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大壯侃大山

    1、馬友仙

    馬友仙(1944~)女,漢族,原籍陝西合陽縣。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秦腔專案傳承人,秦腔“馬派”創始人。8歲考入咸陽大眾劇團,學演小旦、兼演青衣。

    10歲時以一出《櫃中緣》唱紅了咸陽以及臨近地區。以後多年又陸續推出秦腔摺子戲《河灣洗衣》、《打魚殺家》、《走雪》等,以音色優美、唱做俱佳而轟動劇壇。

    此後隨著藝術上的追求上進和技藝的不斷提高,又分別在秦腔傳統戲《五典坡》、《玉虎墜》、《三滴血》、《遊龜山》、《紅樓夢》等大戲中擔任主角。

    2、貟宗翰

    自幼酷愛秦腔藝術,1952年進入西安三意社學員班學戲。師承著名藝人張朝鑑、李天堂、李慶增等。入科半年後就登臺演出,開門戲為《蘇武廟》。

    相繼又演出了《蘇武牧羊》《穆柯寨》《四進士》等戲,引起了群眾和領導的注目與重視。1960年調入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又經馬健翎、李玉敏、袁多壽等著名藝術家的嚴格訓練和教導。

    成功塑造了一批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代表劇目有《趙氏孤兒》、《十五貫》、《魚腹山》、《殺廟》、《血淚仇》《二堂舍子》等。

    他的許多優秀劇目和唱段被錄製唱片、磁帶、碟盤發行全國,甚至流傳海外。《打鎮臺》一劇曾被中央戲曲研究院錄影,作為研究秦腔資料儲存。

    他的學生遍及西北五省,有的已成為國家一級演員,表演藝術家。他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善於中縱向繼承、橫向借鑑,博採眾長,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表演方面注重刻畫人物內心,瀟灑穩健,剛柔相濟,質樸深沉;善於吸收兄弟劇種的特長,如京劇鬚生的身段做派、蒲劇的髯口、帽翅技巧、崑曲的步法指法等,使之融入自己的表演中。

    聲腔方面在繼承唱唸韻味技巧的基礎上大膽借鑑京劇花臉唱腔的共鳴特色,運用科學的發聲方法,為探索秦腔鬚生新唱法創出了一條新路。

    他的嗓音高亢清亮,行腔圓潤流暢,韻味濃郁醇厚,聲情並茂。尤其象《紅燈記》中李玉和的唱腔,堪稱其代表做,至今廣為流傳,被譽為“小浩亮“。2015年11月19日因病去世,享年75年。

    3、李愛琴

    李愛琴出生在一個貧寒的梨園世家,祖父是唱皮影戲的,渭北一帶年長的老人經常說“四楞子”李三的跑檯子,這李三就是李愛琴的祖父。

    父親李萬祥農忙在家務農,農閒跟著祖父到集鎮村舍去演出。後來,祖父去世了,父親為了餬口謀生,就帶著5、6歲的李愛琴離鄉背井闖蕩江湖。

    李愛琴先在彭藝社扮小孩、演丫環,隨後到大華社,在李正敏、董化清先生的培養指導下,先後演出《探窯》、《三孃教子》、《五典坡》等戲。

    為排演《戚繼光斬子》,她曾向京劇名家李萬春先生學習;1956年以《戚繼光斬子》參加陝西省戲劇會演,獲演員一等獎,並榮立三等功一次。

    1959年被評為陝西省勞動模範。同年,她入選參加陝西省演出團到北京以及滬、粵、鄂、滇、川等省市巡迴演出。

    在演出團受益於秦腔名家的具體指導,其間又先後得到蓋叫天、紅線女、陳伯華等名家的指教,使她表演藝術水平有新的飛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記憶體條越大越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