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死法叫“田豐之死”。
田豐之死,在《三國志》中詳細記載。
《三國志·袁紹傳》是這樣記載的:
這就是田豐之死。
陳壽在這段文字最後有一個總結:
這是是說袁紹性格的缺陷,袁紹表面上寬容大度,實際上猜疑心中難以容忍。
田豐便是袁紹這個性格的犧牲品。
裴松之在給《三國志》作注時,關於田豐之死,引用了一段材料:
這裡是說,田豐受到了逢紀的嫉妒和陷害。
田豐之死也有自己的原因,田豐剛而犯上,說話不注意分寸尺度,常使的袁紹下不了臺,這也導致袁紹不喜歡他。
不管怎麼說,田豐是死於袁紹之手,當從田豐知道袁紹軍敗必殺自己來說,田豐是知道袁紹性格的,只能說田豐沒有遇到一個好主公。
袁紹沒有采用田豐的意見,最高興的還是曹操。
有一種死法叫“田豐之死”。
田豐之死,在《三國志》中詳細記載。
《三國志·袁紹傳》是這樣記載的:
初,紹之南也,田豐說紹曰:“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脩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民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於一戰,若不如志,悔無及也。”紹不從。豐懇諫,紹怒甚,以為沮眾,械繫之。紹軍既敗,或謂豐曰:“君必見重。”豐曰:“若軍有利,吾必全,今軍敗,吾其死矣。”紹還,謂左右曰:“吾不用田豐言,果為所笑。”遂殺之。這就是田豐之死。
陳壽在這段文字最後有一個總結:
紹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於色,而內多忌害,皆此類也。這是是說袁紹性格的缺陷,袁紹表面上寬容大度,實際上猜疑心中難以容忍。
田豐便是袁紹這個性格的犧牲品。
裴松之在給《三國志》作注時,關於田豐之死,引用了一段材料:
先賢行狀曰:……逢紀憚豐亮直,數讒之於紹,紹遂忌豐。紹軍之敗也,土崩奔北,師徒略盡,軍皆拊膺而泣曰:“向令田豐在此,不至於是也。”紹謂逢紀曰:“冀州人聞吾軍敗,皆當念吾,惟田別駕前諫止吾,與眾不同,吾亦慚見之。”紀復曰:“豐聞將軍之退,拊手大笑,喜其言之中也。”紹於是有害豐之意。這裡是說,田豐受到了逢紀的嫉妒和陷害。
田豐之死也有自己的原因,田豐剛而犯上,說話不注意分寸尺度,常使的袁紹下不了臺,這也導致袁紹不喜歡他。
不管怎麼說,田豐是死於袁紹之手,當從田豐知道袁紹軍敗必殺自己來說,田豐是知道袁紹性格的,只能說田豐沒有遇到一個好主公。
袁紹沒有采用田豐的意見,最高興的還是曹操。
初,太祖聞豐不從戎,喜曰:“紹必敗矣。”及紹奔遁,復曰:“向使紹用田別駕計,尚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