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永生壽
-
2 # 智慧萌娃
相信大多數人都有乘坐飛機的體驗,當飛機穿過雲層時,可以很明顯地看到,雲層並不是像棉花糖一樣厚實地物體,而是像陸地上地霧氣一樣地存在。那麼這個問題可以轉化為:為什麼冬天地清晨,空中有那麼多地霧氣呢,為什麼這些小水滴不掉下來呢。
霧氣的形成霧氣是地表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細小水滴。
將一勺子白糖加到水中,攪動勺子,糖會慢慢溶解,再加一勺,還是會溶解,當加到一定數量時,糖就不再溶解了,這時體系進入了一個穩態,不斷有糖溶解到水中,又不斷地從水中析出晶體糖,這就是飽和態。水蒸氣也是一樣地,空氣中能夠溶解地水蒸氣數量是有限的,而且溫度越低溶解度越小,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如果水汽充沛,最易形成大霧啦。但是有個問題是:水蒸氣是一直在流動的,為什麼會形成飽和狀態呢?
分子的熱運動組成物質的分子是一直在運動著的,那麼為什麼水蒸氣在開放的環境中會形成飽和狀態呢。
分子運動是受外界環境推動的,比較有名的是布朗運動,落在水面上的花粉由於水分子的無規律運動導致花粉也一直在運動。分子熱運動程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低,熱運動程度越小,或者說分子熱運動速度越慢。因此空氣中的水蒸氣雖然一直在遊蕩,但是由於區域性區域溫度低,水蒸氣的運動速度較慢,導致形成了無形的封閉空間,此時就容易形成過飽和的水汽,形成了霧。
至此就解釋完成了,天空中的雲朵就等同於地面上的霧氣,上升的水蒸氣在空中遇到冷空氣流,形成了過飽和的冷凝汽,遠遠看過去就是雲。
-
3 # 第一美女
雲是大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華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見聚合物,是地面上的水吸熱變成水蒸氣,從而上升到天空蒸汽層上層,由於蒸汽層上層溫度低,水蒸氣體積縮小比重增大,蒸汽下降,而蒸汽層下面溫度高,下降過程中再吸熱,再度上升遇冷,再下降,然後反覆,氣體體積逐漸縮小,最後集中在蒸汽層底層。在底層形成低溫區,水蒸氣向低溫區集中,這就是雲的形成。簡單來說,雲就是地球上龐大水迴圈的結果。
這和雲有多重沒多大關係,而是跟密度有關係。這就好比一斤棉花和一斤鐵哪個重是一個道理,大家說哪個重?平時大家做飯冒出來的蒸汽不都是往上跑嘛,原因就是蒸汽的密度要比空氣的密度小,而云朵就是由大量的蒸汽聚集在一起形成的,這就是為什麼雲再重也不會掉下來的原因了。
雲的體積越大,在下沉時受到的阻力越大。舉個例子,同樣為1斤的棉花和1斤的鐵塊從同一樓層扔下,鐵塊肯定會先落地,棉花會經很長的時間才能飄下來,而且遇到大風時,鐵塊不受影響,而同樣重量的棉花可能就被吹遠了,因為棉花的密度遠低於鐵塊,1斤棉花的體積很大,受力的面積也很大,所以向上的阻力很大。
同樣的道理,當雲受到的向上的阻力等於重力時就不再下降了,因為此時它在豎直方向的合力為零。而且雲的受風面很大,受到高空中不同方向的氣流影響,導致雲在空中一直隨風的方向漂浮,而不會下沉。
雲是水汽凝結成小雨滴而形成的,水滴的含量因雲的型別而異。積雲的含水量為每立方米0.2克至克;高積雲的含水量為每立方米0.2克至0.5克;雨層雲的含水量每立方米可達15克。
我們取高積雲的比重,按0.5克/立方米計算,50萬公斤的雲體積是
50萬*1000/0.5=1立方千米, 取海平面空氣的密度為1.29千克/立方米,它承受的浮力1立方千米*1.29=1290000噸
由於雲大部分在對流層頂活動,空氣的密度與海拔高度有很大關係,越高密度越小,8000米高度空氣密度大約在0.52千克/立方米,此時承受的浮力是0.52*1立方千米=520000噸
其實有的雲朵也是可以掉下來的,比如說低雲:其內部的小水滴和冰晶質量相對來說會大一些,這種雲就會緩慢下降,肉眼可能感覺不到,但是你們可以參考一下霧霾天,大家都知道PM2.5吧!這是一種質量非常大的有害物質,這些物質構成的集團,就散佈在地表區域。如果你所在地區環境比較好,那麼你可以觀察一下山間的大霧,近距離觀察你會發現霧氣當中水含量是很大的,這就是低雲的一種。
一般有這樣一個規律,那就是如果一個物體的重量越大的話(當然得保證這個物體是實心的),那麼當它自由落體受到的重力和空氣阻力相等的時候,它的速度也會越大。套用到這個問題中來,如果一個極微小的水滴想要下落的話,那麼它所受到的重力應該大於空氣阻力(也可以說是浮力),也只有這樣,它才能不斷下落,但是隨著速度越來越快,它的加速度也就越來越小,最終加速度為零,它就會做勻速運動了。
-
4 # 喵喵喵的喵
宇宙有四種相互作用力,引力,電磁相互作用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如果我們將引力設為1.
電磁相互作用力是引力的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倍。
一朵雲的重量是50萬公斤,這意味著它受到50萬公斤的引力。
但是,只要它和空氣的電磁相互作用力大於這個數值,那麼,雲朵是不會掉下來的。
由於雲朵是電中性的,它和空氣的電磁相互作用力主要來自於雲朵分子、原子的外層電荷之間的排斥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它的表面積和體積越大,它的電磁相互作用力就越大。
雲朵的體積非常大,它就獲得了鉅額的電磁相互作用力。
當然,在某種情況下,雲朵的電磁相互作用力可能會大幅度減少,最常見就是出現凝結核,在電磁相互作用力的作用下,可能通過某些量子效應,雲朵凝結成水滴。表面積大幅度下降,也就沒有足夠的電磁力支援雲了。
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會看到天空下雨、下雪,甚至下冰雹了啊。
-
5 # 策神歷史
那這麼重的雲朵,為什麼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呢?難道它不會受萬有引力的影響嗎?這就得從雲的形成來說起了。
其實雲的形成與大自然的迴圈有關,地球上海洋湖泊等的水分蒸發以後就會慢慢凝結成雲,之後就會形成雨,這樣才會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落到地面上來。
當液態的水溫度達到100℃,也就是它的沸點時,就會氣化,然後才會形成雲霧,但這裡的蒸發與氣化並不是同一種類型。雲朵就是靠蒸發來形成的。
蒸發的原理是氧分子與水分子之間發生了互換,大自然界的水分中不僅僅只有水分子,它們還有別的重要元素,其中就包括氧分子。
所以這裡面的一些調皮的氧分子就會與水分子進行結合,從而達到置換水分子中的氧的效果。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水分子就像是一個極其飽滿的氣球,因此在受到斥力的作用下,就會任性的推開別的水分子,從而進入到我們的空氣中。
具體來說,雲的形成需要我們根據阿伏伽德羅定律來研究。
在溫度不變,壓強不變的情況下,空氣中相同體積的分子數量也相同。我們大氣中的分子大部分是氦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可是按照原子序位表來看,氦更靠後一點,所以氦分子就相對重一點。
因此當空氣中充滿了水分子時,空氣就像是充氣的氣球一樣往上升。但是如果覺得這種說法不太好理解,可以想象家裡面的魚吐泡泡的場景,魚吐出來的氣泡在不斷上升的過程中,受到水的壓強作用會越來越小,所以氣泡裡面的壓強也會越來越小,氣泡的體積自然會慢慢變大。
這時候水分子就會慢慢向周圍擴散,但由於它們體積太小,我們無法用肉眼看清它們。而我們之所以可以觀察到它們,是因為空氣中有灰塵,這些灰塵的作用非常大,它們會起到凝結核的作用,讓水分子附在它周圍。直到凝結到一定數量的水分時,就會形成雲朵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天氣晴朗的空中,下降速度極慢的小水滴遇到各種障礙,就會慢慢上升。
再加上空氣的流動會加劇小水滴的蒸發,一經蒸發,又都變成了一個個小水分子,重複之前的過程,附在凝結核上,再變成小水滴,迴圈往復,自然而然雲也就不會掉下來了。
所以我們平時看到的雲朵雖然變化很小,可是這些小水滴們卻在每時每刻變化著,以此來達到一種平衡。
-
6 # 自然之樹
雲是什麼?其實雲的本質是水,確切地說是大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華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見聚合物。
既然雲是水那必然會有重量,那為什麼它不掉下來,懸在天空中?
同理,我們常見的水都液態的,在標準條件下,水在液態的狀態下密度(10³千克/立方米)遠遠大於空氣(空氣密度約為1.29Kg/m³),由上面我們知道雲是水構成的,但是它狀態與液態水不同,它是由地面蒸發的水蒸氣飄到高空中,雲的密度很小(至於多小暫且不討論)能懸掛在空中它的密度絕對小於空氣的密度,因此它才可以逐漸從地面漂浮到高空。
所以,這裡提到雲朵重50萬公斤,其實雲朵懸浮,還是木頭在水中漂浮跟重量根本無關。
我想說的是雲朵並不是一成不變,而是一直在變化,同時也會掉下來。
總結:正如提問的其實雲朵懸在空中只是跟它的密度有關,跟質量無關;雲並不是在空中不變而是隨著天氣變化逐漸形成較大的水珠,高度也一直往下降最終形成降雨。
-
7 # 力學Nerd王小胖
問題的本質在於浮力,所以如果阿基米德還活著,會被這個問題氣吐血。
1、空中的雲雲朵飄在空中,受到的力可以認為就兩個,重力和浮力。所以,雲朵之所以能夠飄起來,就在於浮力的大小與重力相當。
不同的雲朵,在空中的高度也是不一樣的,關鍵原因就在於浮力的大小。對於同一塊雲朵,如果浮力小了,那麼在重力作用下會下降。如果浮力大了,那麼會上浮。空氣密度是底部大頂部小,因此浮力也是下大上小。雲朵在重力和浮力的調節下,總能找到一個大小一樣的平衡位置,這個位置就是雲朵的高度。通常高密度的雲較低,低密度的雲較高。
2、空氣的浮力阿基米德洗澡的時候發現了浮力定理,發現浮力的大小與排除水的體積有關。
通常,浮力公式如下,其實代表著上下表面的壓力差。所以浮力與液體密度、重力加速度和體積有關。
浮力的本質在於物體表面的壓力差,壓力來自於液體的壓強。不同深度的壓強,與高度有關,公式如下。實際上,這個公式不僅僅適用於液體,對空氣也適用。不過算空氣大氣壓的時候,一般都是用水銀計來測量,而不是測出空氣的密度高度等等。
我們知道,一個標準大氣壓約100kPa,當物體處於地面上(高度為零)時,受到空氣的壓強就是100kPa。由於空氣是流體,所以物體四周的壓強都一樣,這樣空氣壓強的合力就為零了,對物體不起作用。
但是,對於大體積物體就不一樣了。大體積的物體,上下表面的高度差巨大,引起上下表面的壓強差。底部壓強大,頂部壓強小,從而產生向上的浮力。雲朵漂浮就是這個原理。
3、密度的影響浮力源自物體表面的壓強差,跟體積有關。不過如果密度巨大,體積再大,浮力的增加也平衡不了重力。所以,有個一引數至關重要——密度。密度越小,體積就大、質量就小。這樣浮力就非常容易增加到平衡這個重力。實際上,在液體的浮力裡學過,只要物體的密度小於液體的密度,那麼浮力總是大於重力的。這個結論對空氣依然適用。
我麼知道,空氣密度約1.293千克/立方米,隨著高度的增加,密度呈指數式減小,如上圖。所以,隨著高度的增加,物體受到的浮力由於壓強的減小而降低。
雲朵高度從600m到6000m,對照上圖,600m空氣密度接近1.293kg/m3,6000m的空氣密度約0.6kg/m3。對應的雲層的密度就是這個數值,否者雲層無法停留。
4、總結雲層能夠漂浮本質在於浮力與重力平衡。浮力來自於雲朵上下表面的壓強差,與空氣密度和雲朵自身體積質量有關。雲朵的密度通常在0.6-1.2kg/m3,小於底層空氣密度,所以會上浮到與自身密度一直的空氣高度。
-
8 # 鍾銘聊科學
其實,雲也是有重量的,以常見的云為例,每立方米的積雨雲重量大約是0.5g,而我們能夠看到的一箇中型規模的雲,可能大約有10億立方米,重量約為500噸,這麼重的雲,為什麼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呢?
其實,不是它不會掉下來,而是它在滴落的過程中又被蒸發掉了。
具體原因,我們詳細說一下。
雲的形成雲的形成,和地球上的水迴圈有關。我們知道,地球上海洋以及河流湖泊的水分蒸發之後,會凝結成雲,之後會形成雨,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重新落到地面上。
我們雖然知道雲是由水蒸氣組成的,但是水蒸氣是如何蒸發到天空的呢?其實這個問題,用阿伏伽德羅定律可以得出答案:
在相同溫度以及壓強下,相同體積的任意氣體都含有相同數量的分子,因此該定律又被稱之為四同定律。我們知道,地球大氣的成分,主要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
其中,氮氣(N2)是兩個氮原子組成氮分子,氧氣(02)是兩個氧原子組成氧分子;而水蒸氣的化學表示式為:H2O,是由2個氫原子核1個氧原子組成。我們知道,氫原子和氧原子在化學元素週期表中比較靠前。
因此同等條件下,水蒸氣比氮氣和氧氣都要輕,所以水蒸氣在空氣之中會上升(如果覺得難以理解,可以想象一下氫氣球,氫氣球之所以能夠漂浮在天空中,就是因為氫氣球比空氣成分要小,因此可以上升)。
當江河湖海蒸騰出的水蒸氣越來越多時,這些水蒸氣會帶著地表的溫度,也就是熱量一起上升;而水蒸氣在不斷升高的過程中,氣壓也會逐漸降低,因此這些水蒸氣體積會逐漸膨脹。
這一點,其實和水裡面的水泡相同,魚剛吐出來的泡泡會比較小,但在上升的過程中會逐漸變大,原因是在液體中深度越深,壓強越大;而深度越淺,壓強越小,氣泡在上升的過程中,受到液體的壓強會越來越小,因此氣泡內的氣體壓強也會變小,所以體積會膨脹變大。
空氣中的水分子就相當於魚類吐的泡泡。
在膨脹的過程中,會導致周圍空氣溫度下降,而降溫會導致空氣不能容納更多的水蒸氣,因此一部分水蒸氣會析出,但是此時並不會形成雲,這是因為單個的水蒸氣很難與其他水蒸氣相互凝結,即使偶然凝結在一起,也會很快分開。
好在,空氣中除了水蒸氣,還有一些塵埃微粒,這些微粒可以充當凝結核,讓周圍水分子圍繞著凝結核凝聚。人工降雨其實向天空中拋灑的就是塵埃微粒,讓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在塵埃微粒周圍,形成雨水。
研究表明,大概100萬個水蒸氣凝結在一起,才會形成1滴水。
在凝結核的幫助下,水蒸氣不斷匯聚成小冰晶或者小水珠,從而形成雲,可以被我們觀測到。由於水汽析出需要特定的溫度和氣壓,因此這些雲會維持在一定的高度。
云為什麼不會掉落下來?瞭解了雲的形成之後,我們再來分析一下云為什麼不會掉下來。
在物理學上,有一個速度叫做終端速度,意思是說:
看不明白也沒關係,你只需要知道,終端速度和物體的質量以及展開面積有關。比如:一塊磚頭下落的速度,和同等體積的棉花終端速度不一樣的原因是,磚頭更重;而同等體積的棉花更輕,因此棉花的終端速度比較小。但如果一塊磚頭綁上了降落傘,而棉花沒有,那麼很有可能 磚頭的終端速度更小。
雲層裡的小水珠其實也有終端速度,但由於小水珠的質量過於輕,因此它的終端速度非常非常慢,每秒的墜落速度可能只有幾毫米。
再加上小水珠在墜落的過程中,會帶動空氣流動,而空氣流動會加速水分蒸發,因此小水珠還未掉落到地面,就被蒸發了,因此,雲就不會掉下來了。
雨之所以能夠掉下來,是因為雨水的重量較重,終端速度比小水珠要快得多,蒸發速度沒有降落速度快,雨水還未蒸發完,便已經掉落在地上了。以上這些就是云為什麼不會掉落下來的原因。
-
9 # 想法捕手
首先,一朵雲50萬公斤這個概念不知道是怎麼得來的;其次,“朵”不是一個度量單位,所以無法判斷。都知道雲是水做的,雲無常態,連成一片,50萬公斤也不是什麼事。不限制體積說體重,毫無意義。不妨以雲的基本組成單位來看。
天上的雲是由什麼組成的呢?常見的錯誤認知:雲是水蒸氣。
水蒸氣實際是分子呈發散狀態的氣體且無色透明,我們無法看見,而我們可以看見雲,所以雲肯定不是水蒸氣。
雲其實是大氣中水蒸氣遇冷之後形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組成的。這些非常小的水滴和冰晶,我們姑且稱其為構成雲的“雲粒”。所以要討論云為什麼不會掉下來,我們不該討論一朵雲,還應該討論這一顆顆的“雲粒”。
雲粒的直徑一般為0.05毫米,相當於1毫米的普通雨滴直徑的1/20。換算成體積的話(乘以三次方),一顆雲粒就是一滴雨水體積的1/8000。
如果以1杯水的體積來看,它的8000倍相當於可以裝10個汽油桶。
從下降速度來看,云為什麼不掉下來?我們生活在空氣中,所以物體在下落時,會受到來自空氣的阻力。只要下落距離足夠大,任何物體都是先加速運動,當空氣阻力等於物體的重力時,物體下落將變成勻速運動。
我們以熟悉的雨水為例,看看暴雨、小雨、毛毛雨的不同下落速度。
毛毛雨時雨滴直徑為0.4毫米,速度約1.6米/秒;暴雨時的雨滴直徑為5毫米,速度約9米/秒;而一般1毫米的雨滴來說,速度大約是4米/秒。
可以看出,隨著雨滴體積的變大,它們下落的速度是陡然變大,反之亦然。直徑僅為0.05毫米的雲粒,下落速度就僅為每秒0.03米。所以,只要有每秒速度為0.03米向上的風吹起,雲就掉不下來了。而這個風速和我們平時呼氣或用手扇風時的空氣速度差不多。
雲一般出現在對流層,這裡的大氣環流從未停止過,所以稍微一點點空氣的流動就能使雲飄浮在空中。你自然永遠體驗不到被雲砸中的感受。
當然以上的運動,我們都沒有考慮浮力的問題,因為不管是雲粒還是雨滴體積都十分小,浮力也就忽略不計了。但實際上在空氣中的物體也都會受到浮力的影響。
比如,一公斤的鐵和一公斤的棉花,到底哪個更重?
很多人可能認為質量一樣,所以一樣重,但這是沒考慮浮力的回答。事實上根據阿基米德定律,鐵會更重。因為同樣質量的鐵體積比棉花更小,排開的空氣就越少,而排開空氣的重量等於其所受的浮力,所以鐵比棉花受到的浮力更小,當然鐵會更重。
總結雲是地球上龐大的水迴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如果它不能飄在天上,地球的水迴圈系統可就堪憂了。
-
10 # 兔斯基聊科學
“靜觀庭前花開花落,閒看天上雲捲雲舒”,一朵雲重量將近50萬公斤卻在天空上飄來飄去,悠然自得,它怎麼不從天上掉下來呢?
首先,我們得弄明白一個道理。雲朵能夠漂浮在天空上可和它有多重沒有關係的。鋼鐵製造的輪船是不是很重呢,但是它還不是照樣漂浮在大海上?一座冰山也很重,它也是在海上漂浮著。原因不在於它們的重量而是它們的密度小於海水的密度。雲朵能夠漂浮在天空上也是同樣的道理,一朵雲看上去很重,但是它們的體積也很大啊,所以它們的密度小於空氣的密度,因此也就能夠漂浮在天空上了。
其實雲朵的主要成分就是水蒸氣。水蒸氣的平均密度只有每立方米0.6公斤,而空氣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米1.29公斤。由此可見,水蒸氣的密度要小於空氣的密度,水蒸氣也就能夠漂浮在天空之上了。
但是越是高出的空氣密度就越小,因此水蒸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就不在上升了。這是因為雲的密度和高空中的空氣密度相同了。“閒看天上雲捲雲舒”天上的雲朵是在不斷運動和變化著的。這是因為它們在空中受到了空氣氣流的影響,空氣氣流也對雲朵有一定的升力作用。
當水蒸氣在上升的過程中會遇冷凝結成小水滴或者冰晶。當這些小水滴或者冰晶在天空中越積越大,密度超過了空氣的時候,就會從天空中降落下來形成了雨雪甚至是冰雹。
因此,雲朵在天空上漂浮著和它有多重沒關係,主要原因是它的密度要比空氣小。
回覆列表
原理:瑞利·貝納德對流Rayleigh·Bénard convection,泛指一種型別自然對流。這類對流常發生在底部受熱層流體面上。發生對流流體在表面形成、具有規則狀的對流單體,叫做貝納德原胞Bénard cell,其理論研究已由實驗驗證可行。而且瑞利·貝納德對流,是被研究得最多的對流現象之一。對流形成的圖案,是在自發組織的非線性系統中被測試得最精細的特例。在物理學以及大氣科學中,被廣泛用於各種環流和對流現象的研究。
浮力和重力是形成瑞利·貝納德對流的主要原因。位於底部的液體,因為受熱而密度較低,在其上浮過程中自發形成了規則的貝納德原胞圖案。這就是人們常見的朝晚霞的神馬浮雲,包括題主說的50萬公斤型大雲朵。
其實,雲朵,經地面水分大量蒸發上升到高空,遇到高空對流冷空氣,再在它與懸浮物形成的凝結核周圍形成的小水滴聚集而成。雖體積嬌小,重力較輕,卻總想墜落,但由於地球表面到高空這段距離之間,或因地面強烈受熱,引發地面空氣受熱膨脹上升,或因地面氣流前進過程中受地形阻力,於迎風坡自然爬升,或因地面冷空氣與暖空氣在前進途中相遇,冷空氣密度大而暖空氣密度小,暖空氣被冷空氣向上擠壓抬升,形成的強大上升氣流,頂託著它,所以又從未墜落,只能懸浮漂泊,哪怕它臃腫到50萬噸以上,也是不會下墜的。
這是為什麼呢?太陽照到地面加熱,水溫升高,熱空氣含有水蒸氣,會快速上升,這過程中空氣逐漸冷卻,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便形成了雲朵和積層,比如富士山頂雲蓋奇觀、朝霞晚霞……這個積層雲朵,受到的熱力、動力或熱力動力合成的浮力,特別強大,遠超其自身所受重力,自然會懸浮不墜。
所以說,儘管人很神祕,但大自然更是如此神祕!像琢磨不透的寶典,像五彩繽紛的藝術家,像地球頑強存在宇宙中的精神寶庫。要好好感謝大自然,它不但能夠很好地保護我們人類,還會帶來這些疑問,開啟我們的無限智慧!
再看螞蟻,直徑約1mm,雲朵中的水滴,大多直徑只有螞蟻的五十分之一20νm而已,這樣微小的水滴,掉落的終端速度只有“每秒鐘一公分”。這樣有多慢呢,如果雲太低,只有一公里高,花28小時才會落到地面,換句話說,雲往下掉的時速是二十八分之一公里。
所以,不可能掉地面。雲的物質態又是氣溶膠aerosol,液態或固態微粒分散在空氣裡凝結而成,氣溶膠這個詞很酷,大家一定要懂得它的深刻意義,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