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火箭少女Up

    “語言”和“言語”概念之區別的提出來自於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語言”是抽象語言系統,“言語”是具體的日常情境中由言說者發出的話語。

    “言語”是指可以直接觀察到的具體語言材料,包括不同的人說出來的話語和寫下來的文字;“語言”則是說話人和聽話人頭腦中共同具有的知道說話就餓聽話的“語感”,或者說是語言的規則系統。所以“言語”是個人和具體的,“語言”是社會和抽象的。《語言學常識十五講》言語是無限的,語言是有限的。語言是材料、工具,言語是利用語言的行為結果。言語具有個人屬性,語言具有社會屬性。言語是第一性的,語言是第二性的。語言存在於言語之中,言語又是語言的存在形式。語言是抽象的,言語是具體的。

    可以說,“言語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冰峰,語言則是支撐它的冰山”。“語言既存在於說話者,也存在於聽話者,但它本身從不露面”。

  • 2 # 曇棣

    語言與言語是不同的兩個概念,雖然它們都是從口中發出的聲音,但是它們也有著不同之處。語言是人類的創造,唯有人類才會把這些語言組合在起來,成為有意義的語素,而且把眾多的字詞成語組合成話語,表達無窮有意義的語言。

    語言文字是代表人類文明的一種必然產物,同時人類也離不開語言,是人類表達與溝通的一種語言工具,而且它擔負著文化傳承與民族風俗和歷史傳承。語言是一門藝術是與文化分不開的,它具有哲理性又有邏輯性,而且又具有理智性。

    而言語與語言的不同之處,它可以不具備以上三種情形,只是表達和傳遞的一種資訊,雖然兩則都是傳遞資訊的一種形式,它們既有共性又有不同,而且語言包含著每個人的文化程度不一樣,言辭表達也不一樣。例如:說唱團的演員他們語言風趣幽默,是與他們的文化分不開的,他們知識性廣沉澱在頭腦中才會表達出語言之風格既風趣又幽默,這就是語言藝術。然而言語只是表達出來,無須強求它的哲理性與邏輯性,有的人說話為什麼有“棒棒話”之說法,其中就是沒有理智性和哲理性,只是傳遞一種言語的資訊,不然為什麼有的為一句話就會反目成仇呢,是言語不當造成後患,這種形式就是不具備文化知識的修養,才會造成這些麻煩亂心扉,所以在學校讀書時就要從基礎知識學起,字詞成語語法怎麼運用要學牢記牢才會擁有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是與基礎知識分不開的,擁有了牢靠的基礎知識才會遊刃寫作和語言之間,所以說語言與言語它們有著本質的區別和不同的兩個概念。(以上所寫只是個人的解讀)

  • 3 # 天津海之聲河北旗艦店

    言語是利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行為和結果;言語是個人的,語言是社會的;言語是具體的,語言是抽象的;言語是有階級性的,語言是全民性的。語言制約著言語,指導人們進行言語實踐;語言存在於言語之中,存在於人們的交際過程之中,存在於言語行為和言語作品之中。語言不能夠脫離言語,言語也不能脫離語言,它們是不可分離的。

  • 4 # Sunny語言矯正學校

    其實一句話就可以概括,言語本義是一種行為,語言是一種工具。打像“掃地”和“掃把”。

    來個示範:中國“語言”博大精深,我們使用“語言”的時候有很多“言語”形式,形成不同的“言語”行為,還能創造出很多“言語”作品。

    聽完這句你也許更糊塗了,沒關係,因為沒有最蒙,只有更蒙:

    在古代言語這個詞的義項要比現在常用的多很多——

    1、 說話:“君子以慎言語。“——《易》其實這個義項近代甚至現在也有人在用,比如“兄弟,你倒是言語一聲啊!”

    2、 吩咐;命令:“領了知府言語”——《水滸傳》這個理解上不難,只是帶了點命令意味的話,只是我們不常用了。

    3、 稟報:“開門,得我言語一聲兒去”——《兒女英雄傳》這個也簡單,其實就是帶著點通報意味的說話的行為,我們也不常用了

    4、 爭執:“曾與羅剎之子紅孩兒有些言語”——《西遊記》同樣簡單,就是帶著衝突味道的言語,我們也常不用了

    5、 善於辭令:“德行若顏回,言語若子貢。”——《進士策問》還是很容易理解,口才嘛。

    6、 言辭:“是甚言語!”同樣容易理解,大約就是“像什麼話”的意思,這裡就是言語的內容:話。我們也直接用話代替了,比如“話嘮”

    7、 閒話:“是時李公亦嘗薦魏公,曾惹言語。”——《朱子語類》這個還是很好理解,大約就是不好的話,不是什麼好話。

    8、 文辭著作:“言語日益工,風節顧弗競。”——陸游同上的好理解,指的是作品或其內容。

    9、蟲鳥鳴叫:“知他窗外促織兒,有許多言語。” ——《賀聖朝·鎖試府學夜坐作》這個不太適合單拿出來,這是修辭手法,擬人啊

    10、口頭語言:“他們的言語、文字、風俗、習慣,應被尊重。”這個也沒什麼好解釋的,算是對言語作為一種行為的最好的描述。

    綜上,言語在漢語中的意思,其實都是要看語境。我們看來不難理解,我們一般用說話、話、口才、文才、文字等代替,但如果讓使用另一種語言的人去解讀,那真是難為他們了。其實這也是古漢語一個特點,一詞多義,其實一詞多義廣泛出現於各種語言中。

    這也是我們對很多專業術語進行定義的原因,不僅僅是漢語,很多語言中的專業術語都不可能從字面意思表達出其完整的意思,所以我們才要去定義,而不同的領域也會有不同的定義,有些定義還沒有得到公認,比如語言障礙在醫學、語言學、教育學等都有不同的定義。言語障礙則主要是醫學方面的定義,因為它更強調某種表現或症狀。有些時候我們對某些片語的定義是可以超過它本身字面意思的,這主要是因為某種事物在必要一個名詞去指代,但這種事物比較複雜,沒辦法用任何一個詞語的定面意思進行指代,那麼就可以強行規定或創造一個詞彙進行指代,簡稱或縮寫就是其中的形式之一,有時這種情形也會把一個詞彙的範圍縮小,從泛指變成特指,如“網路終端”在通訊和計算機領域專指網際網路或區域網使用者所使用的裝置了,如智慧手機、電腦、pad等。

    我們始於語音障礙的研究,發展於言語溝通障礙的矯正,進一步在語言認識障礙方面取得突破,未來將會一直在整個語言障礙領域進行探索,最終的目的是讓各種語言障礙者擁有正常的言語溝通交流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麥茬豆角高產種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