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一口一塊豆腐乳

    但凡喜歡清靜的人,無不厭惡喧囂。大到集市上的熙攘人聲,工廠裡的機器噪聲,大自然的雷電風雨聲,小到螞蟻的窸窣聲,無不體現著喧囂。喧囂,時常意味著煩躁。在喧囂的世界裡,總有各式各樣的風浪,而為追求清靜的人們,總在逃離喧囂。小華是個性格文靜的人,他總喜歡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他認為,和朋友聚會是一種喧囂,因為朋友們談論的總是金錢,而他自己恰好又是一個身無分文的窮小子。他總覺得只要別人和他談論這些,相形見絀之下,往往自慚形穢的是他自己。現實生活中人們最關注的話題,他卻認為是一種喧囂。從哲學角度來說,這可看作是一種唯心主義吧。有見識的學者認為小華的這種行為皮裡陽秋,貌似逃離喧囂,實則每天在與喧囂為伴。生活中很多人何嘗不是這樣的呢?這就不得不提人們對喧囂的三境界了。第一境界,追求清靜。拿晉代陶淵明先生來說,恰到好處,陶先生說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這充分說明了陶先生雖處鬧事喧囂之地,而內心寧靜,但那是因為他“性本愛丘山”致使他“心遠地自偏”。因此,他的境界始終只能停在迴歸自然,與世無爭的清靜階段。第二境界,追求寧靜。“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諸葛先生,他想過清靜,但他把一生留給了軍事。面對喧囂的亂世,始終對之以寧靜,在寧靜中深謀遠慮,迎難而上,克服種種喧囂戰亂,將他學究天人的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這體現了他勇敢、堅強的戰士精神和泰然處之的寧靜雄心。生活中能夠面對困難,迎難而上的人並不多。陶先生若生在三國,那也是無如之何,一籌莫展了。因此,以寧靜迎戰喧囂,勝過逃避現實。第三境界,平靜。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他以虛心納諫,聞過則改,坐擁古代賢王之首,當之無愧。可以說他經歷的喧囂是最多的,每天以一人之雙耳聆聽百口之諫言,心平氣和,明辨是非,治國安邦,大唐盛世之風,讓其他王朝望塵莫及。人在盛大權勢上,往往炙手可熱,剛愎自用,專斷獨裁。但唐太宗沒有,他用清醒的頭腦平復內心的熾熱,以平靜治國,這是一種化喧囂為力量的偉大做法。此乃面對喧囂的最高境界。總之,有清靜的地方就有喧囂,你能達到哪個境界,只有惟利是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小師勝傑”弓瑞的唱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