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達瑞影視

    不說高大上的理論!海洋國家船出海了,三五年都不一定會來,遇到啥事都得自己搞得,也沒人能管你,當然要是三生有幸在海上沒死,並且還能搶到紅包回國,扣掉跟國王的分成,一船人就發達了!所以有了凡事自己拿主意的習慣和傳統,國王就等著拿分成也懶得管那些婆婆媽媽的事兒!陸權國家是反著來的,國王是大地主,頂級開發商,下邊的城邦和小國是二包和分包乃至佃戶,必須服從命令聽指揮,因為距離太近,有敢不聽使喚的,立馬殺進去滅門!所以陸權國家更容易建立集權體制!

  • 2 # 昭楊

    謝邀,沙俄,普魯士,法國,奧地利都是陸權國家,而英美則是海權國家,陸權國家國家安全憂慮和擴張的方向都在陸地上,因此中央政府必須擁有強大的財政能力,維持強大的陸軍。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政府的權力必然會隨著財權和軍權的集中而變得更加強大,更容易形成集權政治。

    而英國等海洋國家,因為本身的海島地理位置,不需要面對陸地上入侵的威脅,往往不需要維持數目龐大的常備陸軍,也不需要擁有強大的中央財政能力。中央政府因此在財力和軍力上都比陸權國家弱,在這種情況下,當然難以形成集權的政治傳統。

    陸權國家逐步走向專制的經典例子就是法國,在百年戰爭之前,法國王權並不強大,主要依靠王家領地的收入維持開銷,軍力也不強,無法控制地方強大的封建主。比如當時作為法國封臣的英國國王(在法國有封地)實際實力強於法國國王。

    百年戰爭後期,法國面臨嚴峻形勢,國王獲得了永久徵收人頭稅並維持常備軍的權利,軍權和財權的擴大讓法國中央集權性質大大加強。

    但是百年戰爭讓法國大半國土淪陷,差點亡國。於是法國君臣開始謀劃改革。以往法國國王如果要徵收額外稅收用作軍費必須經過三級會議(教士、貴族、市民三個等級)的同意。但是百年戰爭讓軍事開支長期化,為了應對危機,於是國王獲得了徵稅不需要臣民同意的權利,其標誌就是1439年11月2日,法王查理七世在奧爾良獲得不必獲得三級會議同意而永久徵收人頭稅的權利。在源源不斷的財政支援下,法國軍隊越來越強大,最終擊退英國的入侵,併成為歐洲霸主。

    同時期的英國則恰恰相反,因為島國地理,外敵入侵機率低,戰爭大多在國外進行,民眾對中央集權政府需求不強烈,所以一直沒有形成強大的官僚系統和常備軍,中央集權也得不到強化。英國百年戰爭失敗退出Continental後,成為完全的島國。16世紀至17世紀都鐸王朝和斯圖亞特王朝想要集權的努力遭到議會的強力制約,甚至爆發了內戰和光榮革命。

    那麼如果陸權國家不集權會有什麼結果呢?答案就是亡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17-18世紀的波蘭,執行的是議會民主制,民主程度甚至高於英國,連國王都是貴族選舉產生,國家大權都在貴族組成的議會。

    但是,分權的波蘭中央政府無法凝結全國的財力和軍力抵禦集權的奧地利、沙俄和普魯士的崛起和入侵,反而其內部矛盾和分歧不斷被這些強敵所利用。結果18世紀末被奧地利、沙俄和普魯士三國瓜分而王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青柑茶是哪個地方產的?哪個品牌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