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工
-
2 # 看球人
顯而易見,對於華為來說,自家的雲服務當然會用自己的網路產品了。
華為擁有路由器,伺服器和交換機裝置的研發製造能力,而且他們的路由器和交換機在世界上是僅次於思科的。通訊裝置起家的華為在多年努力後也擁有了頂級的網路裝置。這在全世界都是獨一份的。除此之外,華為也涉及伺服器和儲存,雖然無法和戴爾和惠普相比,但他們的伺服器業務規模已經接近國內的浪潮集團。
不過華為的雲計算業務並不是特別強大。首先,它在世界上是排不上名次的,SAP,oracle等公司的雲服務規模和營收都遠比華為雲大。其次,華為雲基於開源的OpenStack,這一點類似於騰訊雲,而阿里雲,AWS和Azure等主流雲都是自主研發的。阿里雲和華為雲的區別就相當於Android和emui。
華為作為中國科技界龍頭企業之一,站在世界第一梯隊,叫板世界各大雲廠商,雲作為華為新型行業的利潤增長點,已經為華為打上了標籤。
華為在通訊方面在中國擁有頂尖的技術,一直致力於路由器,交換機等裝置的軟體和硬體的研究與開發,成為進步最快的公司。
在科技進步,需要不斷創新的今天,多元化發展勢在必行,華為更是看準了雲市場。雲將引領未來,聯接萬物,成為智慧社會的重要基石。
華為雲會像當下的全球航空聯盟一樣打造一張全球雲網,接入華為雲即可速達全球。
既然華為有如此雄厚的實力,有研發軟體,生產硬體的超強能力,路由器,交換機難道還會用思科的嗎?作為雲計算的基礎硬體裝置,用自家的產品,不論從成本上,功能上,軟體相容性,都是不二的選擇。更何況華為的產品不是低能兒。
華為沒有生產伺服器,但是國內的浪潮,聯想,曙光等是其選擇的產品。
華為在研發上的不吝投入是我們每個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學習的榜樣。他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與開發。2016年,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8萬名,約佔公司總人數的45%,也就是有一半的人在搞研發;研發費用支出人民幣763.91億元,佔總收入的14.6%。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3130億元。
所以華為的雲計算業務的硬體裝置多數是自己的產品,難道您自己有磚廠,修房還要去買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