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跟許多玩家、老茶客及做壺的朋友探討關於朱泥壺的一些問題,相信有很多的朋友會很困惑。朱泥和紅泥的外觀都是紅色,這又是怎麼區分呢?朱泥不皺就是假的嗎?什麼是朱泥壺?相信會有很多人給很多的資訊在困擾著、誤導著。
朱泥和紅泥的區別:
1、兩者的收縮比不同
普通紅泥13%左右,而朱泥普遍高於紅泥,有的甚至可達30%以上。
2、兩者的成型難度不同
紅泥:成型工藝較易,大小壺型都可涉及。
朱泥:泥性甚嬌,成型難度大,大的壺型成品率低,小壺成形後則可愛靈動。
3、兩者的色澤、質感不同
紅泥:柔和溫潤,紅中略帶一點橙色。
朱泥:硃紅略泛橘光,鮮明細膩質感極佳。
4、最根本的區別是礦源和泥性
朱泥主要產於嫩泥礦中,紅泥產於黃石夾層中。朱泥泥性較高,砂性較弱,紅泥則相反,砂性重泥性弱。
朱泥壺透氣性不及其他泥料,但仍能吸收茶水中的重金屬鹽到壺外表而形成包漿,所以使用後的朱泥壺有油、潤、滑、豔的效果,如同溫潤之玉,朱泥因為組織細密,保香效能優於其它紫砂壺,既無土氣又不敗茶。
再說說無朱不皺,這個觀點不完全正確。由於朱泥收縮率大,舊時柴窯溫度不均勻,朱泥壺燒成後表面容易產生皺褶,所以有“無皺不成朱”的說法。只要看一些歷史作品,就不難發現。關鍵還是選礦和煉製的方法,礦選好,煉製方法得當,收縮比例不是很大的話,再加上製作者對朱泥泥性的把握,就不會產生“無朱不皺”的現象。
朱泥色澤紅豔嗎?
首先,礦源的不同,泥料的陳腐時間長短不同,窯溫的高低不同,成品的顏色就會有所區別。有些朱泥壺紅中泛黃,只是泛黃程度會有所不同,還有一些偏紅。結晶度高,外觀光潔明亮,打碎後看其斷面接近瓷器,然而仍具有一定的透氣性。經泡養後逐漸變紅潤。
大家最關心的應該是朱泥適合沖泡什麼茶。
朱泥密度高,氣孔小,透氣性相對略遜一些(但是不代表沒有透氣性),對揚香很有作用。用朱泥壺沖泡臺灣高山茶、鐵觀音、龍井、黑茶等輕發酵重香氣之茗茶,揚香力特高、輕快而利落,茶湯緊結柔滑,回韻悠長,好泡養,易現包漿之美。
朱泥壺成型難度在於哪裡?
泥胚疏鬆,故成型易開裂,結合較難掌握;收縮比率大、成品率低、大器極難燒成。有些朱泥含鐵極高,燒成溫度稍高,就會有鐵質析出,出現鐵熔點。
還有,朱泥和其他紫砂泥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泥性重砂性弱,乾燥和燒成的收縮率都較大,整體收縮比可達30%左右,燒成收縮比例大極易變形。所以朱泥從古至今都是以小品居多。
曾經跟許多玩家、老茶客及做壺的朋友探討關於朱泥壺的一些問題,相信有很多的朋友會很困惑。朱泥和紅泥的外觀都是紅色,這又是怎麼區分呢?朱泥不皺就是假的嗎?什麼是朱泥壺?相信會有很多人給很多的資訊在困擾著、誤導著。
朱泥和紅泥的區別:
1、兩者的收縮比不同
普通紅泥13%左右,而朱泥普遍高於紅泥,有的甚至可達30%以上。
2、兩者的成型難度不同
紅泥:成型工藝較易,大小壺型都可涉及。
朱泥:泥性甚嬌,成型難度大,大的壺型成品率低,小壺成形後則可愛靈動。
3、兩者的色澤、質感不同
紅泥:柔和溫潤,紅中略帶一點橙色。
朱泥:硃紅略泛橘光,鮮明細膩質感極佳。
4、最根本的區別是礦源和泥性
朱泥主要產於嫩泥礦中,紅泥產於黃石夾層中。朱泥泥性較高,砂性較弱,紅泥則相反,砂性重泥性弱。
朱泥壺透氣性不及其他泥料,但仍能吸收茶水中的重金屬鹽到壺外表而形成包漿,所以使用後的朱泥壺有油、潤、滑、豔的效果,如同溫潤之玉,朱泥因為組織細密,保香效能優於其它紫砂壺,既無土氣又不敗茶。
再說說無朱不皺,這個觀點不完全正確。由於朱泥收縮率大,舊時柴窯溫度不均勻,朱泥壺燒成後表面容易產生皺褶,所以有“無皺不成朱”的說法。只要看一些歷史作品,就不難發現。關鍵還是選礦和煉製的方法,礦選好,煉製方法得當,收縮比例不是很大的話,再加上製作者對朱泥泥性的把握,就不會產生“無朱不皺”的現象。
朱泥色澤紅豔嗎?
首先,礦源的不同,泥料的陳腐時間長短不同,窯溫的高低不同,成品的顏色就會有所區別。有些朱泥壺紅中泛黃,只是泛黃程度會有所不同,還有一些偏紅。結晶度高,外觀光潔明亮,打碎後看其斷面接近瓷器,然而仍具有一定的透氣性。經泡養後逐漸變紅潤。
大家最關心的應該是朱泥適合沖泡什麼茶。
朱泥密度高,氣孔小,透氣性相對略遜一些(但是不代表沒有透氣性),對揚香很有作用。用朱泥壺沖泡臺灣高山茶、鐵觀音、龍井、黑茶等輕發酵重香氣之茗茶,揚香力特高、輕快而利落,茶湯緊結柔滑,回韻悠長,好泡養,易現包漿之美。
朱泥壺成型難度在於哪裡?
泥胚疏鬆,故成型易開裂,結合較難掌握;收縮比率大、成品率低、大器極難燒成。有些朱泥含鐵極高,燒成溫度稍高,就會有鐵質析出,出現鐵熔點。
還有,朱泥和其他紫砂泥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泥性重砂性弱,乾燥和燒成的收縮率都較大,整體收縮比可達30%左右,燒成收縮比例大極易變形。所以朱泥從古至今都是以小品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