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也就是名不副實,跟影片內容完全不相配的
5
回覆列表
  • 1 # 看電影的廚子

    說到這個話題,我就不得不提到高分神劇《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的英文名叫做《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所以翻譯成“肖申克的救贖”基本還原了本來的意思。

    但是,香港翻譯成了《月黑風高》,怎麼著都會聯想到“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不過看在那經典的逃出生天的場景,也算是合格的吧。

    然後,臺灣的來了——《刺激1995》。為什麼?據說1994年臺灣上映了一部電影,叫做《刺激》。所以95年這部電影來的時候,人家覺得情節上和《刺激》有點相似,所以就叫《刺激1995》吧。後來,98年還有一部關於牢獄的片子在臺灣上映,被翻譯成了《刺激1998》……

    這部電影還有一個翻譯,叫做《地獄諾言》,真是爛片氣息撲面而來……

    大名鼎鼎的《霸王別姬》,在臺灣翻譯成《再見,我的妾》,我都懷疑是不是一部電影了。據說是因為《霸王別姬》在國外上映的時候翻譯成了英文,然後臺灣直接把英文翻過來用了。

    法國電影《我的小公主》,原名《My Little Princess》,直接翻譯不是挺好的嘛。臺灣一翻譯,變成了《她媽的公主》。還能有這種操作?

    2017年上映的著名影片《伯德小姐》,原名是《Lady Bird》,所以大陸的翻譯是直譯。香港的翻譯是《不得鳥小姐》,臺灣的翻譯是《淑女鳥》……

    還有那部著名的《我,花樣女王》,臺灣的翻譯是《老孃叫譚雅》——為什麼我無法控制的想到了“紅警”?

    不知不覺寫成了對臺灣翻譯的吐槽,我真的是無意的。下面奉上臺灣的“神鬼系列”和“魔鬼系列”。

    神鬼系列。

    魔鬼系列。

    所以,我就不說什麼,趕緊看電影舒緩舒緩……

  • 2 # 西瓜推劇

    《放牛班的春天》

    這是一部經典的法國電影,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改變了孩子及他自己的命運的故事。

    本來是一部非常感人、溫情的好電影,但《放牛班的春天》這個片名,一下子會讓中國觀眾聞到了濃濃的鄉土氣息,夕陽西下,牛,放牛娃,懶洋洋地一起回家。

    而農村題材的電影,在電影市場票房一向不好。可如果你看完全片,你會發現:牛,放牛娃,片中通通沒有,這就是一部感人、勵志、溫情的好電影,可惜中文譯名太有歧義了。

  • 3 # 吃個超酷的啦

    其實有很多外國譯名都很奇怪的。

    她比煙花寂寞 原名 Hilary and Jackie這個翻譯真的是看之前不知所云以為是文藝範兒呢,好像很多人都認為她比煙花寂寞,堪稱最經典的電影譯名。可是,不管從劇情,還是意境上來說,這部電影跟煙花,寂寞啊,沒有什麼關係啊。

    這是否最莫名其妙的譯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90後真的適合進軍網際網路領域嗎?或者適合大範圍的創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