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瓷情緣
-
2 # 汲老
第一是材質不同,所謂的哥窯是龍泉的含鐵量比較足的黏土,而官窯基本是高嶺土當然也有含鐵量比較足的黏土,第二是釉水不同,官窯和哥窯都屬於厚胎厚釉,哥窯有 金絲鐵線 紫口鐵足特點,一般發暗紅,而官窯是天青粉清和梅子青等,開片單一,所以從釉水上也是不同的,第三是燒製的方式和成型的工藝也不同的,首先哥窯是還原燒,官窯不一定在燒製上都還原,最後他們承載的文化和內涵不一樣,表現在器型上,官窯比較中規中矩,比較秀雅凝重,一般都是有出處的,哥窯來自於生活,除了繼承傳統的同時又有很多吸收其他瓷類的表現方式。
-
3 # 卓然堂
宋瓷收藏中有“官哥不分家”之說。根據馮先銘先生的[中國陶瓷]中的定義,北宋汴京官窯和南宋修內司與郊壇下官窯均為真正意義上的宋代官窯,而哥窯也位列宋代五大名瓷之中。近年來有些關於故宮哥窯瓷器的研究,試圖進一步闡明傳世哥窯與官窯的關係,目前尚無定論,最近已有專家提議把哥窯排除在宋代五大名瓷之外。
汴京官窯瓷器僅在北宋時期燒製,南宋時已有文獻記載。其窯址應是在汴京附近,由於歷史上黃河多次氾濫而埋在泥沙之下,重新發現其窯址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
南宋官窯,又分郊壇下及修內司,後者窯址已在杭州郊外老虎山發現。與北宋官窯不同,南宋官紫口鐵足,胎土不同。
存世宋官瓷多為故官舊藏,現為兩岸故宮博物院藏品,民間偶有所見。主要特徵是單色釉,天青、米黃等,大開片,沒有金絲鐵線。
二十世紀初京漢鐵路動工時曾發現一批宋官瓷器。當時大多數人以為是日本人的仿品,不予重視,因此這批官瓷多流向歐美,後經倫敦的幾個知名古董商,包括日商龍繭堂,在二十世紀四十、五十年代流入歐美私人藏家之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沉澱,近年來偶見於拍賣市場。這批官瓷,尚未得到足夠的認識。
元、明時均有仿製宋官瓷的,與真正宋官有時很難鑑別,故傳承有序成為一個鑑識標準。即使頂級大拍行的專家,在斷代上也留有餘地。
作為傳統上的五大宋瓷,哥窯瓷器金絲鐵線特徵明顯。官哥不分家的說法,主要是指與南宋官瓷的胎釉近似,但與北宋官窯瓷器還是有一定差別。傳承有序的哥瓷可根據器型、釉色、開片任意斷為南宋、元或明,並無廣為接受的標準。縱觀二十年來國際大拍市場的成交的哥窯,斷代有宋、元、明,器型多為小件,都有開片,但半數以上僅有鐵線而無金絲,近半數沒有紫口鐵足,釉色有天青、米黃不等。成交品變異大,說明斷代標準不一,認識不同,基本上無規律可循。有金絲鐵線,多可視為哥窯。
以下幾件,前面四件官窯斷代從宋到明,是拍賣公司的判定併成交,都沒有金絲。最後一件哥窯琮式瓶,釉水肥厚,金絲鐵線,溫潤如玉,元或明的可能性較大。
回覆列表
簡單的說,兩個窯都是同出一窯,都是杭州老虎洞窯口所出,只是在時間上有所不同,官窯是南宋政府鼎盛時期燒製的瓷器,哥窯是宋庭沒落後,接近元代,一些窯工為了生存,自己在窯裡所燒的一批仿官類瓷器,因為工藝,原料沒有宋代的講究,所以一般哥窯瓷器都是黃釉,米黃釉,灰青之類,那是因為窯溫不夠,用料不講究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