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夕陽歸影
-
2 # 七追風
小時候看電影,蔣介石和幾個國民黨軍官打麻將,對他們說:“打仗我不行,打牌你不行,長江防線就全靠你們幾位仁兄了!”當時就想,蔣介石真的打麻將很厲害?
還真是,他打的是“政治麻將”。中原大戰的時候,蔣介石想拉攏孫殿英過來,於是約著他一起打了一場麻將。蔣介石想故意讓孫殿英贏幾把,但是孫殿英一直不贏。蔣介石就說了:“魁元(孫殿英)的胃口大的很,難道非要一把滿貫?”
孫殿英嘆了一口氣說:“我是有點貪心,這清一色,全求人,再加自摸,一輩子也難成一和。”
於是,蔣介石明白了孫殿英的意思:“清一色”指的是孫殿英的部隊不能進外人;“全求人”指的是蔣介石要提供武器軍餉;“自摸”指的是孫殿英要有完全的指揮權,別人不能插手。
蔣介石一句“明白了”,兩人算是談好了,孫殿英站在了蔣介石這一邊。
“胡適之啊胡適之!你怎麼能如此墮落!先前訂下的學習計劃你都忘了嗎?”這是胡適年輕時寫下來的,他喜歡打麻將,打完又後悔——深刻反省之後,接著打。
民國喜歡打麻將的名人很多,胡適算是最有名的一個了,1910年的時候他還年輕,頭倆月的日記裡就記錄了16次打麻將,頻率已經很高了。
到了晚年,胡適依然喜歡打牌。但是,雖然喜歡打,“牌品”卻不是很好,輸了之後喜歡“罵牌”。和他的牌友梅貽琦(前清華大學校長)比起來,確實不太文雅。
梅貽琦,1931年至1948年任清華大學校長,平日裡顯得沉穩嚴肅的他,特別喜歡打麻將。但是人家比較文雅,不說麻將,說是“手談”或者“看竹”。
1956年至1957年兩年間,梅貽琦自己記錄的打麻將就有85次。但是,其中只贏了25次,平了14次,輸了46次,共計1650元。當年的物價,一塊錢一碗陽春麵。單從輸贏看的話,梅貽琦不算是麻將高手。
1919年,梁啟超從歐洲回國,幾個知識界的朋友約他去演講,梁啟超說:“你們訂的時間我恰好有四人功課。”這個“四人功課”,就是打麻將。
梁實秋在清華讀書的時候,就聽到梁啟超說過:“只有讀書可以忘記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記讀書。”可見梁啟超多喜歡麻將了。
既然說到了梁實秋,他的好朋友徐志摩、胡適、潘光旦都是麻將高手,大家聚在一起是少不了搓兩圈的。但是梁實秋水平不行,覺得打牌還不如看牌過癮,所以人家打牌,他就在旁邊看的津津有味。
再說說老舍先生,那也是麻將愛好者。他年輕的時候沉迷菸酒和麻將,雖然每次打牌都輸,但是上癮了,別人一張羅,立馬坐下了,一打就是深更半夜。
後來他也後悔了,自己回憶說:“明知有害,還要往下幹,在這時候,人好像已被那些小塊塊們迷住了,冷熱飢飽都不去管,把一切衛生常識全拋在一邊。越打越多吃煙喝茶,越輸越上火……打一夜麻將,我深信,比害一場小病的損失還要大。”
可見,老舍算是“深受其害”了。
民國時期流行麻將,很多人聚在一起搓幾把,非常正常。不過這些“高手們”也意識到了,麻將耽誤事兒,還是少打為妙。 -
3 # 有書共讀
“十億人民九億麻,還有一億在觀察”。這裡的麻不是老百姓種在田地裡面的蓖麻,而是擺在桌上娛樂的麻將。說起打麻將大家都想著贏,可是贏也有贏錢的訣竅,讓我們一起來學學別人讓麻將“槓上開花”的經驗可好?
一、齊白石老人家的“槓上開花”可謂是麻將上的一絕。“少吃、多摸、拼命碰”。其實就告訴了我們要想贏牌,或者是想贏大牌要具有的大牌思路。“吃牌”是不得已的選擇,上家打出的牌是自己想要而又摸不來的,或是自己手中的雜牌太多要首先處理掉的,這種情況下可以選擇“吃”。
但是也暴露了自己手中的牌,所以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還是自己摸牌的好,萬一摸來了呢?既然是賭博肯定要有一定的膽量對不對?可是為什麼要“拼命碰”呢?
“碰碰胡”對於一般的麻將玩法來說是翻倍的,而且還容易抓到絕牌,這就是所說的“槓”了,而“槓”牌是從尾牌第一張開始摸,這就是搶佔了先機,很多人在“槓”了以後抓的那張牌就是自己要胡的那張牌牌,這就是“槓上開花”。也是齊白石為什麼要拼命碰牌的原因了。至於放炮當然是每個人都不希望的了。
二、張恨水用左手“碼長城”(打麻將)右手寫稿件,你信不信?作家多的是,但是作家裡面麻將打的最好的恐怕非張恨水莫屬了。張恨水是民國第一寫手,最忙的時候同時寫六部小說在不同的報紙上每天連載,這樣的寫作強度一般人很難做到吧?可是這些在張恨水眼裡根本不是事,除了照樣每天按時交稿,還有時間在麻將桌上“摸幾圈”,有次報館來人催稿,只見張恨水在左手打麻將,右手寫文稿,依然文思泉湧,按時交稿。真的是羨煞旁人。
三、徐志摩用打麻將來形容男女之間的關係。“男女之間最規矩清白的是煙榻,最曖昧最嘈雜的是打牌。”梁實秋曾經說“徐志摩就是一把打麻將的好手,牌去如飛,不加思索。”徐志摩打麻將的風格就是快,從這個快字當可看出徐志摩深諳此道,別人還沒有反應過來呢。他已經知道自己要贏什麼呢,根本不給別人思考的餘地。
不過徐志摩只是偶爾打打麻將,只是他的紅顏知己陸小曼在打麻將這方面卻是沉溺其中樂此不疲。徐志摩去世之後,陸小曼漸漸地戒掉了麻將和鴉片,潛心學期了國畫,也算是對此前紙醉金迷的生活的一種懺悔和對徐志摩的一種緬懷吧。
四、梁啟超一語道破天機“只有讀書可以忘記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記讀書。”“玩物喪志”這是我們都懂的道理,沉迷於遊戲讓很多人難以自拔,打麻將也不例外。一次有友人邀請梁啟超演講,他拒絕的理由十分冠冕堂皇,說自己參加了四人功課沒時間,朋友再三邀約,梁啟超於是說出了原因,原來“四人功課”是指約好了人打麻將。
他解釋道:“予正利用博戲時間起腹稿耳。骨牌足以啟予智竇。手一撫之,思潮汩汩而來,較尋常枯索,難易懸殊,屢驗屢效,已成習慣。”而且幾圈麻將下來,登臺演講滔滔不絕,不由叫人佩服。在打麻將方面他還因陋就簡地發明了三人、五人打法,真乃非高手所不能為也。
五、鄭和為什麼要發明麻將?“鄭和下西洋”的故事都聽說過吧?由於常年在外征戰,將士們都身心疲憊,所以他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製作麻將。上船以後,在桌上四個人為一組,當然旁邊還可以觀摩。
然後鄭和給他們制定規著,士兵對這種簡單娛樂那是一學就上癮。再也不鬱悶想家了,精神頭也有了,有時都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士兵就問鄭和,將軍這種東西叫啥名字呢?
鄭和心想,我的初心是麻痺士兵的精神,讓這些士兵不想家,鄭和隨口說道:"這種遊戲叫"麻將"。鄭和的意思很明顯是麻痺眾將。於是人們把這種娛樂活動就叫"打麻將"。後來,返回陸地,這種東西很快就流行起來了。所以說,麻將是鄭和發明的,也是他逐漸摸索出來的,發明者能不是麻將高手嗎?
十賭九輸,試問有幾人會贏?一個“賭”字害了多少人和多少家庭?勸君莫在賭字上面浪費光陰,只當是娛樂的一種消遣吧。
-
4 # 吃素的穿山甲
民國期間不少名流都是此中高手,也留下了不少的故事。
徐志摩:男女之間最規矩清白的是煙榻,最曖昧最嘈雜的是打牌。梁實秋說“徐志摩就是一把好手,牌去如飛,不加思索。”由此可見,徐志摩打麻將的風格就是快,從這個快字當可看出徐志摩深諳此道,而且從徐志摩對打麻將的妙論中也可看出浸淫此道之久,非一日之功也。但徐志摩只是偶爾打麻將,而他的紅顏陸小曼在打麻將這方面卻是沉溺其中樂此不疲。徐志摩去世之後,陸小曼漸漸地戒掉了麻將和鴉片,潛心學期了國畫,也算是對此前紙醉金迷的生活的一種懺悔和對徐志摩的一種緬懷吧。
張恨水:左手麻將右手寫稿張恨水是民國第一寫手,文品極佳,最忙的時候同時寫六部小說在不同的報紙上每天連載,這樣的寫作強度非常人所能為,雖然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各異,但張恨誰照樣每天按時交稿,從不拖欠。一次在麻將桌上鏖戰正酣,報館來人催稿,但張恨水卻毫不含糊“一心二用”,左手打麻將,右手寫文稿,依然文思泉湧,按時交稿。
胡適:“小心求證”出“麻將裡面有鬼”應該這樣說,在打麻將上胡適算不上高手,他老婆才是高手。胡適偶爾喜歡摸兩圈,但技藝不過爾爾,梁實秋對此有記載:
-
5 # 大先生的故紙堆
據《辭海》所注,麻將牌是由明代的馬吊牌演變而成;馬吊牌又是由唐代的葉子戲發展而來的。 葉子戲是唐代中葉產生的一種娛樂品,相傳是唐代李郃所制,發展到明代天啟年間演變為馬吊牌。
所以,香港電視劇裡管打麻將還叫打馬吊。
馬吊牌盛行於明末清初,並且這類紙牌於十四世紀前後作為紙的媒介、印刷技術的先導傳入歐洲。
據日本學者考證,中國的麻將是在1909年由一個叫作名川彥作的日本人英語教師從中國帶入日本的,至今已有將近100年的歷史。在這期間,麻將在日本生根發芽,不斷壯大,現已成為老少皆宜的一種大眾性娛樂活動。
至於打麻將的高手,我第一個想到的是胡適。當然,胡適不是麻將高手,而是他的媳婦江冬秀。胡適是個“妻管嚴”,老婆是個“麻將精”,但他還是極力地宣傳他反對打“麻將”的種種理由。
胡適認為,從前的革新家說中國有三害:鴉片、八股和小腳,其實中國還有第四害,這就是麻將。他當時估計,全國每天至少有100萬張麻將桌,就算每桌只打8圈,以每圈半個小時計,就得消耗400個小時,相當於損失16.7萬天的光陰;金錢的輸贏,精力的消磨,都還在外。
胡適痛心地問道:“我們走遍世界,可曾看到哪一個長進的民族,文明的國家,肯這樣荒時廢業的嗎?”
胡適還痛心疾首地說,麻將的祖宗馬吊在明代曾風行天下,士大夫整日整夜地打馬吊,把正事都荒廢了,甚至一些骯髒交易也在馬吊桌上做。現在一度被麻將‘征服’的外中國人幡然醒悟了,不肯再做麻將的信徒和奴隸,又在奮發上進,而中中國人卻仍然沉溺在麻將桌上,男人以打麻將為消閒,女人以打麻將為家常,老太婆以打麻將為下半生的大事業!這種狀況不結束,誰能保證明朝之於馬吊的歷史悲劇不會重演呢?
說是這麼說,可胡適管得了自己的夫人嗎?
-
6 # 史論縱橫
齊白石的總結,有一定道理,少吃,多摸拼命碰,堅決不放炮。
但是,也不全對,在打麻將這方面,精髓太多,根本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夠說明白,也未必能夠總結出規律。
就比如這個,少吃,多抹,是在前期,分什麼樣的牌,如果你缺么九,或者是夾,或者是絕頭,不吃就沒有了,那必須吃啊!如果在後期,吃上就有聽,那必須得吃啊!
拼命碰這個也不一定,如果剛開始一手破牌,上家給你打一個碰,那還不如抓一張了。
關於這個堅決不點炮這個,其實,會點炮的人,才是真正的大神,知道別人有大胡,點個小炮就給掀了,豈不是很厲害
所以,打麻將涉及到的哲學規律,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辨別別人說話的真假,猜測他們聽牌的虛實,更重要的是以發展的眼光看麻將,每一局都不一樣,都千變萬化,想要胡牌,還要懂取捨,知輕重,懂發展,所以,麻將這門學問大了去了。
歷史上,喜愛麻將的人並不少,可以說在中國古代,麻將是一種重要的消遣方式,尤其是民國時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很多人都打麻將以消遣娛樂,在中原大戰中,各方為了拉攏張學良,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紛紛派人到東北來周旋。
其中,蔣介石派來的張群就是一個打麻將的高手,他和張學良手下的將領就是打牌,而且要故意輸,打麻將想贏很苦難,但是想輸也很難,那就要不斷的點炮,所以,點炮也是一門學問,正是張群這種天天愛點炮的作風深得東北將領的喜愛。也為蔣介石最後拉攏到張學良起到了不少作用。
可見麻將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張作霖經常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其實,還應該加一句,有江湖的地方擺一個麻將桌就好了!
-
7 # 飛羽729
這尼瑪不就是傳說中那些上年紀還喜歡去嫖娼逛妓院的老爺子炮王技能嗎。
被動技能:“老而彌堅”越老越好色,越好色精力越充足。
Q技能:“少吃”每平A九次後,接下來的一次普通攻擊會百分百暴擊,謂之九淺一深也。
W技能:“多摸”釋放多個夢幻八爪魚迷惑敵人令其欲仙欲死神魂顛倒。
E技能:“拼命碰”每暴擊三次就獲得一個義大利炮,啟用義大利炮攻速加120%,攻擊80%,移動速度翻倍。
終極大招:“堅決不放炮 ”召喚國足大神降臨附體九十分鐘不射,殺得敵人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喊爹喊娘。
-
8 # 文心採露苑
可是那麼好贏嗎?大家都想贏您了,所以麻痺對方,這個是很重要的咯。
當然啦,麻將還有很多可以解釋的意義,特別是跟撲克牌跟下棋,跟其他的一些娛樂類可以用來賭錢的方法相比,它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最主要的是,只要你隨便玩,不是追求多高的境界,那他還不需要智商呢,你別的遊戲專案那就需要您比較高的智商咯。
麻將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老少皆宜,也不分聰明的,很笨的,有的時候運氣在裡面起的作用還挺大。
-
9 # 秉燭讀春秋
歷史記載,太倉在古代是皇家糧倉,倉內常年囤積大量的稻穀,由於糧食多,麻雀成群結隊的禍害糧食,守倉的士兵百無聊賴,於是以打麻雀為樂,上級領導一看,這是好事,應該鼓勵,倉官變鼓勵為獎勵,發給自制的竹牌記數酬勞。慢慢的這些刻有字的竹牌變成了 筒、索、萬等樣子。筒的圖案是火槍的象形符號。幾筒表示幾具火槍。索即繩索,是捆鳥雀的,所以一索圖案的是鳥,二索上像竹節,表示鳥雀的腳,官吏驗收時以鳥足計數。萬,即賞錢。 另外,東、西、南、北為風向,土槍發射時要考慮風。中,即打中,故塗成紅色。白,即白板,打空槍的意思。發,即得賞發財。碰是響聲詞,即砰的一槍。成牌之"胡",實為"鶻",屬鷹的一種,有了鶻就不愁抓不到麻雀,故每局牌贏了叫"鶻"牌。
後來打麻雀就變成了打麻將。這是古代太倉士兵智慧的結晶,他們才是真正的麻壇教父,是真正麻將高手呢。
其實麻將的發明是一個漫長髮展的過程,以上只是其中的一種說法,據說明朝的鄭和是麻將高手,因為有資料說鄭和發明的麻將。鄭和七下西洋,海上生活枯燥無味,長期的孤獨會導致士兵精神失常,鄭和為此很煩惱,有一次海上航行前,他他事先在陸地弄了一些竹木牌刻上字,刻什麼字呢?鄭和是動了腦筋的,紅“中”代表了陸地,迎合將士們的思鄉之情。航海的目的實際是宣示大明國威,還有就是尋找朱允文,打的旗號是經商,故竹牌刻上“發”字,以迎合大家的發財心理,發財有大有小,於是有了一萬、“二萬、“三萬直到九萬。
鄭和製作完成以後,開船以後,在桌上四個人為一組,然後鄭和教會他們如何玩法,士兵對這種簡單娛樂工具一學就會,並且都很著迷。也不鬱悶想家了,精神頭也有了,有時都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士兵就問鄭和,將軍這種東西叫啥名字呢?鄭和心想,我所做的這一切不過是麻痺士兵的精神,讓這些士兵不想家,想到此,鄭和隨口說道:"這種遊戲叫"麻將"。鄭和的意思是麻痺眾將。士兵不明就裡,於是把這種娛樂活動就叫"打麻將"。後來,返回陸地,這種東西很快風靡了全國,所以說,麻將是鄭和發明的,也是他逐漸摸索出來的,發明者能不是麻將高手嗎?
這正是:『忙忙碌碌苦中求,莊莊盤盤爭不休,若是明白攻與守,不知免去多少愁』
-
10 # 歷來現實
母雞中的戰鬥機,麻將選手中的麻神!還用問?當然是李清照!
李清照的名字大家都知道,人們想起她的第一個念頭,還用說,著名的賭神嘛!因其所著之《打馬圖經序》被眾多現代的麻將愛好者尊其為麻將祖師爺。平生憾事就是不能有人讓她輸一把,把把都贏,東方不敗。
李清照除了賭博專業,還有一個專業是金石考據,與丈夫趙明誠合著一本《金石錄》,雖然屬於幫襯著寫著玩,但不好意思,寫出來就是這個行業的標杆。
當然,我們後世瞭解並紀念李清照,絕不僅僅是因為她這兩項主業,關鍵是,對啦!她還是個酒仙!李清照第二天酒醒之後多少有點尷尬,會胡亂寫幾句隨筆、日記掩飾掩飾。節選她的幾句隨筆,就可以瞭解她的酒風和酒品:“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看完李清照的三項主業介紹,你會不會覺得有點不對勁?納尼?為啥連她酒醉後胡亂寫的隨筆,好像其實也還蠻有點味道?沒錯,有這種感覺的不止你一個人,好事的後人給李清照的日記還編了個輯,有七十八篇,其中有幾篇還打入了《唐詩宋詞三百強》。要我說,這後人也真夠不務正業的。
有人說我這逗逼小編太不靠譜,我發誓——有人比我還不靠譜——在清代同治年間,濟南本地有幾個麻將愛好者兼文人,聽說濟南府大明湖要重修藕神祠,大家四處奔走,多方遊說,終於得償所願,按照他們的訴求,依照李清照的樣貌塑造成了藕神的樣子。藕神祠建好以後,門庭若市,客戶群體相當廣泛,有來拜水中仙子的老婆婆,有祈求風調雨順的打漁人,也有向藕神求偶的單身騷情男女。
當然,這幾個請願的清代麻友在每次組局之前,也必定是要去賭神像前誠心誠意的祈禱並膜拜上一陣子的。
回覆列表
斉白石老先生總結的麻將精髓實際上是借麻將,喻人生。
“少吃”,想和一手好牌,儘量靠自己,不和小牌和大牌。人生中必須依靠自己的勤奮努力,方能達到目標,別人的幫助,甚至施捨可以起到作用,但不是關鍵的作用。
“多摸”通過多摸牌,可以排列精彩的牌面,為一幅好牌打下基礎。生活中多摸索經驗,總結教訓,定能打造出成功的人生。
“拼命碰”,洞察牌局,眼尖手快,堅決碰,可以碰出一個大好局面。生活中,一有機會,該出手時就出手,收穫一定滿滿。
“堅決不放炮”,在牌局中聚精會神,減少失誤堅決不放炮,輸也輸個心安理得。在生活中,絕不能犯致命錯誤,即使是失敗了,也可以重頭再來。
中國歷史上的麻將髙手數不勝數,韓信、諸葛亮……更值得一提的是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