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和Auto

    利用汽車尾氣熱能轉化為動能的裝置已經有,比如知名度比較高的熱導電系統和朗肯迴圈,不過因為效率不高以及內燃機的時代即將終結,這些有一定價值的配置很難量產普及。

    熱導電系統很好理解,結構就是一種熱電裝置,透過熱電材料利用熱能產生微電流,之後把電量儲存在動力電池組內。這種迴圈適合插電式混動汽車,但材料學還沒有技術突破,發電效率很低對於動輒十幾千瓦的動力電池組來說有些杯水車薪,短期內還不會量產。

    其次實用價值比較高的是朗肯迴圈,工作模式有兩種:

    1、利用廢氣壓力產生的動能帶動機械裝置聯動發電機,將動能轉化為電能,實際效果如何並沒準確的研究資料,是否有實用價值仍待觀望。

    2、利用廢氣熱量減少能耗,將熱能透過導管裝置傳導到水箱冷卻液,可以讓發動機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80~85℃的最佳工作溫度,或者對混動汽車的動力電池組進行升溫保護。

    理論上發動機達到最理想的工作溫度,減少冷車啟動的升溫時間,這一個過程是可以降低油耗的;動力電池同樣需要理想的溫度才能達到最佳工況,目前是以電池組智慧溫控系統實現,對於續航衰減和本身系統耗電可以做到相對平衡,利用廢氣溫度需要發動機執行,對於插電混動可以大續航純電行駛的汽車意義不大,主要針對的還是小容量的弱混汽車。

    利用廢氣有很多成熟或者不成熟的方案,不過參考中國對於燃油車的風向來看,內燃機的研發幾乎到最後一個環節,如何適應高排放是重心,技術升級已經不太重要了。現狀是不僅沒有在升級,已經開始普遍降級。

  • 2 # 黎松祥

    這個問題是把熱能轉變成動能或電能的問題,是否應用於汽車上並不太重要。熱轉變為機械能早就成功和應用,出現過蒸汽機時代,一然蒸汽機效率很低,蒸汽機車己經被淘汰了。很多場合,用效率較高的蒸汽輪機代替。斯特林外燃機效率很低。難以推廣應用。受卡諾迴圈制約低溫的熱能利用,中國出現過一種玩具叫飲水烏,會不斷地飲水,就是低溫熱能轉變為機械能的例子,人們還設計試驗了用很高的煙筒,讓太陽能加熱的空氣在煙筒裡上升,帶動風機發電。熱挺能轉變或機械能某些物質,當溫度達到一定值即居里點時,磁鐵會對它失去吸引力,而設計出機器來,電飯鍋能自動跳閘就是有105度就失去磁吸的磁片。熱能也可以直接轉變為電能,半導體溫差發電,磁流體發電,熱電子發射發電等,熱能直接秣轉變為電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還有人設計了熱電池,是用氯化鐵做界質,加熱氯化鐵分解為氯和氯化亞鐵,冷卻時,氯跟氯化亞鐵組成電池發電,又生成氯化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因為創業資金困難無奈尋找合作伙伴的。最後的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