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為無不為0632
-
2 # Y頻道
人之初,性本善。
1.同是天涯淪落人,更能體會他人的心酸與不易吧。任何事情只要是能感同身受就很容易產生共鳴,人都是畏懼強者同情弱者,雖然自己也自身難保,但都是同道中人,感受都相同,更能理解彼此而已。
2.人本性都是善良的,不管自己是強大還是弱小,內心的善良是一樣的,看到弱者終究會有憐憫之心,這是正常的。
3.可能幸福都是比較出來的吧,雖然自己也很落魄,但是看到比自己更甚的人,還是覺得自己其實也還好,會迴歸到人性本善的層面,產生憐憫之心。希望每一個弱小之人都能強大自己,只有自己真正強大才能去幫助更多人。
-
3 # 冰川酒壺
我曾經有過類似的這樣的經歷,有一次,坐車去一個不是很遠的地方,下車買完東西,準備坐車回去的時候,發現自己的錢包不見了,那時候還沒有微信轉賬什麼的。當時我思考了N多種的方法都不行,後來沒辦法,我就在車站問人家借錢,巧的是一位好心的的大姐當時沒說就給了我錢。本想問她的聯絡方式把錢還給她,她笑笑說,不用了。從此以後,我碰到類似的情況,我都會幫忙。
所以這種心理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去理解:
第一、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與人為善,要扶弱濟貧。年幼時候聽到的故事,還是看過的作品,無疑都是此類的宣傳,所以,看到那些現象,都會出手相助。
第二、自己的心理定位。雖然自己也生活的風雨飄搖,但總覺的自己比這個人生活的要幸福些,會去幫助他。
第三、同理心在作怪。這個很好理解,換位思考,自己那天也這樣了,希望有人伸出援助之手。
第四、社會的主導思想。現在都倡導要與人為善等等觀念,這些觀念也無時無刻的不在引導著我們。看過多少次因為扶老人被訛的,但扶老人的還是很多;看過多少次幫助別人,其實那人在行騙……我相信在我們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我們肯定會思考這個會不會是假的,但我們更會想,真是假的更好,說明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有什麼不好理解的呢?
中華民族千百年來都深受儒學影響,視助人為樂,與人為善,扶危濟困,敬老愛幼,胸懷慈悲……等為天經地義之事。
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和事,及時施以援手,而忘卻自己困境,這種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
做好事,或者說幫助別人,並不是說一定要家境好,生活富足才可以。
有錢人可以做更多更大的好事,可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普通人一樣做好事,一樣幫助別人。
有能力做好事值得尊敬,沒有能力還要儘自己可能去幫助別人就更偉大。
不因惡小而為之,不因善小而不為。
有時候,可能我們的力量真的很微薄,但無數個微薄在一起,就是世間最強大的力量!
不要去用譏諷的目光看那些“自己還活的風雨飄搖”卻還幫助別人的人,因為這恰恰說明,他們有足夠多的愛心!
這些愛心,就是社會溫暖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