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繩掵

    合理的整枝、科學的摘葉是調整植株株型、協調作物自身的營養、控制病害的有效措施,同時也是拱棚茄子獲取高產優質的必要措施。那春茬拱棚茄子該採取什麼樣的整枝方式,怎樣科學摘葉呢?

    整枝 茄子一般都採用雙主枝整枝法。即茄子分杈時選留兩個生長勢一致的枝條為主枝。很多菜農都是習慣於兩結果主枝高達1.5~1.8米左右摘心,然後再以側枝結果為主。而我們主張茄子要連續摘心換頭,以保證結果不斷層。一般在植株長至1.1米高時進行,留取下面健壯的側枝作為新的結果主枝;第二次摘心換頭在植株高1.5米左右時進行。這樣透過連續的摘心換頭,不僅能起到矮化植株的作用,而且能很好地避免結果斷層現象的發生。

    摘葉 在拱棚長茄的管理過程中,摘葉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合理摘葉不僅能減少營養消耗,促進茄子著色,還能避免田間鬱蔽,預防病害的發生。可是,在實際操作中,很多菜農不看時期,盲目摘葉,這樣摘葉對長茄生長是很不利的。

    當然,摘除病葉、老葉防病是值得提倡的,但摘葉也是有個度的。若頂部新葉尚未發育完全,葉片製造營養的能力較低,而且新葉生長需要大量營養,需要其他葉片供應,此時就不宜摘葉。而中上部葉片發育完全,光合效率高,製造的營養供應茄子果實、根系、新葉等的生長,是葉片光合作用的主力,不可輕易摘除。只有下部老葉因葉綠素減少、酶活性降低、得不到足夠的光照,製造的營養有限,將其適度摘除對植株是有益的。

    另外,摘葉還可分次進行,不要一次摘得太多,使植株下部幾乎成了光稈。結果初期更應少摘葉,若是摘葉也要由下到上依次摘除。主枝坐果前一般情況下不要摘葉,因為下部葉片還擔負著製造營養供應根系生長的作用。若下部葉片蟲卵多或黃化重,則應及時摘除。

    另外,肥水較少,生長不旺的要少摘葉;天氣乾旱時應少摘葉。一般,大果下部要保留2-3片葉是比較適宜的。現在氣溫仍然較高,側枝萌發速度很快,很容易造成田間鬱蔽。所以要早把雜杈摘除,側枝可早摘心,防止側枝過旺,影響茄子果實生長。

  • 2 # 於小淘的歡樂日常

    農作物想要豐收,離不開辛苦的勞動, 茄子想要獲得豐收,更是如此。

    高中生物課上好像學過作物要想長的好,就把弱的部分或者沒用的部分去掉,讓營養都供應在主要的部位上,掌握了這一點,可能也就掌握了作物,種植的精髓了吧?

    我查閱過資料,結合我自己的想法,總結出以下幾點。

    1長茄點花以後花瓣開始變乾枯,這個時候就要拾花,對產量和品相都有很好的作用。

    2整枝打杈時,每一個側枝都要留一隻腋芽,並把葉片全部摘除。

    3要頻繁的摘心換頭,這對長茄穩產,高產也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讓我總結的話,我就一個詞“營養失衡”,讓營養都流到茄子,而不是沒用的枝葉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長總是打架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