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魂舞大漠
-
2 # 赤焰噠噠噠
明面上的軍事技術遠遠不止這些,還有一些暗地裡的交易不得而知。總之,這一路走來,中國發展迅速,其中離不開烏克蘭的幫助。但是國與國之間根本不存在無償幫助,烏克蘭的軍事技術出口,除了為了錢之外還和政治有關,具體為什麼就不多加探討。現在中國軍事力量規模初成,這些技術來到中國之後,經過我們的消化吸收,肯定可以在未來放出不一樣的光彩。
-
3 # 葛大小姐
我們從烏克蘭獲得過哪些軍事技術?
用一句直白的話來說,除了嚴格受限的核技術外,烏克蘭基本上毫無保留的將各種軍事技術通過各種渠道輸入到了中國。
按理說烏克蘭應該是發了大財了,可是和很多加盟國一樣,烏克蘭機械模仿俄羅斯的“休克療法”,導致經濟一落千丈,生產下滑幅度居各個加盟國之首,到1994年,烏克蘭GDP比解體前縮水三分之二,人民陷入赤貧,軍工企業也不好過,很多工廠倒閉,大量專家、教授失業,收入銳減,眾多的一流工程師陷入赤貧,烏克蘭成了一個大寶藏。
各國紛紛到烏克蘭挖人,中國也加入這一行列,由於這些專家大多是毛澤東、斯大林時代的老布林什維克,對中蘇友誼記憶猶新,並且和很多中國軍工企業的專家保持聯絡,而且美國和北約的很多軍事技術與烏克蘭不相容,在西方,他們得不到相應的尊重,因此,他們更願意到中國來,通過學術交流、個人感情聯絡等方式,很多烏克蘭頂尖專家來到了中國,這些人對生活要求不高,工作嚴謹,有問必答,對技術、材料都很爽快的提供,掏心掏肺。
國務院及時抓住機會,啟動了一項著名的“雙引工程”(人才和技術),投入大量人力和資金,並於1991年配套設立了國家“友誼獎”。
2002年,國務院發展中心的內部報告顯示,10年來,“雙引工程”共從俄羅斯、烏克蘭和其他獨聯體國家引進專家上萬名,2000多個專案,中烏兩國技術交流頻繁,僅2006年,就有烏克蘭專家150批次,2000多人次來華講學。
具體都引進了哪些軍事技術呢?90年代初期,從烏克蘭拿出任何一件武器裝備,對我們來說都是頂級的好東西。
一是動力系統方面,就是發動機。最有名的就是“瓦良格”號上的4臺TB-12蒸汽輪機鍋爐和動力傳動裝置都是嶄新的,憑藉著隨船配送的10卡車設計圖紙,中國用了7年時間裡對動力系統進行恢復,並一舉掌握了重型蒸汽輪機的全套技術,在第一艘中國產航母上得到了應用。“中華神盾”上的燃氣輪機DN/DA-80,中國為巴基斯坦開發的“哈立德”主戰坦克的產油發動機6TD-2E,新一代教練機獵鷹15的發動機AI-222都是來自烏克蘭。
二是航空技術方面。協助設計了L-15的氣動佈局,向中國出售了4套阻攔索,用於艦載航空兵教學訓練。“運五”軍用運輸機、“運八”民用機型都得到了安東諾夫設計局的協助。中國打算從俄羅斯購買蘇33艦載機,結果他們想讓中國出錢重建生產線,中國一邊和他們談,一邊從烏克蘭購買了T—10K原型機,該機的實用型號就是蘇33艦載機,由此,中國發展出來了殲十五艦載機,就是我們從遼寧艦上最初見到的黃皮機。
四是導彈方面。空空導彈AA12導引頭,巡航導彈KH55,這款導彈可以和美國戰斧相媲美,2011年烏克蘭向中國提供六枚kh55,兩年後,中國的長劍10試射成功。
還有無源雷達、電子戰系統等方面,這些都是已經披露出來的,沒有披露的可能還有不少,甚至有人傳言交易還涉及到了圖95,洲際導彈等,這些過於敏感,無法證實。
-
4 # 薩沙
怎麼說呢?
烏克蘭所有的軍事技術,除了不可以轉讓的核技術,幾乎全部轉讓給中國。
俄羅斯人由於地緣政治,把中國人當做潛在敵,你給錢他也不轉讓技術,賣給你的武器也是差的。
相反,烏克蘭由於是歐洲小國,同中國毫無瓜葛,基本是有什麼轉讓什麼。烏克蘭人有三分之一是哥薩克後代,性格直爽,做事果斷,不是什麼生意人。他們有的技術甚至都是買一贈一附送的。
2002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報告稱:據不完全統計,10年來“雙引工程”共從獨聯體國家引進上萬名專家、2000多個技術專案,烏克蘭正是重點地區。
中國駐烏克蘭外交官李謙如透露,僅2006年,國內邀請烏克蘭科技界專家學者赴華約150批次,2000多人次。
俄羅斯專家認為,中國至少從烏克蘭引進了30項重大核心軍事技術,涉及用於大型艦艇的動力系統、大型運輸機設計、超音速高階教練機、坦克發動機和空對空導彈等關鍵裝備。
俄羅斯人認為,這些技術均非烏克蘭自己的東西,應該屬於當年蘇聯時期的遺產,只是被烏克蘭繼承而已。
烏克蘭的技術,讓中國海陸空三軍甚至航天系統,都有很大的技術進步。
烏克蘭在中國海軍艦隊升級換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烏克蘭不僅把蘇聯航空母艦“瓦良格號”以2000萬美元的超低價格賣給了中國。更重要的還有,北京還收購了烏克蘭的軍艦用現代燃氣輪機生產技術。沒有這些技術,中國就難以建成052C/D和055新型驅逐艦。
北京還在烏克蘭的幫助下,研製出了航空武器、反導系統等等許多種先進的軍事裝備。
遼寧艦上使用的殲-15艦載機也和烏克蘭有關。眾所周知,當初中國從烏克蘭購買到一架蘇-33艦載機的原型機T10K號。殲-15艦載機是中國在殲-11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但為了可以在航母上使用,採用全新的三翼面氣動佈局、大型開縫襟翼、增加著艦鉤、改用雙前輪、並加強機身結構、對機體進行防腐蝕保護處理……這些很多特定的改進設計都是參考了T10K號,從而降低殲-15艦載機的研發難度,縮短研發週期。
中國還從烏克蘭購買到兩艘“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艇,並引進技術、零部件自主生產了兩艘,未來建造數量可能會更多。
類似的技術還有很多,可以寫成一本書了。
我們實事求是的說,在八九十年代,中國技術不但無法和俄羅斯相比,大部分軍事領域也比不了烏克蘭。
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烏克蘭當時繼承了蘇聯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武器裝備。
烏克蘭境內,有蘇聯時期很多軍工工廠和科研機構,尤其是大型軍艦製造、大型軍機制造、導彈、坦克等等
如果沒有烏克蘭的幫助,解放軍軍事的進步絕對不可能有這麼快。
有關烏克蘭幫助中國建造“中華神盾”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據公開報道,早在2001年4月,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曾率團訪烏,專門造訪烏最大的幾家軍工企業,其中就包括量子所及其配套的“火花”無線電裝置廠。
據烏克蘭量子科學研究所所長利西採透露,從2001年起,量子所生產的“卡什坦-3”型系統有一半銷往中國和南韓。特別是北京在獲得2008年夏季奧運會承辦權後,明顯加大了對該系統的訂貨。西方防務分析專家認為,從這個時候起,烏開始參與“中華神盾”艦的設計工作。
此外一些航空技術,如L-15的氣動佈局、中型運輸機“運八”和大型運輸機的研製和改進上,雙方達成了一些協議。有訊息說,烏克蘭幫助中國建造與“尼特卡”地面訓練系統相類似的設施,用於艦載航空兵飛行員的訓練教學,並向中國出售了4套阻攔索。但中國方面始終未予證實。
中烏除了航母、戰機、地面坦克、裝甲車的動力系統合作外,還有導彈技術方面的合作。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引進蘇系飛機以及蘇系空空導彈新的制導頭。為了能讓那幾百枚R-27空空導彈的效能得到更新,俄羅斯基於擔心仿製的原因,沒少為難中國。
中國空空導彈從紅外製導到主動雷達制導的飛躍,離不開烏克蘭的支援。基輔雷達廠生產的“阿加特”半主動雷達導引頭改良版,其效能和抗干擾能力均優於俄羅斯同類產品。中國據此對現有的R-27空空導彈進行升級改進,並很快推出了超視距發射能力、多目標攻擊能力及全天候作戰能力的PL-12中距空空導彈。
在航空領域,早在蘇聯時期,安東諾夫設計局就曾幫助中國設計製造“運五”型軍用運輸機。劃歸烏克蘭後,基於與中國航空工業的歷史淵源,安東諾夫一直想與中國就重型運輸機展開合作。安東諾夫參與了2002年立項的ARJ21的設計工作;2004年又開始在“運八”F600型民用飛機的研製過程中進行了技術合作;2008年,中航工業第二集團與安東諾夫公司在北京建立航空工程研發中心,主要任務是逐步研發和設計成系列的貨運飛機。
-
5 # 海事先鋒
中國從烏克蘭獲得了很多軍事技術,海陸空三軍都有,其中尤其是空軍和海軍受益最大。我們大概總結一下就有很多:瓦良格號航母、T10K艦載機、伊爾78加油機、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艦、UGT25000燃氣輪機等。
圖為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瓦良格號航母。
這其中,最出名就應該是我們從烏克蘭不遠萬里買來了當時已經是完工無望的瓦良格號航母了,這艘航母當時完工了68%,中國以2000萬美元的廢鋼鐵價格買走了這艘航母,一路拖回大連造船廠,改造成為現在的遼寧號航母,這艘航母當時的改造總設計也是烏克蘭來的工程師,這艘航母的技術被我們吃透後,建造了自己的002型中國產航母,也算是獲得了相關技術了。
殲15艦載機的誕生和烏克蘭提供T10K原型機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有了航母,還需要艦載機,雖然自己也具備研發能力,但是航母工程時間趕得很緊,我們幾乎沒有時間走完所有的試飛測試過程,為了保證航母服役後馬上就有艦載機可用,不至於脫節,中國還從烏克蘭購買了一架T10K艦載機,也就是著名的蘇27K艦載機,他是俄羅斯蘇33艦載機的原型機,我們由此吃透了艦載機的機體構造和加強部位,少了大量的彎路,也不需要做更多的測試,就獲得了殲15艦載機。
圖為中國海軍野牛級登陸艦一次衝灘就投送88B主戰坦克的照片。
中國過去從俄羅斯進口了伊爾78加油機,因為我們非常需要這樣的大型加油機來提高遠端航空兵的作戰距離,成為攻防兼備的強大空軍,但是俄羅斯受制於產能問題,沒有向我們交付飛機,這些飛機我們還在逐步獲得中,為了緊急解決問題,中國從烏克蘭購買了兩架伊爾78加油機,這些加油機是烏克蘭的二手飛機,直接購買就可以使用,隨後利用其技術原理改造了自己的運20大型加油機,也算是獲得了其技術。
圖為GT25000燃氣輪機。
野牛級氣墊登陸艦,排水量600多噸,達到了艦的級別,他的運載能力極強,是世界上最大的氣墊船,他上面甚至裝備有兩部AK630型多管速射近防炮,還裝備了支援登陸部隊使用的多管火箭炮系統,野牛級登陸艦可以運載99A2這樣的重型主戰坦克上岸,也可以一次投送數百人的陸戰隊員一次上陸,在兩棲作戰中威力強大。中國引進了2艘野牛級,並且自己建造了2艘。
圖為中國海軍最早使用GT25000作為動力的052B型導彈驅逐艦。
此外,比較著名的還有中國的052C和052D以及055型驅逐艦都獲益匪淺的UGT25000艦用燃氣輪機,這款燃氣輪機到中國後,被改造為3款產品,包括QC280、GT25000和QD280等,其中前兩型都是軍艦動力,QD280則是工業燃氣輪機,這些燃氣輪機為中國海軍進入新的盾艦時代立下了汗馬功勞,中國也獲得了其技術,確保了神盾艦的大批量建造,這一點俄羅斯都不具備。
圖為運20加油機,他和烏克蘭的伊爾78有著莫大的關係。
所以,看起來中國從烏克蘭是沒少獲得軍事技術,這些技術也對中國的國防事業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
-
6 # 河東三叔
中國和烏克蘭的軍事技術合作,源自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之後,動盪初期由於社會秩序混亂、國民經濟發展水平急劇下降,各類人才、資源、裝備技術成批量外流。而繼承了蘇聯大量軍事遺產的烏克蘭自然而然的和中國開啟了全方位的、長期的技術交流與合作。
中烏軍事技術交流範圍廣、時間長、合作更有深度,包括航空母艦、發動機等核心技術。
一、瓦良格號航母(遼寧號航母)
蘇聯解體給烏克蘭留下一艘已完工60%多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由於後續無力,缺少了資金、技術的支援該艦成了泡水航母。經過多次溝通談判,中國於1998年,以2000萬美元價格成交(圖紙200萬美元、船體1800萬美元)購入瓦良格號。隨船一起購入的全套圖紙才是烏克蘭給予的真正幫助,由於瓦良格的引進,成就了中國第一艘艦母遼寧號艦的啟航,也加速了中國航母工程的發展進度,成功向藍海海軍邁進。
二、T-10K-3原型機(蘇-33原型機)
有艦無機的航母是擺設,在引進瓦良格航母的同時,經過雙方溝通於2001年,中國從烏克蘭獲得蘇-33原型機T-10K-3,這對於中國殲-15艦載機成功研製起到重要的參考借鑑作用。
三、蘇-25UTG艦載教練機
2007年,中國再次從烏克蘭引進蘇-25UTG航母艦載訓練機,引入蘇-25UTG的目的更多是為了研究摺疊翼在內的著艦部件技術,為後續中國產航母艦載機上艦做參考。
拆解研究中的蘇-25UTG航母艦載教練機。
山鷹艦載教練機,兩個摺疊翼供參考。
四、“戰斧斯基”Kh-55巡航導彈
見識過海灣戰爭中“戰斧”效能的我軍,對巡航導彈有了明確的需求。中國從烏克蘭引進Kh-55巡航導彈,成為”長劍-10“巡航導彈以及巴鐵“巴布林”巡航導彈的參考物件。重大意義就不用多解釋,使我軍擁有了防區外遠端打擊利器。
五、UGT-25000燃氣輪機
發動機一直是我軍各種裝備的心臟病,海軍方面同樣如此,1993年,中國從烏克蘭購入10臺UGT-25000/DA80燃氣輪機,並轉讓生產技術。以其為動力配套了052B型驅逐艦168、169號,以及052C型驅逐艦170、171號,特別是後面兩艘“中華神盾”艦的入列,極大地提高中國海軍遠海作戰能力。
中國產化後的型號是QC-280燃氣輪機,大量裝備於052B/C/D型驅逐艦,成功解決了中國艦艇心臟病問題。
-
7 # 小約翰
提到烏克蘭大家都不陌生,那是普京粉絲們嘲笑的物件。烏克蘭跟普京鬧掰後混得慘不忍睹,日子都過不下去了,人均GDP才2000多美元,都淪落成了三四流國家。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蘇聯解體是一夜之間的事,是被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折騰死的,蘇聯的軍事實力在當時還是數一數二的,而這些家底很大一部分留給了烏克蘭。
當時中國的軍工企業剛剛起步,好多領域還屬於探索階段,而蘇聯又把中國當成潛在的對手,賣給我們武器的時候都有所保留,關鍵技術對我們更是守口如瓶。
可是烏克蘭分家後經濟不景氣,日子過得很慘,社會動盪不安。烏克蘭高層形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烏克蘭不需要那些先進的武器和技術,他們要變“廢”為寶,拿去換錢!
但這些先進的技術給誰呢?首先是買得起的國家,而且是亟需的國家。
中國到底從烏克蘭那裡得到了多少技術,這是個非常敏感的問題,涉及政治、軍事和外交層面,也涉及國家安全,是絕對的機密,有關方面對此也守口如瓶、諱莫如深。我們只能從第三方的檔案和報道中略知一二,做為參考。
美國智庫2006年的一份報告稱,中國在1995到2012七年間一共引進了烏克蘭1400多個和軍工有關的技術專案,並且跟烏克蘭在民用和民轉軍專案加強了人才交流,烏克蘭去中國進行“學術訪問”的專家達到300人次。
2009年的3月參考訊息引用路透社的一份報道稱,中國在1999到2008年從烏克蘭祕密獲得了26項國際領先的軍事技術,其中包括大型運輸機的渦輪發動機,先進預警機系統和導彈導彈制導系統。
2002年,美國對烏克蘭一家公司進行制裁,說這家公司(烏克蘭黃玉國家股份公司)違反北約相關規定祕密向中國出售了15套鎧甲雷達,並且買一送一,將圖紙和相關技術轉給了中方。但烏克蘭方面堅決予以否認。
據悉,烏克蘭最終同意向中國轉讓該項技術也是逼不得已,烏克蘭國內經濟日益糟糕,逼不得已才忍痛割愛。中國獲得這項技術後,海軍主力艦如虎添翼,一下子就解決了心臟不好的問題。
有關報道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了。由於軍售和技術轉讓是非常敏感的問題,訊息渠道不一定可靠。而事實上中國的國防軍工技術基本上是自力更生,很少依靠外援,這是鐵的事實,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特殊情況下,中國從烏克蘭獲得有關技術也不是沒有可能。
-
8 # 天下布武
Kh-55巡航導彈
除此之外,我們還從烏克蘭得到了瓦良格航母、“野牛”氣墊船以及技術、2000枚R-27/AA-10空對空導彈、3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等武器和技術!當然了,沒能得到一架圖-160轟炸機以及“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技術還是十分可惜的!
回覆列表
▲動力先行。最早引進6TD-2E柴油機,來生產中巴“哈立德”坦克,應該說這是一項互惠互利的事,我們當年沒有,到現在有了自家型號,也與烏制此型發動機無關。中國從烏克蘭引進的UGT25000,一直在原裝進口,現在我們能生產QC280這樣的燃氣輪機,在技術上又與烏克蘭有多大牽扯?沒有知道,西方以訛傳訛,說是轉讓了技術的,倒不無可能,可以促進我們加速研製,只是技術上嚴重沉舊過時的DA-80,西方連眼皮也不會翻一下。今年中國正式下線的巨型燃氣輪機,輸出功率完全可以比較美製LM-6000PC,又使用了誰的技術?是的,我們引進過AI-25TLK渦扇發動機,用於K-8,引進過烏制AI-222,用於L-15“獵鷹”,完全是引進成品,沒有購買烏克蘭的技術專利,現在傳說的渦扇-11和渦扇-17,不等於烏克蘭的仿製品,看一眼就懷孕的本事,我們沒有,更不能膚淺地把這頂仿製的帽子搶來戴在自家頭上,只有無知之人還以此為榮呢。
▲三艦客。“瓦良格”、白令級破冰船,以及KomandarmFedko級油船,烏克蘭沒有資金造不下去,都是閒置資源,賣一點錢度日,無可厚非,長期對華禁運的西方,現在定義,“沒有烏克蘭就沒有現在中國的國防成就”,真是要抹黑我幾十年自主技術發展,無所不用其極,誰要是看一眼就會,儘管可以試試,我們拿來自家改造一下,無非能加快發展。可以看到,“青海湖”之後不再有這樣的補給船,即能說明,我們的發展有自家技術路線。再比如“野牛”級氣墊船,我們引進的無非一條生產線,並沒有引進技術,致說實現了中國產化,有沒有實現中國產化,正在自家努力。就是實現了中國產化,也毫不奇怪,因為我們的技術基礎在這擺著,通過使用“野牛”級,有了自己的技術,不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嗎?簡式和漢和,一天到晚都在抹黑,似乎中烏合作怎麼樣,難道烏克蘭非得餓著,他們才高興嗎?自己不賣,還管著他人,實在太過霸道。
▲神盾之心。在看不見的犄角旮旯,西方日日拿著放大鏡在研究,中國到底使用了多少烏克蘭技術,把中國引進點借鑑參考的東西,奉為檢瓜落,可以奇怪的是,西方是如何撿的?美國買回幾架蘇-27,不也在挺上心的研究琢磨嗎?中國購買了“卡什坦”,買一點量子所的雷達,就被放大一千倍,一萬倍,說什麼我們的“神盾”,正肇起烏克蘭的量子所,多少導彈部件也有火花廠的功勞。說什麼可以促進中國技術發展二十年,真要是這樣,不都買去琢磨了嗎?這是誠然不可能的事。買來一些先用著,沒有其它意思,致於技術轉沒轉,就是轉一點,我們也是花了錢的,只要烏方願意,我們有需要,這也沒什麼不對吧?但據已經公開的資訊,烏克蘭轉讓技術的,似乎並沒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