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嗒嗒影視錄
-
2 # 襄陽草根秦
《曹衝稱象》的典故記載在陳壽撰寫的《三國志》中,原文是:衝少聰察,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
三國發生那麼多大事,出了那麼多牛人,但能被陳壽看上,在史書上記上一筆的,實在太少。早夭的曹衝能被陳壽看中並記上一筆,足見曹衝之聰慧,可見曹衝稱象的方法之精妙。這個故事經過改編,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篇,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經過改編後的曹衝稱象,看看曹操為啥不採用其他人的辦法。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曹操其人。曹操乃一代梟雄,性格剛毅,見多識廣,足智多謀。他做為一個政治強人,身邊謀士如雲,每項決策的拍板,他都要綜合考慮謀士們的意見建議,選出最優的那一個。如果優柔寡斷,人云亦云,誰的建議都聽,曹操就不可能取得統一北方,三分天下的功績。
其次,我們來看看其他人提出的辦法是否可行。一個說得造一杆大稱,這個辦法,曹操還沒表態,其他人都開始質疑,看來這確實不是個好辦法。三國時沒有磅稱,更沒有地磅,這些都是現代的玩意兒。當時只有用帶稱砣的杆稱 ,稱杆子裡挑江山嘛。在當時造一杆稱“巨象”的稱絕非易事。另一個想出的辦法是把大象宰了,大卸八塊稱。這個辦法雖然可行,但絕不是好辦法。這頭象可是東吳孫權投其所好敬獻的。在北方,大象可是難得一見的寶貝,這從曹操帶領群臣圍觀時的熱鬧場景就可見一斑:曹操非常喜歡這頭大象,怎麼會捨得宰了呢?
最後,我們來分析一下曹衝稱象辦法的精妙。曹衝讓把大象趕到大船上,劃上一條線,再放上等量的石頭,稱出石頭的重量,即知大象的重量。這裡用到水的浮力,用到等量代換,跳出了慣性思維,非常具有創新性。這個辦法,很多大人都沒想到,卻被一個五六歲的小孩想出來了,值得稱讚。
回覆列表
曹操稱得上是百年一見的梟雄,自然有過人的本領和自己獨有的主見的,不是什麼人都能糊弄的。大臣的建議無非分為兩種: 1 造一個大秤,這是什麼鳥餿主意,曹操不殺他就不錯了。可能嗎,造一杆大秤短時間內是完不成的,這是其一,其二,造一杆大秤要多少人力財力,明顯沒有意義。曹操這麼精明的人,自然不會考慮了! 2 殺了大象再一塊一塊的秤,提這意見的人也有點腦子,這的確是最方便直接的辦法。但是你想過沒有,曹操會同意嗎?說不定曹操在心裡已經把你大卸八塊了,甚至還有可能要誅你九族呢!這可是曹操的寶貝呢,在北方是沒有大象的,這可是稀有動物,國家保護動物呢!曹操不可能這麼做的,再說了,殺了再秤還有秤的意義嗎?又不是肉販子。 總上所述,大臣的辦法都不是好辦法,曹操自然不聽他們的。這是鄙人的愚見,有什麼看法的請大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