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談古論金

    襄平即遼陽,盛京即瀋陽,所以這個問題某種意義上可以轉換為遼東的政治中心是如何從遼陽轉移到瀋陽的,也就是說,努爾哈赤為何要遷都瀋陽?

    《清太祖實錄》記載:

    帝聚諸王臣,議欲遷都瀋陽,諸王臣諫曰:“東京城新築,宮廨方成,民之居室未備,今欲遷移,恐食用不足,力役繁興,民不堪苦矣。”帝不允曰:“瀋陽四通八達之處,西征大明從都兒鼻渡遼河,路直且近;瀋陽渾河通蘇蘇河,於蘇蘇河源頭處伐木,順流而下,材木不可勝用,出遊打獵山近獸多,且河中之利,亦可兼收矣。”

    撇開官文書為了表現努爾哈赤的乾綱獨斷、英明神武所做的鋪陳,以及借努爾哈赤之口講自己的戰略(後面會展開)的因素,當時滿洲臣僚和大汗之間關於遷都瀋陽有不同的意見,或許還是可信的。

    (國畫,主題為努爾哈赤遷都瀋陽)

    《滿文老檔》天命十年(1625)記載:

    三月初三,汗向瀋陽遷移,在辰刻從東京城出發。給他的父祖墳墓供杭細綢,在二衙門殺牛5頭,燒了紙錢,隨後向瀋陽去,在虎皮驛住宿。初四,……在未刻入城。

    前述努爾哈赤召集諸王貝勒和臣僚議事,提出要遷都瀋陽,正是在天命十年(1625)三月初三早朝時,雖然王公貝勒都表示反對,但努爾哈赤主意已定,說出發就出發,就在當天,祭過父祖之後,即率部屬和大軍經過一天一夜的行軍而進入瀋陽城。

    在這麼快的時間內,放棄建立並已經經營了4年,一直以來也是遼東政治中心的東京城遼陽,迅速遷入瀋陽,原因何在?

    這位童鞋說了,上面《清太祖實錄》裡不是說了原因嗎?

    考察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後攻打明朝的路線,與上述《實錄》中他所說的理由中規劃的路線並不相同,《實錄》中的路線更像之後皇太極攻明的路線,有很大的可能《實錄》中的文字是皇太極時代編撰的時候借努爾哈赤之口來為自己的戰略計劃背書。

    (瀋陽故宮)

    那麼回到努爾哈赤時代,可能的原因或許是:

    首先,遼陽雖然在之前和當時都是遼東的政治中心,但其經濟和城市活力已經開始下降,而瀋陽地勢平坦開闊,糧食出產豐足,草茂林深、湖深水碧、野獸飛禽出沒,與當時新的民族共同體農耕和漁獵兼有的生產格局正相吻合;

    其次,從地緣政治角度,瀋陽一直是一個軍事戰略意義上所謂的“形勝之地”,攻守兼備,既能夠憑藉其衛護起家的根本重地,也便於以此為基地征伐明朝及蒙古。

    當然,因為努爾哈赤果決地放棄自己經營4年的遼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遷都瀋陽確實令人感到奇怪和疑惑,也有觀點提出是因為他從風水寶地有助於龍興的角度看待瀋陽,才會這麼急迫甚至顯得有些倉促得遷都瀋陽,從當時人的觀念看,這種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但作為政治家軍事家,努爾哈赤肯定也考慮了其他因素,比如上面提到的2條。

  • 2 # 深刻得假裝二

    因為遼陽一個資深的術士為了騙努爾哈赤離開遼陽,說渾河水歷史上一直在向南遷移,終將會淹沒遼陽的,所以遷都渾河水上游是最好的辦法。遼陽縣誌裡面有所記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分櫱階段的水稻被洪水浸泡過,對產量有多大影響?能補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