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妖鬼雜談錄

    區別在於一個是真的官,有品級,就算是九品芝麻官,那也是朝廷的人,吏部任命,吃的是皇糧;

    一個是民,沒有品級,只是官府裡的勞動人員,是官招募的,吃的是地方上的賦稅。

    官吏雖然現在常合用,但是在古代區別很大,一個是上等人,發號施令,治理轄區;一個是下等人,專做各種繁雜事務。

    比如電視劇裡面經常演的一個縣衙裡面有縣令、捕頭、捕快衙役、值堂、文書等,除了縣正、縣丞、主簿是官,其他的都是吏,就算他是緇衣捕頭,他也是吏,所以不可以像一些電視劇中自稱“下官”而是“卑職”。

    吏屬於“賤役”,後改為按國家額定編制考取或招募,發給執照,有額定工食銀兩,成為編制內的官府僱員。

  • 2 # 古風散人

    簡而言之,官是實際權力的掌握者,大多科舉出身;吏是具體辦事者,是一種職役。

    吏本來是大小官員的通稱。秦朝以前,除國君外,上至公卿,下至官府中的低層次辦事人員,均可稱為“吏”。直到現代仍有以“吏”指官的用法。秦漢以後,官員與吏員的界線逐漸明顯。科舉制度產生以後,官與吏更截然分開。

    上圖謝遷,成化十一年狀元

    吏員在明代國家機關的構成上所佔比例很大。正德年間,文官約有24000人,武官約有100000,吏員約有55000,佔到官吏總數的31.5%。

    吏的來源:《大明會典》規定,農民身家無過,年齡三十歲以下,能書寫者可以選用為吏員;官員、進士、舉人、監生等因過犯,也會謫充為吏,但成化以後基本停止;景泰時期,為了緩解財政危機,應付戰事,遂在邊境實行開納制度,軍民子弟納銀物等可以求充吏職。

    明代的吏員也有出身等級,不同品級的衙門中的吏出身不同。比如,一品衙門提控,二品衙門都吏,從七品出身;一、二品衙門掾史、典吏,二品衙門令史、典吏,內府門吏,正八品出身;三品衙門令史,從八品出身;三品衙門典吏,四品衙門司吏,正九品出身;四品衙門典吏,五品衙門司吏、典吏、書吏,從九品出身。六品至九品並雜職衙門吏典,都察院各道吏典,雜職出身。

    明代吏員可以為官,高階吏員本身就具有官員身份。一品衙門提控、二品衙門都吏從七品出身,與進士第二甲出身相同。明初三途並用,吏員也是進入仕途的途徑之一,士之艱於進取者,也不以就任吏職為恥。明代對吏員的限制很多,如不準參加科舉,不得升任為御史,掾吏不得任知府等。《日知錄集釋》雲:“自明中葉以後,士大夫之於胥吏,以奴隸為之,盜賊待之,遂無可用者矣。”

    一個行政機構效率的高低,往往取決於吏胥。具體辦事中,吏胥或上下其手,或虛文應上,可陰操官員權柄。顧炎武認為,郡縣之治關鍵在於吏胥。他曾說過:州、縣之弊,吏胥窟穴其中,父以是傳之子,兄以是傳之弟。而其尤桀黠者,則進而為院司之書吏,以掣州、縣之權,上之人明知其為天下之害而不能去也。……昔人所謂養百萬虎狼於民間者,將一旦而盡去,治天下之愉快,孰過於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術前四項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