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腦洞歷史官

    昭君出塞是否值得傳揚呢,個人覺得非常值得傳揚,這要分兩角度來分析這個“為什麼”,從民族大義這個角度來說值得傳揚;從昭君個人出塞後的表現來講也值得傳揚,以下我來具體分析一下為什麼這麼講。

    昭君出塞之民族團結

    毫無疑問,昭君出塞無疑對當時西漢鞏固政權,免遭匈奴入侵起了很大的作用。其實昭君出塞並非本來意義上的“和親”,而是一次賞賜——把公主或身份類似的皇室少女嫁給周邊民族的領袖才叫“和親”;而這裡的情形是“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牆字昭君(昭君名字中的“嬙”,《漢書》中作“牆”或“檣”)賜單于”(《漢書·匈奴傳下》),她後來當上了閼氏(匈奴王夫人。《漢書·元帝紀》竟寧元年正月:“賜單于待詔掖庭王檣為閼氏”),客觀上促進了民族的團結和融合,只不過是她本人以及元帝始料所未及的。雖說這是無心之舉,但古有馬致遠的《漢宮秋》,今有曹禺的《王昭君》,均稱讚昭君乃是“和親”政策的典範、民族團結的先驅

    昭君是位加強版“女強人”

    昭君是自己提出來要遠嫁的,儘管她是為了“報復”元帝沒有見她一面才作出這個決定,但以當時的朝代背景足以證明昭君是為有骨氣,不甘安於現狀的人,並且滿懷豪情地踏上了去匈奴的長途。前前後後那些被出塞、被“和親”的公主全都無此壯志豪情。只有昭君被命運安排後還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儘管也有過悲傷,決心根據漢成帝的指示入鄉隨俗(《後漢書·南匈奴傳》:“及呼韓邪死,其前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敕令從胡俗,遂復為後單于閼氏焉。”),一直堅持到底,最後死在那裡,當地人民為之安排巨大的青冢,留作永遠的紀念。所以說昭君對團結民族作出了貢獻。昭君不愧為古代的女強人,她不留戀內地大城市,甚至不留戀皇宮,不惜遠走高飛,尋找新的出路,實現了自我的價值。

  • 2 # 小虎幾

    自古以來人民都希望和平為幸福,自古傳頌"昭君和番",犧牲自已的美麗青春為國家和人民的安寧,結親鄰邦,使其不生戰爭與生靈塗炭,以為當時的需要還是值得傳頌的。

  • 3 # 夏天有雨894

    昭君出塞,為漢朝與匈奴的和好,昭君自請出塞,嫁給匈奴呼韓邪單于。昭君姓王名嬙,字昭君,西漢南郡秭歸人,貌美如花。漢元帝時被選入宮,因不賄賂畫家而落入冷宮。漢初,匈奴不斷南下攻擾侵襲,漢弱基本採用防禦守衛。兩國間連年不斷的戰爭,勞命傷財,國力疲憊。呼韓邪單于入漢朝,願求和親,兩國友好相處。昭君自請入番,作為和平的使者,將漢朝的友好帶給匈奴,將中原的文化文明帶到番邦。昭君出塞,作為和平的紐帶,將漢朝和匈奴連繫起來,開創了漢朝和匈奴近百年的和平相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奧籃球賽易建聯等為啥不能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