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左養右學育兒
-
2 # 自由飛翔888
在生活中我們遇到很多忍不住發火的事情,大都是因為我們把孩子的某些行為以大人的標準來衡量,比如說孩子愛磨蹭、東西亂堆亂放、愛打碎東西等等,都是小孩愛犯的錯誤。我們要適當允許孩子犯錯,對他的行為加以引導,給他成長的空間,不要以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這樣會降低發火的機率。
另外,當我們快要發火的時候,一定要在心裡默唸:"發火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忍住,忍住‘’。因為當你吼孩子的時候,孩子會聽不進去你說的那些話,下次還會照常犯同樣的錯誤。發火時智商為零,情緒失控,會造成小孩自卑。而且你也會成為孩子模仿的物件,下次他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也會用發火來解決,得不償失啊。
還有,我們要制定一些規則和懲罰措施,並嚴格執行。一旦孩子違反了某條規則,那就應該受到相應的懲罰,讓他承擔相應的後果。提升他自我管理和約束的能力。
經研究證明,在生長的過程中,常常受父母批評、打罵和怒斥等言語暴力的孩子,成年後大多伴有焦慮、鬱悶、憤恨等不良心情。可見,家長總是對孩子發脾氣,會對孩子的生長髮生嚴峻的影響。那麼,家長怎麼操控不去咆哮孩子呢?
1、控制自己先不要發火,等一刻鐘再說。
假如自己氣憤了,教育孩子時想發火,應該先停下來,等一刻鐘再說,能夠心理默唸,不要立即發火。等一刻鐘後,漸漸平靜下來了,就能清醒的處理自己的心情了。
2、讓孩子試著監督自己。
假如家長常常發火,能夠和孩子商議好,讓孩子監督自己,家長一發火,就讓孩子提示家長該怎樣做,漸漸的,就能抑制家長的不良心情了。
想讓監督有實效,能夠給孩子一些特權,比方父母發脾氣時,能夠允許孩子扭家長一下作為賞罰。
3、試著轉移注意力。
假如想發火了,家長們能夠試試轉移注意力,比方看一看自己喜愛的電視,或許看本書,等個半小時後,再去考慮這個問題,心理睬漸漸的舒坦一些。
4、家長對自己發火的行為不要太焦慮。
面臨自己常常發火的行為,家長不要太焦慮了,不能總是在賞罰自己,應該和孩子交流一下,懇求孩子寬恕自己這段時刻的不好心情,再給孩子做個確保,會改變現在的發火行為。
5、換個視點考慮孩子的問題。
假如孩子做錯工作了,家長假如一根筋的以為孩子總是惹麻煩,就會容易的發脾氣。假如能換個視點考慮問題,比方孩子總是和家長對著幹,總是有逆反心理,家長能夠想想孩子不錯,有獨立思考才能了,也是值得鼓舞的。
6、發脾氣之後,及時彌補
家長不要把壞心情帶回家,更不要遷怒孩子。不過家長偶然對孩子發了脾氣,也不要太自責,這是一個反思教育方法的傑出時機,應及時向孩子抱歉,修正跟孩子的聯絡。經過肢體言語,真誠地承認錯誤。和孩子說明氣憤的原因,領會並論述出孩子的心情感受。經過樹立契約等方法,自動修正親子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