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為來

    物聯網時代下的霧計算與邊緣計算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髮展,雲計算的缺陷也越來越多,其中兩個缺陷很突出,一個是安全保護不足,一個是網路延遲或者中斷嚴重影響使用者的體驗。而霧計算和邊緣計算便在這種情況下被提出來,並迅速發展。可以說兩者是雲計算的補充,是為了彌補雲計算缺陷而生的,並不是雲計算的替代者。

    霧計算

    霧計算,是由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斯特爾佛教授提出的,他當時的目的是利用霧來阻擋駭客入侵,後來思科首次正式提出,賦予霧計算新含義。霧計算是一種對雲計算概念的延伸,它主要使用的是邊緣網路中的裝置,資料傳遞具有極低時延和安全性。霧計算移動性好,手機和其他移動裝置可以相互之間直接通訊,訊號不必到雲端甚者基站去繞一圈,支援很高的移動性,也緩解了雲計算的壓力。

    霧計算低延時、位置感知、廣泛的地理分佈、適用移動性的應用以及支援更多的邊緣節點的特徵,使得移動業務部署更加方便,滿足更廣泛的節點接入。而接下來的物聯網,將會帶給霧計算更多的發展機會,霧計算也將在物聯網時代大顯身手。

    邊緣計算

    邊緣計算是指在靠近物或資料來源頭的一側,採用網路、計算、儲存、應用核心能力為一體的開放平臺,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務。對物聯網而言,邊緣計算的發展,意味著許多控制將透過本地裝置實現而無需交由雲端,處理過程將在本地邊緣計算層完成。可以大大提高處理效率,減輕雲端負荷,為使用者提供更快的響應以及更安全的服務,提升使用者體驗。

    霧計算與邊緣計算的區別

    霧計算與邊緣計算本身並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接近與現場應用端提供的計算。非要講區別的話,可以從物聯網層面進行解讀。霧計算,經常是在loT背景下被提及到,典型的主要業務是路由器,接入點甚至是與感測器和執行器一起的計算裝置。霧計算的特點是處理能力強的裝置接收多個端點來的資訊,處理後的資訊發回需要的地方。和邊緣計算比,霧計算更具備可擴充套件性。

    邊緣計算,進一步推進了霧計算LAN內的處理能力的理念,處理能力更靠近資料來源。不是在中央伺服器處理,而是在網路內的各裝置實施處理。和霧計算相比的優點,根據它的性質單一,故障點會比較少。各自裝置獨立運作,可以判斷什麼資料儲存在本地,什麼資料發到雲端。

    總結:霧計算與邊緣計算很相似,只在資料處理,收集,通訊的方法上有些許不同,也各有利弊。兩者是作為雲計算的延伸和補充,可以說兩者是相輔相成 ,出現的目的也只有一個,那就是更好的服務於我們的生活。目前對於邊緣計算的研究會更多一些,相信在物聯網時代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其相對與霧計算的應用也會更廣泛,但霧計算也是不可缺少的。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民工返鄉就業已經成為趨勢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