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
2 # 談故事論古今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集各種權力於一身的皇帝,總結歷史上各朝代的經驗,為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分化大臣權利,以防權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別於以前各朝的官制。 所以清朝的皇帝有封王,比如雍親王,誠親王等等,但是這個封王不代表其他朝代的封地。
雖然很多制度沿襲前朝,但是畢竟不一樣,而且,在努爾哈赤那時候,就有出現兒子謀反的現象,皇帝不想讓兒子從小就開始因為封王,封王就有封地,容易形成地方勢力,後期的皇位爭奪只會越演越烈。
以前封王都是實封,秦晉齊燕等都可以視作獨立王國。被封王的皇子成年後就會到封地就藩。封地的國王經常會出現幻想,自比古時的聖人,比如唐國公李淵,受封唐國公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有天命,時常會出現藩變,比如晉王楊廣、燕王朱棣這種。
燕王朱棣這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被封王分地,養兵蓄銳,最後一舉進攻,奪取皇位,稱帝。不過朱棣常年戍邊,素有謀略,曾數次征討蒙古,北方將領多認同朱棣,在靖難之役開始便投降朱棣。他也是稱帝做了一些好事。
清朝主要是吸取教訓,所以不給貝勒封地為王吧。以保證爭奪的事情發生吧!但是清朝的滅亡應該和這些王爺有些很大的關係,如果這些王爺不貪汙,不大量的收取敬禮的話,老百姓的生活也不會那麼的民不聊生,故而清朝也不會遭到那麼快滅亡的結局
清代封爵制度相對要多一些規定。主要就是約束宗室反抗皇帝。
一、高爵不許出京。
清代宗室高階爵位者一般限制在京城,沒有特殊命令不允許出京城。中央政權實際將大多數王爺貝勒們圈住,隔離他們與分駐各地下五旗的兵馬旗丁來往。
二,不實封,限制高等爵數量。
清代一開始就以美號做封號,避免明代藩王那樣實際就藩,也就避免宗室開府建牙,最終尾大不掉。
而自康熙開始,八旗駐防將軍也是中央採取調換方式任命,直接切斷了下五旗與八旗高階貴族的軍事聯絡。
同樣,親王郡王數量在刻意壓制,避免產生太多王爵。尤其皇帝壓制兄弟的爵位,提高兒子的爵位,所以數量龐大的貝勒很難封王。
三、降襲爵位
除少數世襲罔替外,能夠領到牛錄的高階爵位比如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及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基本是降襲爵。每襲爵一次,爵位降低最少也是一等,兵馬牛錄必定減少。
也是康熙開始,因為兒子多,所以大肆封自己的兒子去下五旗分領牛錄。面對這樣無恥的搶劫,下五旗貴族已經無力反抗。
雍正就要更狠一些,他爹奪取下五旗宗室的領兵權,雍正乾脆設旗務大臣協助各旗旗主管理民政,實際就是架空宗室,宗室貴族連民政權也沒有了。
越到後面,下五旗的宗室基本只有名義上對本旗本牛錄的主子身份,可以勒索錢財而無法實際控制,所以,乾隆時期乾脆廢除有名無實的議政王/大臣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