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0
回覆列表
  • 1 # 原食點

    相信一定拿出一些定期存款出來,以緩解“經濟危機”。

    在人體內,脂肪就好比定期存款。

    但明明身體裡有血糖啊(現金),為什麼還要利用脂肪呢(定期存款)?

    這是因為胰島素和細胞之間失去了聯絡…….

    問題是,在2型糖尿病的身體裡,血糖進入細胞的過程,並不輕鬆。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過高的胰島素水平,導致細胞表明接收胰島素的受體逐漸減少,也就是說,細胞無法接收到胰島素訊號。

    這就好比,血糖是快遞包裹(糧食),胰島素是快遞小哥,細胞是收件人。胰島素一直給細胞打電話,不是佔線就是不接聽,結果導致細胞遲遲接收不到糧食,出現生存危機!

    但人要活下去,那麼怎麼辦呢?

    幸好,我們人體儲存著約10萬大卡熱量的脂肪。

    幸運的是,脂肪是不需要胰島素這個快遞小哥,就可以送貨上門的。

  • 2 # 健康之初

    我們印象中的糖尿病患者,大都是體重偏胖的人群,但也有些人在得了糖尿病之後會突然變瘦,這是為什麼呢?

    糖尿病患者體重急劇下降的原因

    如果糖尿病患者在短時間內出現體重急劇的下降,那這個時候的血糖肯定是非常的高,呈現葡萄糖毒性的時候。

    這時人體的胰島功能非常差或胰島素非常少,體內的血葡萄糖持續升高,然後升高的血糖又不能夠合理的被利用,就會導致身體的脂肪或肌肉的分解,自然人的體重就會陡然下降。

    經過一段時間的胰島素使用之後,患者的體重往往都可以得到恢復。恢復之後再聯合口服藥物或者是改成其他的降糖方案來控制血糖。

    總之,糖尿病患者,如果在短時間內體重明顯下降,建議一定要在專科的內分泌科進行就診治療。

    另外,雖然說糖尿病患者體重急劇下降不行,但糖尿病患者體重過胖也是不行的,除了容易造成本身的血糖不穩定外,還容易引發一系列的糖尿病併發症,如心腦血管疾病等。

  • 3 # 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

    謝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對一個內分泌激素-胰島素有所瞭解。胰島素是一種內分泌激素,由胰島β細胞所分泌。它的主要作用包括促進葡萄糖由細胞外轉到細胞內,以便組織細胞利用能量,促進脂肪的儲存和合成,同時抑制脂肪的分解,促進蛋白質合成並抑制其分解。

    瞭解完胰島素的功效,看看糖尿病是怎麼一回事。糖尿病95%以上都是2型糖尿病,即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其最為主要原因就是胰島素抵抗。所謂的胰島素抵抗指的是身體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迫使身體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以便完成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細胞內的任務,滿足組織細胞的能量要求。這種高胰島素血癥狀況可能會使初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越來越肥胖。

    然而,病情的程序一定會出現拐點!隨著糖尿病發展,胰島β細胞逐漸功能衰竭,即使血糖再高,身體也無法產生更多的胰島素,也就是說出現了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的狀況。此時必然出現脂肪、蛋白質分解加速,血糖升高的狀況。因此假如出現如下狀況,個人有如下建議:

    1 實施生酮飲食:所謂生酮飲食指的是脂肪供應占據熱能的80%、碳水化合物供應不足熱能的5%、其餘為蛋白質的一種供能方式,此飲食模式由於對於胰島素依賴性低,不會導致血糖大幅上升;

    2 檢查一下空腹C肽:C肽和胰島素一樣,它也是由胰島B細胞分泌的,他和胰島素都來源於胰島素原,胰島素原裂解就能形成分子的胰島素和分子的C肽,所以說C肽的量也就是代表了胰島素的量,它也能夠反應胰島B細胞的功能。假如C肽明顯降低,提示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

    3 使用24小時連續動態血糖監測:好處是可以發現血糖高峰區域,此時,在生酮飲食的情況之下少量使用胰島素即可維持血糖穩定,同時對於持續性的消瘦也是一種抑制。

  • 4 # 愛健康的小博

    糖尿病是一種比較難纏的病,不僅有很多嚴重的糖尿病患者終身服藥,而且還有很多的併發症,但是也有很多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通過控制自己的體重,使胰島素分泌正常,能夠比較好的控制血糖,甚至有少數輕症患者可以不用吃藥。體重的控制對於糖尿病還是很重要的,但是為什麼有一些糖尿病患者越來越消瘦呢?

    糖尿病患者的身體為什麼越來越瘦呢?

    1.治療不到位

    在糖尿病的前期症狀中消瘦是很常見的一種情況,有很多人也是因為身體無徵兆的體重減少,而去醫院確診糖尿病的,如果這種消瘦還沒減輕,這就說明治療不到位,胰島素還是存在分泌不夠或者抵抗的情況,身體的葡萄糖沒有被很好的吸收,機體只能通過分解體內的脂肪或者蛋白質來提供日常所需,這也就是為什麼越來越消瘦,而且此類病人屬於吃得不少,但是體重不長的型別。

    2.飲食不當

    有很多人在知道自己確診糖尿病以後,這個不敢吃,那個也不敢吃,甚至有些人都改吃素了,肉更是一點也不碰,每天也不敢吃得太多餓著也硬抗,其實糖尿病控制飲食是對的,但是控制得過嚴,就得不償失了,把控過度,很容易會造成營養攝入不夠,每天攝入能量遠不夠日常所需,您不瘦誰瘦呢!

    3.運動量太大

    知道自己是糖尿病患者了,每天就加大了自己的運動量,飯後走一走,飯前也跳一跳的,可真是應了那句,生命在於運動,多運動是好事,但是不能忘記攝入足夠的營養,以支撐過量的運動,您想想您吃得肯定沒以前那麼油膩了,運動量卻比原來多了不少,那身體肯定是會消瘦的。

    補充說明

    其實除了上述的3點以外,有可能是您吃的降糖藥中具有減少體重的作用,又或者是出現糖尿病的一些併發症,像是導致腸胃功能的減弱,或體內蛋白質被過度分解,或者另一種高代謝的疾病等等,所以,建議大家如果出現無法解釋的消瘦時,一定要去醫院諮詢和檢查,不要不把消瘦當回事

    您的身體出現過無法解釋的消瘦嗎?

  • 5 # 躍水營養

    這常見於一型糖尿病患者,或者中晚期的二型糖尿病患者。

    早期的二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因為長期運動量少,飲食熱量多,而呈現超重或肥胖狀態。

    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葡萄糖(簡稱血糖)水平增高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是由於機體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島素作用缺陷所致。

    簡單地說,就是胰島素不怎麼管事,導致血糖高了。

    胰島素,是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常見的食物,含有不同風格的營養素組合。而主食,如大米、麵粉、燕麥、糙米、蕎麥,乃至玉米、紅薯、芋頭等,它們主要富含碳水化合物。

    進食這些食物後,進入腸胃,被消化酶消化,最終形成葡萄糖進入血液。

    正常人的血糖波動,可以被胰島素調節,身體所有細胞利用血糖,或儲存之,或利用它做功,或產生必要的生理活動。

    而如果胰島素不怎麼幹活了,機體得不到營養支援,自然消瘦下來。

    飲食調整、運動降糖、藥物降糖、血糖監測和糖尿病教育

    高血糖人士的飲食攝入,應根據個體差異,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和用藥情況等,進行計算,並調整至適宜的量。

    希望糖友能學習正確的、全面的糖尿病知識,合理分配餐次和飲食量,合理安排運動以及用藥,早日戰勝高血糖!

  • 6 # 霍體清

    為什麼有些人得了糖尿病後越來越瘦?

    關於糖尿病的誤區很多,比如有人認為是胖人容易得糖尿病。實際上,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發胖和血糖升高是同時發生的,都是經歷一些比如喝酒、熬夜、汙染等等以後,損壞了肝臟,肝臟不能代謝脂肪和糖,但是人一胖就能看出,而血糖開始高的時候,自己不知道,別人也看不出來。

    得了糖尿病以後糖的代謝利用就是核心問題,糖不能被吸收利用,病人就覺得無力,但是人體是不斷消耗能量的,沒有糖,只能利用身體以前儲存的蛋白質、脂類等代替糖。時間長了,蛋白質越來越少,逐漸的消瘦下來。在消耗蛋白質的時候,首先提取腎臟的蛋白質,等腎臟的蛋白質太少了,腎功能就會出現異常,所以看到一些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腎衰竭的併發症。

  • 7 # 醫家故事

    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糖尿病的人都是應該出現比較明顯的消瘦的問題的。就是一定要存在三多一少的症狀,也就是多飲多食多尿,還有體重減輕。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由於人體內的血糖無法有效利用產生的一種表現。

    但是,事實上這些症狀多數是糖尿病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才會出現的情況。除了一型糖尿病之外,絕大多數的二型糖尿病,最開始的人群都是偏於肥胖的。

    為什麼肥胖的人比較容易出現二型糖尿病呢?主要是由於肥胖的人,由於脂肪細胞較多,導致對於胰島素受體的密度也降低,所以胰島素的敏感度明顯減退,所以肥胖的人如果需要維持代謝,需要更多的胰島素,甚至要達到5~10倍以上,而胰島素分泌過多的話,還容易使人體釋放出大量的脂肪圓形的因子導致胰島素抵抗的狀態。另外肥胖的人一般活動量都很少,所以糖代謝減慢,而且飲食也不夠規律,這也是導致血糖升高的原因。同時肥胖的患者還容易伴有高血壓,高血脂之類的問題,這也是導致胰島素髮生的獨立的危險因素。

    而且由於現代社會的技術比較先進,所以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沒有發病的時候就在日常的體檢或做其他疾病的檢查化驗的時候,發現了糖尿病的問題。這也是在糖尿病的患者當中,肥胖的患者逐漸增多的原因。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患糖尿病之後,服用了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比如磺脲類藥物,瑞格列奈之類的,或者用胰島素治療。也都有可能造成發胖的問題。

    當然並不是瘦人就不會患糖尿病,只不過作為二型糖尿病來說,肥胖的人發病的概率更高

  • 8 # 羅民教授

    中國的糖尿病患者已經上億了。

    關於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理,我們目前瞭解得最好的,就是:大量碳水化合物攝入,導致血糖和胰島素玩“過山車”,發生“胰島素抵抗”,後者會隨著時間推移慢慢發展,最終成病。

    人體能量的70%是由糖類正常代謝轉換所提供的,當基礎營養物質供應受到阻礙時,更容易引發細胞糖代謝障礙,隨組織細胞耗糖量下降,進而引起人體血漿中葡萄糖含量異常升高合併細胞群衰亡、器官組織病變損傷時而導致糖尿病發生髮展。

    如果葡萄糖是發電用的煤炭,消耗葡萄糖的細胞是“鍋爐房”,臨時儲存葡萄糖的肝臟、肌肉等就像是“倉庫”。

    我們每次吃完飯,一群叫胰島素的“煤炭配送員”會將血液系統中的血糖搬送到“鍋爐房”,多餘的全都存進倉庫,以備不時之需。當人們開始暴飲暴食,出現一系列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物流線上的煤炭變多,胰島素的數量也隨之增加,導致鍋爐房燒不完,倉庫也塞滿了,很多送上門的血糖被拒籤,致使血液中堆積的血糖越來越多,進而產生高血糖、糖尿病。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多為胖子?

    長期持續肥胖者,糖尿病發病率明顯增高,可高達普通人群的4倍之多。

    在2型糖尿病人中80%是肥胖者,60%肥胖患者有糖耐量低減,故肥胖與糖尿病“密不可分”。根本原因在於肥胖者體記憶體在著一種特殊的“土壤”,叫做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是人體內最主要的降血糖激素。人在進食後將大量的糖份吸收入血液,通過血液迴圈運往全身各處。只有依靠胰島素,血糖才能進入細胞,被人體利用,同時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被胰島素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

    糖尿病的病因之一是肥胖,那為什麼糖尿病患者會越來越瘦?

    有的糖友甚至會出現食慾變大並且食量增加,但體重反而減輕!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原來消瘦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狀之一。

    當身體血糖高於腎糖閾時,大量的葡萄糖會隨著原尿排出體外,當原尿的有機物濃度高於細胞,大量的水分會湧入尿液中,隨之排出體外,人體大量失水,體內含水量相對較低,身體會明顯消瘦,即多尿。

    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細胞無法通過胰島素這一媒介進入細胞被人體消化吸收,就會出現“細胞飢餓”現象。當細胞無法利用血糖時,就會燃燒脂肪和蛋白質,利用糖異生現象,產生一部分血糖來維持基本的生命活動! 當體內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被大量消耗時,人體就會慢慢消瘦,身體免疫力下降,隨之而來的是疲乏無力,精神不振,即體重減輕。

  • 9 # 醫療工作者張

    惡性腫瘤導致消瘦 糖尿病易合併各種腫瘤,有時高血糖是胰腺癌的早期指標,大多數惡性腫瘤都會先有消瘦的特徵。因此,原來不瘦而近期內明顯消瘦者應提高警惕。

    胃腸道系統疾病導致消瘦 如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等胃腸道疾病,或胃輕癱患者,均可造成不能正常進食,消化和吸收功能比較差,導致營養不良而消瘦。

    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有些糖尿病患者早期只有瘦的表現,可見於原發性腎上腺功能減退,如腎上腺結核或自身免疫性腎上腺疾病,以後逐漸出現面板粘膜色素沉著等典型症狀和體徵。

    由於二甲雙胍會引起人體胃腸道反應,如金屬味、厭食、噁心、胃痛、腹瀉,以致於患者可能抑制食慾而越來越瘦,所以建議在開始服用時,從小劑量、單次開始。有些長期使用二甲雙胍的糖友會出現維生素B12吸收不良,從而造成貧血。長期服用二甲的糖友最好定期檢測血常規等指標,出現過維生素B12水平低下的糖友還應常規測血清維生素B12水平。

    糖尿病患者越來越瘦怎麼處理呢?

    尋找消瘦的病因 如果簡單的是血糖過高降血糖所致,那麼血糖控制好以後體重就會恢復正常。但是如果是因為其他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併發症、貧血等導致的,就要到醫院進行檢查了。

    自己是否正常用藥 檢查自己服用的糖尿病藥物是否正規,安全,有效,在醫生的指導下應及時調整藥物。如果二甲雙胍的胃腸道反應較大,影響食慾,可以聯合護胃藥治療。

    糖尿病消瘦多補充維生素和鐵質 多補充維生素和鐵質,動物類食品與植物類食品同時選用,可促進鐵質的吸收利用。

    增加蛋白質預防消瘦 糖尿病患者在增加熱量攝入的同時,還要增加一定量的優質蛋白質,適當增加瘦肉類、雞、禽蛋、奶製品、豆製品等食物。但同時要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

    監測體重恢復身體 監測體重,一旦體重恢復到正常應該調整飲食至正常水平,不要導致體重超重而矯枉過正。

    保證少吃多餐預防消瘦 糖尿病患者少量多餐,保證設計的膳食量能夠充分攝入。

  • 10 # 咚咯隆咚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病,它的根本就是人體對糖分的代謝發生了異常,而代謝異常會影響我們的體重。糖尿病並不是胖子的專利,也並不是得了糖尿病就一定會消瘦。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看看糖尿病與體重變化的關係。

    先從糖尿病的分類講起。一般來說,按照病因不同,糖尿病分為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其他特殊型別糖尿病以及妊娠糖尿病,不同型別的糖尿病,在疾病的表現上也有所差異。

    這類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島素的絕對不足,一般是由自身免疫和遺傳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的。我們常說的,多喝、多吃、多尿以及體重減輕,這三多一少就是I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所以,如果患上了這種型別的糖尿病,體重就會明顯下降。

    針對這種情況,患者需要進行胰島素替代治療。

    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屬於這一型別。

    II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者與消瘦者皆有,其中以肥胖者居多。

    肥胖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胰島素抵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細胞多,脂肪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異常,遊離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島素抵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要特別警惕腹部肥胖,就是向心性肥胖。腹部肥胖者往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需要控制飲食或加強運動,減少內臟脂肪堆積,否則容易成為糖尿病發病的危險因素。

    綜上,糖尿病患者在體重上的表現不一,既有肥胖也有消瘦,如果體重上突然出現了異常,要及時前往醫院檢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彩票是暗箱操作,還是真正意義上的概率事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