裡,知遇之恩還是深入人心,對待曹氏一族應該還是心懷感激,就是有這個念頭,也只能一忍再忍,做好為子孫謀福利的奠基而已。
-
8 # 笑談歷史zz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208年,強行闢為文學掾。曹操封魏王后,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249年,發動高平陵之變奪取權力,誅殺曹爽。251年,司馬懿病逝,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司馬懿在世的時候,在魏國威望是相當之高的,即使毌丘儉、文欽在其死後討伐司馬師,檄文中依然對司馬懿有“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等讚譽。史書上稱其使“天下欣賴”“天下大悅”。到晉朝初年,司馬炎在太康年間做到了“天下無窮人”的太康之治,至司馬遹被傳像司馬懿,而能在當時“譽流於天下”。
《晉書·宣帝紀》:“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為什麼這樣的一個人就那麼害怕曹叡呢?來看一下具體分析。
曹叡(204?-239年1月22日) 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長子,母為文昭甄皇后。 黃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黃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為皇太子,即位於洛陽。曹叡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設定律博士制度,重視獄訟審理,與尚書陳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編纂史上的重大進步。魏明帝在軍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頗有建樹,但在統治後期大興土木,廣採眾女,因此留下負面影響。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於洛陽,時年三十六歲,廟號烈祖,諡號明帝,葬於高平陵。
曹叡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氏“三祖”,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其散文二卷、樂府詩十餘首。
《魏書》:①帝容止可觀,望之儼然。自在東宮,不交朝臣,不問政事,唯潛思書籍而已。即位之後,褒禮大臣,料簡功能,真偽不得相貿,務絕浮華譖毀之端,行師動眾,論決大事,謀臣將相,鹹服帝之大略。②好學多識,特留意於法理。③含垢藏疾,容受直言,聽受吏民士庶上書,一月之中至數十百封,雖文辭鄙陋,猶覽省究竟,意無厭倦。 其實司馬懿在曹丕時期就已經產生了反意,但他不反曹丕,主要是因為那個時候還未掌握軍權,實力與威望也不足。並且曹丕對司馬懿也有知遇之恩。一場政變的成功,需要韜光養晦積蓄力量,然後等待一個時機,畢其功於一役。曹丕在的時候,司馬懿即使有造反之心,也無奪權之力。
司馬懿在曹叡時期剛剛拿到兵權時,並沒有任何想造反的思想,因為抵禦諸葛亮已經夠費他的腦子了。能夠打過諸葛亮,實在不是因為司馬懿厲害,而是諸葛亮時間不多,被司馬懿拖死了,當時的他只是做好該做好的事情,因為權利還是曹叡給他的,而且曹叡是出名的聰明之人,不是一個昏君,司馬懿知道如若有任何動作也許等著他的就是株連九族,所以司馬懿的確怕曹叡。 “君疑臣臣死”,司馬懿懂的這個理,因此自己沒有躺在功勞薄上翹尾巴,時時以一種敬畏之心伺候著曹睿,小心翼翼的幹好活,不發牢騷、叫幹啥就幹啥,時刻任勞任怨,終於讓曹叡在死前放下心來,最後在曹叡死後奪取了政權,成為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帝王。 司馬懿是一個城府極深的人,不輕易顯露自己喜怒衰樂,善於隱忍,善於抓住機會,心狠手辣的人,在沒有實力,沒有十足的把握,沒有機會的情況下,害怕都來不及,怎敢反呢?
因此,司馬懿確實是很害怕曹叡的,不僅因為當時的曹叡早已看穿了一切,知道他不甘心於此,對他早就有了提防和準備,而且那個時候什麼都沒有,沒有什麼權利和機會,他只能用假象來迷惑曹娥,故意這樣。
-
9 # 庭州行者
但面對繼位時僅二十二歲的曹叡,司馬懿依舊不敢放肆,而是對曹叡畢恭畢敬,絲毫不敢逾越半分。這就很令人費解,司馬懿這樣一個老狐狸,為何會怕年紀輕輕的黃口小兒曹叡?
還有一件事,可以看出曹叡的能力。遼東叛亂,曹叡派司馬懿發兵去平叛,結果中途遇到大雨,道路難行,朝中大臣都建議讓司馬懿撤軍,結果曹叡堅決要求繼續前進,並且下令,撥給更多糧餉。最終,司馬懿果然平定了叛亂。從這裡可以看出,曹叡非凡的決斷力和用人不疑的大局觀。
因此,司馬懿在這樣的君主面前,也只能韜光養晦。
曹叡在位時期,曹氏宗族的勢力還相當大,這些宗族拱衛著皇室,絲毫沒有給司馬懿任何可以利用的機會。當時的司馬懿,在朝中雖然得寵,但地位仍然比不上宗族,且其至高的地位,來源於曹叡本人的信任,也就是說,曹叡把握著司馬懿的命脈,決定著司馬家族的興衰榮辱。
面對這樣的君主,司馬懿怎麼能不怕?
-
10 # 大國布衣
司馬懿在魏明帝曹叡當國時期,他的軍事才能得到極大發揮,數次領兵抵禦蜀漢北伐。他能得到曹叡的信任,還多虧了魏文帝曹丕對司馬懿的賞識。早在曹操在世時期因為立儲大事,司馬懿暗結曹丕,為他繼承魏王位出謀劃策。曹操死後曹丕篡漢自立,自此開始了司馬懿步步高昇,平步青雲位極人臣的黃金歲月。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為皇太子,即位於洛陽,是為魏明帝。司馬懿以顧命大臣身份輔佐曹叡(據《晉書》:“及天子疾篤,帝與曹真、陳群等見於崇華殿之南堂,並受顧命輔政”)。曹叡在位期間,大力提拔宗室曹真、勳舊司馬懿等人。這段時間司馬懿的軍事才能得到了極大的發揮,數次領兵出征抵禦蜀漢、東吳的北伐。
《三國演義》裡面有一段就講到曹睿和司馬懿之間的關係。226年魏文帝曹丕病逝,太子曹叡繼位。遠在西蜀的諸葛亮想乘魏君新立政局不穩之機發動北伐,但又非常忌憚司馬懿,參軍馬謖乃獻一計,譴人到洛陽、鄴都散佈訊息,言皇帝新立,司馬懿不服新君陰懷二心,正在操練兵馬準備造反。同時偽造榜文在洛陽城中到處張貼。曹叡當時正在朝中議事,訊息很快由守門兵士傳人宮中,本性就多疑的曹叡大怒,在一班對司馬懿早就不滿的朝臣的挑撥離間添油加醋下,立即傳詔,調兵遣將,準備親自去捉司馬懿。此時大將軍曹真及時站出來言真偽難辨不可輕付罪名,陛下可親往探知訊息真假。
曹叡乃統領御林軍前往涼州(此時司馬懿正在雍、涼二州操練兵馬)問罪,司馬懿于軍中得到訊息,乃整軍親往迎接皇帝,見到曹叡,司馬懿伏拜於地,說:“臣受先帝託孤重任,無有二心,此定是吳、蜀兩國使的反間之計,請陛下給我一支軍馬,我先攻破蜀國,後破吳國,以報答陛下對臣的恩寵!”聽了司馬懿的表白,曹叡躊躇不定,遲遲不能做出處罰決定。一直對司馬懿心懷戒備的華歆藉機說“真假難辨,陛下不可再付其兵權,可削職放歸”。西蜀巧施反間計,再加上本性就多疑猜忌的曹叡,就這樣讓司馬懿及兩個兒子被削去一切職務歸閒鄉野,司馬懿是一肚子的委屈不敢說啊。
由此事可以看出司馬懿確實還挺怕曹叡,而他之所以能在明帝一朝安安分分不敢造次,原因不難理解:一,魏國才歷二世,魏明帝曹叡作為一國之君大權在握生殺予奪他一人說了算。二:司馬懿樹敵太多,華歆、王朗等資歷威望比他高的託孤重臣都對他極度防範,華歆更是對明帝直言司馬懿鷹視狼顧久必為患不可付之兵權。三:司馬懿當時雖是驃騎大將軍,但與他分掌兵權的還有宗室曹真、曹洪,駙馬都尉夏侯懋等人,司馬懿必須小心翼翼和這些人搞好關係。勳臣舊將還有這麼多,司馬懿怎敢有異心。
司馬懿直到西蜀來攻,駙馬都尉夏侯懋兵敗岐山時才再次被曹叡起用。面對魏明帝的多疑猜忌,司馬懿是如履薄冰小心謹慎,此後便長期領兵作戰遠離朝廷。直到明帝死後才成為顧命大臣與曹真之子曹爽輔佐齊王曹芳繼位。
回覆列表
無論曹魏統治者是曹操、曹丕還是曹叡,都不會影響司馬懿什麼,司馬懿對他們談不上怕與不怕?可以這樣問:為什麼諸葛亮不怕劉備?因為不需要害怕。
同樣的,司馬懿也不怕曹丕和曹叡。因為曹丕和曹叡兩朝時的司馬懿,堪稱曹魏的諸葛亮,是司馬懿最高光的時刻。那時的他,忠心耿耿,功勳卓著。這樣的司馬懿,怕什麼皇帝?
提問的人問問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想問司馬懿一直心存謀逆之心,為什麼不在曹丕和曹睿就造反了,而是等到曹叡死了再造反?
看看司馬懿在曹丕和曹叡兩朝時,為曹魏做了那些貢獻:
曹丕征討東吳時,司馬懿坐鎮許都,幫曹丕穩定後方;東吳乘曹丕新喪之際伐魏時,司馬懿領兵禦敵,擊敗諸葛瑾,並斬殺張霸,斬首千餘級;從蜀漢叛逃過來的將領孟達,投魏後還和蜀漢勾勾搭搭,企圖再次回到蜀漢,司馬懿以迅雷不及掩耳,斬殺了孟達;諸葛亮北伐時,司馬懿坐鎮關中,堅守不出,阻擋住了諸葛亮的步伐;遼東太守公孫淵襲擾曹魏邊境時,司馬懿率軍北上平定了遼東;東吳出動四路大軍攻打曹魏,司馬懿主動請纓擊潰了吳軍,斬首萬計....
曹丕和曹叡兩朝時的司馬懿,就是一個忠心耿耿,功勳卓著的忠臣和功臣,他為什麼要怕曹丕好曹叡,又為什麼要造反?
很多人覺得,曹叡一死,曹芳即位,司馬懿就立刻發動了高平陵之變,這顯然是沒好好讀歷史了。
從曹芳繼位到高平陵之變,這中間隔了10年。如果司馬懿一開始就存有謀篡之心,那麼他大可趁曹魏主少國疑之際,憑藉自己的威望和實力,在曹芳即位後就立即發動政變,廢掉曹芳,誅殺曹爽,奪取曹魏朝政大權。但是在這10年間,司馬懿依然保持“曹魏忠臣”的姿態,甚至主動領兵抵禦東吳的進攻。
曹芳剛即位時,只有7歲;而司馬懿則是位高權重的元老勳臣,同為輔政大臣的曹爽根本不是對手。彼時是司馬懿奪權的最佳時機,如果他早有謀逆之心,當然應該趁此時發動政變了,然而並沒有。可見司馬懿的謀逆之心,是在他被曹爽排擠之後而起的。
以當時司馬懿的權力和能力,搞定7歲的曹芳和無能的曹爽,根本不是難事。曹芳剛即位時,司馬懿不造反,非要等十年,等到自己坐了冷板凳才突然發動政變,你說他是不是腦殘?
曹爽將司馬懿排擠走以後,司馬懿幾乎就在朝廷掛個太傅的名,並沒有多少實權。反觀曹爽,朝政大權和兵權都在曹爽兄弟手裡。
司馬懿在這個時候,才冒險發動政變。幾乎是險勝曹爽。
如果你非要問為什麼司馬懿不反曹丕和曹叡。那就我反問一句:為什麼司馬懿不反7歲的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