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藏

    唐 閻立本《步輦圖》絹本設色 38.5×129.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自由、創新、多元的文化氣象在穩定而繁榮的社會環境中逐漸形成,這種氣象在繪畫領域即有所體現:唐代人物畫政治性與世俗性並重;西域的“凹凸畫法”為唐人所用,使氣韻為先的中國畫更具寫實性;山水畫方面的繼承與變革對宋元的山水畫產生了直接影響……

    在大唐氣象的影響下,唐代繪畫“不純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動的誇張描繪,也不只是內在心靈、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對有血有肉的人間現實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執著一種豐滿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熱情和想象……即使是享樂、頹喪、憂鬱、悲傷,也仍然閃灼著青春、自由和歡樂。”

    唐 閻立本《步輦圖》(區域性)

    帝王的政治情懷產生了一種獨特的影象符號:帝王外交符號。這種帝王外交影象形成一種特有的藝術形式。帝王外交影象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族精神外顯。古代的宮廷畫家們以不同的藝術手段,將帝王的外交場景表現在畫面上,構成獨特的審美價值。

    初唐時期宮廷畫家的創作題材除功臣名將、帝王像等,還有眾多描繪重大的政治事件的作品。其中反映唐王朝與各民族及各國之間往來友好的題材相比唐中宗、武后時期數量更多。據《譚賓錄》記載,唐朝宮廷繪製蕃人畫肇始於貞觀三年。這一年“東蠻謝元深入朝,冠鳥熊皮冠,以金絡額,毛帔以裳,為行滕,著履。中書侍郎顏師古奏言:‘昔周武王治致太平,遠國歸款。周史乃集其事為王會篇。今聖德所及,萬國來朝,卉服鳥章,俱集蠻邸,實可圖寫貽於後,以彰懷遠之德。’從之,乃命立德等圖畫。”

    唐 閻立本《步輦圖》(區域性)

    唐 閻立本《步輦圖》(區域性)

    《步輦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此圖是閻立本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取材於貞觀八年(634年)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事件,描繪唐太宗同迎接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臣會見的情景,是反映漢藏和親的歷史畫卷。整個圖以唐太宗為焦點,唐太宗以坐姿的方式呈現在畫面上,這便不同於許多帝王影象程式化的呆滯。東晉以前,中原傳統的坐姿是跪坐”,到了南朝齊梁之際,胡式坐具傳入“傳統的跪和跟的方式被打破,開始了跤坐的習俗,完美地凸顯了唐太宗的至尊風度。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今NBA聯盟有哪些球星是二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