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眼千年58
-
2 # 非虛構故事
寫文章時腦袋空空,是因為頭腦裡缺乏架構文章的材料。腦袋裡是否有“貨”,決定你有沒有可寫的,而對技巧或文章寫作技能的掌握,決定你寫得好不好。
所以,寫作者必須首先當積累者,生活積累、知識積累、思想積累、情感積累等等,盡悉收納,自己變豐富了,腦袋裡也就隨時蓄滿材料,捏起筆,寫作才有不竭的源泉。
怎樣積累呢?其一是深入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洞悉事件原委,並在頭腦中進行“深加工”,形成客觀而又帶有自己情感溫度的積綻。法國作家莫泊桑接受其文學導師福樓拜教誨的日子,福樓拜所強調的,總是去發現特定人的特色,準確找到與別人區別開的細節,似乎煩頊且無趣;但恰恰是這種嚴格的訓練,使莫泊桑終成世界聲譽的大作家。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也在其小說中道出文章寫作的經驗之談:“世間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其二,多讀書。沒有海量的閱讀支撐,沒有對眾多先行者知識的吸納,會如毛澤東所引用的楹聯所形容的:“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寫作者因讀書豐富了自己,與有質感的生活達成鍥和,所寫的文章,才可能有深度,有嚼頭,不虛空。
哪個文章家也不是通才,或者說,生活是水域,我們不可能遊遍五湖四海,書籍是山巒,我們不可能攀遍錦繡之峰。因此深入生活的“深入”,不是“跑馬圈地”,而是“掘地三尺”;海量閱讀也不是遍讀典籍,而是以“博”打底——博覽群書,以“精”取捨——習有擇重。
其三,多思善感,行成文章的“胎結”,讓自己的寫作有動機,有目的。
木匠有“劈柴木匠”和“細木匠”之分,就在於技巧(手藝)的好壞,“劈柴木匠”將一棵棟樑之材當成劈柴劈了,“細木匠”卻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將之變為傳世的工藝品。
就寫作者講,文章的技巧掌握貴在學習,從“臨摹”到創造,貴在鍛鍊,從“文從字順”開始,吸納文章大家所長,抵達得心應手之境。
同樣不可以不說,即便生活足、讀書多、有思想、有感悟,寫文章仍是苦差事,花拳繡腿的人很快被人KO,不鄭重其事的寫作,很快就被人遺忘。
所以,寫作者要耐得住辛苦,已迎迓快樂。
-
3 # 秋半念人物小傳
回答為什麼腦子很空,想寫點東西寫不出來了
1.首先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因為學習和創作是聯絡在一起的,二者相輔相成。創作是在輸出作品,而學習是在輸入知識。要保證二者都在家進行,整個腦子才能融匯貫通,寫出來的作品自然行雲流水。當然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是把學習和創作相結合,就是新學了一個東西,立馬就能用上。這就要求作者在寫作的題材和領域上擴大,就好比有多大的網接住多大的球一樣。
2.在平時學習的時候要注重字詞的積累。包括:成語,詞語,歇後語,好句子,諺語,古詩詞,古漢語等等的積累。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小學生應該做的,但這是基本功,就算是一個文學大家寫作也應當注意積累。
3.一個很直接的原因就是,這位朋友到底是想寫什麼。不管什麼題材的文章首先要確定主題,如果是小說和劇本體裁的就要確定人物,故事情節,環境等等。先寫好大綱,再慢慢寫出細節。
4.要學會在腦子裡增長知識和構思創作而不是在手機和電腦裡面記錄知識和所謂的冥思苦想。筆者曾經見過寺院裡的和尚總是喜歡一個人在院子裡來回走動這就是他在腦子思考,大腦在運轉。如果有一個東西真的學進去了或者你真的想寫出來,那麼第一個媒介一定是你的大腦在起作用而不是你的本子或者電腦,所以平時一定要學會冥想。冥想會讓我們變得更聰明,內心也會變得十分平靜!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這位朋友可以堅持不懈,相信你一定能夠解決這個困境!
-
4 # 京華媒體人
是的,人有時候腦子很空,想寫東西寫不出來!其實,每天我們都能接觸很多素材,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發生,腦子裡也會有很多想法,但是就是不能把他們有效的組合起來,變成一段美妙的故事寫出來。這就是說的腦子空。並不是真的空,而是空於沒法寫出讓自己滿意的文章。
第一、心態調整。要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熱愛一切。你只有對周邊的人或者事用愛的眼光去觀察,尋找,你才能有一手的生活感受和閱歷,你才能被身邊的人或者事感染而有所收穫和感悟。
比如,我前幾天上班,走到國貿橋下面的時候,突然聽到喜鵲歡快的叫聲,被悅耳動聽的聲音所吸引,就不由的駐足抬眼望去,看到了一群喜鵲在樹叢中上下翻飛,嬉戲打鬧,好不熱鬧!不由的讓我產生了很多遐想,泉思湧動,趕緊拿出手機,一邊拍照。一邊把當時的感受寫了出來,後來經過整理就寫出了一篇小美文。有好幾個朋友看了都說不錯。確實是寫出了當時的所見,所思,所想,所悟。
第二,多讀書,多學習。生活中再好的素材,如果沒有相應的知識作為基礎,即使你想的出來,未必就能寫的出來。這就要多讀書,多學習。多讀書可以增加你的知識面,多學習可以讓你從名家名作裡學習到如何寫作的方式方法。
俗話說的好,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會抄不會抄。其實就算是再優秀的古人也是一樣。因為咱們再讀什麼詩詞歌賦的時候,是不是也感覺有些詩詞是差不多的?
我的理解是,高手是會把前任的經驗和美文通過二次加工,創新,變成了屬於自己的一篇文章。
而一般的人只會一味的模仿或者抄襲,寫出來的文章,那就讓人讀起來如同嚼蠟般索然無味。
第三,多看多寫常寫。熟能生巧。只有多看,多寫,常寫,持之以恆的去堅持創作,才能讓自己的腦子不空,激發出靈感,才有可能寫出好的作品和文章。要邊寫作,邊學習,從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
這兩個月來,通過以上三種方法,結合當下熱點,在充分挖掘和調動腦子裡所有的資源後,也寫出了幾篇閱讀量幾十萬的豹紋。
-
5 # 飲冰者
很簡單,腦子空蕩蕩而欲寫還休,就是知識儲備量不夠。
你要寫好一篇文章,無論是對於硬貨(可靠的有價值的相關素材)還是軟貨(修辭表現手法、名言典故辭藻等)都是需要有一定的基本要求的。硬貨能使你言之有物,而軟貨能讓你善於表達引發共情,這兩者缺一不可。
因此,你需要考慮寫不出自己想要東西的原因是哪一方面有所欠缺。
①如果是確信你有足夠的文采去表達自己的心聲卻無從下筆,那就是缺乏能佐證你的想法和創意的硬貨,你需要花時間去找相關的科學客觀的資料充實自己的大腦。現在網路資訊發達,要蒐羅截止到大學範圍以內的專業知識都比較容易。不要怕麻煩且務必勤學好問。通過各種渠道尋找真實可靠的資料也是一門技術,在蒐集素材的過程中,你能慢慢學會篩選資訊和甄別真偽,形成辯證客觀的邏輯判斷能力。在這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充實自己,找的材料多了寫文章就信手拈來了,知識面和知識儲備也會變得寬廣深厚。
②如果是確信你有足夠硬貨卻無法好好表達,那麼就應該多看一些文學性較高的書籍。多看像詩歌散文之類,還有也可以涉獵一些科普類的說明文議論文敘述文。要學會表達絕非一日之功,你的行文遣詞的方式是在你經受文化薰陶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形成的。
我以我自己舉個例子,我從小到大語文都比較優秀,對於古典文化賞析比如文言文詩詞比較擅長,再者受“腦殘式”高考作文體的影響,所以那個時候比較喜歡浮華誇張賣弄風騷的文筆,諸如“我站在高高的山崖上,往下俯視那些明麗動人的青春,不禁淚流滿面”、“在這蒼茫的大地上,他欲像霍去病騎上駿馬馳騁飛揚,但是昔日盛朝已不復存在,白皚的雪也染上了他的長髯,只剩一片淒涼”等這種附庸風雅之流。後來我在大學認真學了一些哲學和心理學以後,卻發現自己還是更喜歡樸實無華的陳述表達,某些看似有文采實則空洞無物的句子和字眼對於我和看官來說沒有任何意義。現代的網文大都是如此,看似光鮮卻如同雞肋一般毫無內涵食之無味。當然,假如你要寫網文,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畢竟它對文學素養和文化底蘊是完全沒有要求的。因此,我不贊同你通過網文去學習表達。你的所見所聞會對你的行文風格甚至思維方式產生莫大的影響。
③假如,你硬貨軟貨都缺乏,那麼就要好好加油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要知道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別人看似提筆就寫不盡千萬言的神奇也是在經過多年的見聞、閱讀和滄桑來積累的。也就是說,即使是流水賬,要寫出來也是有他的“本事”在裡面。
所以,慢慢地去切磋琢磨吧。只要你堅持多看多查多瞭解,增長自己的知識儲備,那麼在不知不覺中,你的腦子便會充滿“靈感”,自然就會下筆如有神了!
-
6 # 山河如此多美麗
腦子空,不可能寫出好點東西。一個人要想寫出好書,好文章,好材料,首先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積累,勤奮學習,博覽群書。一些好的詞語,好的段落隨手記下來,好書要多讀幾遍,慢慢讀,切忌囫圇吞棗。一些好書好文好材料,首先打動自己,然後才能打動別人,讀書就是薰陶的過程。讀書多了,知識雄厚,胸有成竹,下筆千言。
二是多思多想,這是生活積累過程。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想清事情前因後果,大眾反響,知道利弊,認清本質。同時,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善於觀察,不論以後寫文章材料,就會得心應手,言之有物。我剛學寫作時,寫了一個小劇,題材是部隊拉練治啞女的故事,不知天高地厚,郵給北京電影製片,當時,負責華東區劇本組稿編輯楊忠源老師,給我回信,語重心長地叮囑我,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寥寥數語,一針見血,從此,這句話成了我愛好寫作的明燈,終生受用。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是寫作的根本和關鍵。
三是多練勤寫。一篇好文,不是偶然得之,而是經過千錘百煉,水滴石穿。堅持多寫勤寫,熟能生巧。寫作是苦差使,不要半途而廢。只要堅持,一定能提高水平,寫出自己喜歡,別人愛看的美文。
我也是一個業餘寫作愛好者,有班門弄斧之嫌,見諒共勉。
-
7 # 冬季如春
為什麼腦子很空,想寫點東西寫不出來?
腦子一片空白,我認為我自己,由於年紀大了,腦子遲鈍,反應不過來,有時間剛剛寫的字一會兒就忘記了,是不是老年痴呆症的前期症狀,所以,我想改變這個現狀,多學習,多鍛鍊身體,才能腦子不會空白。
-
8 # 光谷之藍
請您在一小時內寫800字命題作文,不寫完扣學分、扣工資,你能寫出來嗎?——答案很顯然:能!
我們寫作最大的障礙就是拖延、認為自己寫得差、腦袋內容少、怕別人笑話。然而,當你決心開始寫,這些障礙和顧慮就不存在了。
一、等我充充電,再開始動手?非也!很多人在提筆之跡,思考再三,半天崩不出一個屁來。最後往床上一躺,等修煉修煉再寫吧!實際上十天、半月過去了,最後還是沒動筆。這實際上是在拖延時間!
其實,一開始寫得差是我們的通病,即使作家也做不到頃刻間洋洋灑灑幾千字,我們必須接受“寫得差”這個事實,而不是“寫不出”這個藉口。最好的方法就是:
別廢話,現在就開始寫!
別廢話,現在就開始寫!
別廢話,現在就開始寫!
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著名詩人白居易剛寫完詩,都會拿給老奶奶讀一讀,覺得通俗易懂了才會覺得滿意。同樣,我們寫論文、畢業設計,不也是從ver1.0,ver2.0,ver3.0......到定稿,到終版,再到“打死也不改”版本麼?
因此,當你決定要寫作些東西時,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即行動,哪怕寫得像一坨屎,也得繼續下去,完稿後再改!
二、黔驢技窮?不斷輸入、深入思考、持續輸出!一見故人,我們都有說不完的話,待久了都不作聲了。那是因為缺少新鮮感!感情需要保鮮,知識也需要保鮮,持續輸入是一個必然的選擇!仲永兒時被譽為神童,到處表演輸出,不注重知識輸入,最終落得個“泯然眾人矣”!
輸入不是走過場,要內化為深度思考,再外化為表達。用持續輸出帶動不斷輸入,補其所缺。
輸入、思考、輸出,良性迴圈,定會思如泉湧!
三、大家都準備看我笑話呢?不!大家沒時間關注你!哎呀呀!我寫得太差了,別人會不會笑話我呢?會不會覺得我寫得是垃圾?
多慮了!
大家都很忙得,自己都顧不過來,沒時間笑話你!
再說了,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你寫得好,別人可能會挑你毛病,當你寫得很差,反而會受到別人的鼓勵。甚至當你寫得太好,又免不了受到攻擊。
因此,別太在意,沒人笑話你!
想寫作,就從現在開始!
想寫作,多做輸入、深入思考、持續輸出!
想寫作,不要有太多顧慮!
-
9 # 鞏凌金剛經道德經雙百
很開心回答這個問題
想寫東西時腦子空空,寫不出來,是正常現象嗎?感覺因人而異,古人有“下筆如有神”之說,也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下筆之間,落筆之後所給人的振撼和動人心絃之筆力來自何方是我們學習和探討的問題。
如果腦子很空想寫的題材寫不出來,咱可以考慮如下因素。
首先要分析一下我們要寫的題材是屬於那個領域,那個方面,就要理清思路,需要從幾個方面去把握,去分析,去描述,去論證,同時又要準備引精據典。行之根,論之有據。避免空洞乏味。
其次從生活中尋找素材,積累經驗,積累故事,人們常說“處處留心皆學文”,“街巷之談必有可取”,“山不厭杯土成其高,海不拒細流成其大,”這就是從生活中觀察學習,掌握素材,寫起來才會內容充實,有血有肉,耐人尋味。
第三理論知識的的學習是積累語言的重要來源,當我們想寫某一個題材時首先要有準確的語言使用,用恰如其分的詞彙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我在年輕時讀書過程中總是拿本子做好記錄,把有用的詩詞歌賦,名言警句記錄下來,在寫作文時引用,這叫“好腦筋不如爛筆頭”。
第四注意在寫作過程中學會正確使用修辭手法,如排比,遞進,比喻等這樣寫起文章來就有感召力,有氣勢,使文章豐富多彩。
第五我們寫文章最好要有時代觀念,和時代融入一體,也就是說從思想上要有正能量的思維定式,在正能量的鼓舞下,學會歌頌時代,歌頌祖國的習慣,就一定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和內容。
第六我們在寫文章時儘量學會點燃自己的激情。讓自己在激情澎湃中書寫自己感受,這就需豐富的聯想《論語》中“舉一隅不以三隅反”也就是說舉一反三。學會引深,學習讓自己思維插上騰飛的翅膀,時而藍色的天空,時而廣闊無垠的草原,時而奔騰不息的黃河長江,時而山川山澗之溪流等等。而且在書寫時還要緊扣主題,絕不可以“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第七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還有“閱人無數”這就是豐富多彩的生活,還有在浮躁的社會現象中有“出汙泥而不染”的風格去多讀書,讀好書,就一定會創作好的作品,好的文章。
總上所述,看看我寫的回答問題,看看我的書法作品會給你帶來啟示的……感謝關注和支援
附本人拙作能否點燃你的奮鬥激情
-
10 # 青龍庇佑我大漢
寫作只是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此外還有聊天、演講、唱歌、繪畫等等。很多人腦子很空,想寫點什麼卻什麼也寫不出來。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究其原因還是我們缺少表達教育,雖然學科眾多,卻大多以應付考試為目的。老師往往同時管理著幾個班級,且有教學任務壓身,一切以學生的最終成績為導向。個性化發展和表達能力並不在教學範圍,老師要求的是課堂講解的內容學生能夠考試做答,填鴨式應試式教學也一直為人們所詬病。中中國人也以謙遜內斂含蓄為美,中庸的文化傳統也壓制了人們的真實表達。比如你某天忽然有感而發,寫下一篇抒情散文,用詞華美,立意新穎,同學們會認為你舞文弄墨出風頭,或散文比較傷感,同學們又會認為你矯揉造作,無病呻吟,正是由於得不到認可,反而惹來譏諷,久而久之,真實表達自己的萌芽還沒成長就被扼殺於搖籃之中。
步入社會,大家迫於生計,終日忙忙碌碌,除記者、作家等少數靠寫作為生的職業,其他人別說在表達有所進步,有限的書本知識都悉數奉還老師了,遇到演講稿、年終總結等文稿寫作,也是頭疼的要命,無從下筆。另外,偶爾寫點隨筆,由於文學功底所限,看起來似乎土氣上不了檯面,自己都嫌棄自己的作品,缺少了成就感,有哪來持續表達自己的動力呢?再者,工作壓力大,絕對部分時間都被沒完沒了的人物所佔據,少有的休息時間也被聚會休閒旅遊運動所消耗,連碎片化的點滴時間也被手機、遊戲等新娛樂搜幹刮盡,似乎人生一直在被推著前進,很少有人會慢下腳步靜下心來,遵從真實的自己,記錄那沒有人懂的內心世界。
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令人不善於表達的原因還有很多。那麼,如何學會開啟表達、樂於表達、精於表達呢?
首先,要改變表達不力的現狀,必須先糾正自己的榮辱觀,從思想觀念上給自己的表達之路定下基調。此話怎講呢,即在表達自己真實情感之前要放下所有包袱,以直抒胸臆、不加掩飾、渾然天成為榮,不要過分擔心自己表達錯漏粗糙不上檔次,或被人笑話幼稚沒文化,或者被鍵盤下噴,輕裝上陣,記住自我表達不需要任何人的干涉,存在即是道理,真實就是完美。比如,無人不知的竊格瓦拉周某,因為幾十秒的採訪視訊,將各路費盡心機操作的網紅秒成渣渣,一開始大家都以為是他狂妄高調的言論。但自從他被釋放後再次受訪,網友們發現他本來性格如此,並非十惡不赦心機重重的壞蛋,並沒有他的所作所為而憤怒,並推崇其為全網一哥。有些人百思不得其解,實際上是因為在打工這個事關所有人的問題上,竊格瓦拉道出自己的心聲,引發了網友們的共鳴,這就是真實表達的巨大力量,如狂風驟雨席捲網際網路大地。
其次,如何邁出表達之路的第一步呢?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學會尋找突破口。你對一個人物不知道如何表達,那就抓住他的一件事;你對一部名著不知道如何表達,那就抓住他的一句名言;你對一段歷史不知道如何表達,那就挑選其中某個時刻;如果你對自己的過去不知道如何表達,那就抓住此時此刻;你對一個地方不知道如何表達,那就抓住某個某個地點;複雜的不行,就挑簡單的;困難的不行,就挑選容易的;沉重的不行,就挑選輕巧的;只要你願意,對人對事對物總能找到下手點,不要害怕出錯,不要害怕自己的表達和別人撞車,不要害怕拙劣,只要真實表達,自然有人欣賞。現在的新聞、視訊、直播客戶端都講究互動,評論區就是最好的發揮空間,一個表情一個符號一個詞一段話都可以講述你的所思所想,不要退縮,真實就是最好的。
再次,你可以寫一段簡短的文字,並試著用相近但不同的表述方式再表達一次。比如你講述一件事,比如某些關鍵要素是不是完整,用詞是否恰當,語氣是否貼切,語義是否有歧義,在比較歸納和總結的基礎上,不斷修正完善,堅持不懈定能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要學會放下面子,養成敢於表達、敢於評論、敢於抒發的習慣。
此外,有了表達自己的心,更要有表達自己的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更加完美的表達自己,必須學習更多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再勤快不如善用工具,會用工具不如熟用工具,沒有積累,表達自己時必然捉衿見肘。杜甫有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告訴我們如果讀書讀到飽,寫作不煩惱,滾瓜爛熟的閱讀會讓你的抽象感覺和恰如其分的用詞聯絡起來。比如,你找一樣東西,怎麼找都找不到,等你不打算找了,它卻突然出現你在眼前。如果你讀過歷史故事或小說,有個人物也遇到這種情況,你馬上會想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這種反應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絞盡腦汁去思索的。當你的詞彙和技巧足夠豐富,表達自己其實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最後,還要學會用心觀察,積累自己的生活經驗,有意識的運用自己的所學知識,將自己欠缺的東西記錄在冊,不時翻閱至溫故而知新。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在和別人交流的過程中,才能快速發現別人表述不足的地方,或者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畢竟只有你要能找到表述的空間,不至於所見所聞一點感覺都沒有。樓主表示腦子很空,其實就是缺少積澱,或者是腦子裝的知識缺少分類和層次,太混亂了,以致表達時一團亂麻,阻礙了寫作的發揮。
真實的表達,你我從此刻開始!
回覆列表
這位朋友想寫點東西但寫不出來,原因是腦子很空,沒有東西可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東西,能寫出什麼東西?
腦子為什麼會很空?我想最主要的有兩個原因:
1.讀書太少。沒有知識積累,肯定寫不出東西。猶如沒有鋼筋、水泥、木材、磚石、門窗、玻璃等必備材料,你想蓋房子能蓋得起來嗎?
但讀書少不等於沒讀書,問題可能出在只是泛泛閱讀,不求甚解,沒有領會和掌握書中的思想、觀點、道理和方法。就像吃飯,只有細嚼慢嚥,消化吸收,才能變成自己身體的營養。
書一定要讀,更要認真思考,最簡捷的方法是邊讀邊想、邊想邊讀,領會和掌握其精神實質。古人所說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這個意思。
2.生活太淺。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生活,但庸常的生活還不能說是深入生活。深入生活最基本的要求,是善於觀察、思考、分析周圍的人和事以及客觀外界的各種事物,通過現象看本質,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的材料積累多了,腦子就不空了,寫東西也就有了一定的生活積累。沒有這樣的生活積累,寫東西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這兩個原因我找對了嗎?
努力吧朋友,你會寫出東西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