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子心理
-
2 # 霍體清
什麼是心理干預?如何進行心理干預?
心理諮詢,心理干預,心理治療,所表達的基本都是一個意思,就是運用一些心理學原理,改變患者(來訪者)大腦的不合理認知和不合理的慣性思維,達到康復,正常工作學習,最佳化個性的目的。
每種心理學理論技術的原理不一樣,具體操作也有區別,我是心理諮詢師,我的操作步驟是,先分析來訪者問題症狀的形成過程,包括有什麼症狀,經歷了什麼,擔心什麼,在乎什麼等,來訪者要如實述說自己的相關經歷和感受;然後解釋痛苦的原理,發作的原理,修正不合理認知;接著是透過反覆暗示訓練,在來訪者大腦建立一個新的認知思維程式,讓這個程式自動執行;再就是有一個防復發的程式,讓來訪者能合理應對任何的突發事情,提升抗打擊的能力;最後的最佳化個性,培養自信,讓來訪者真正強大起來。
在生活中,當你發生心理問題而自己不能排解時,你有沒有想過去找心理醫生呢?大多數人的回答可能是否定的。而一些不良情緒的出現,極有可能是某種心理疾病或生理變化的反映。因此,遇到心理問題去找心理醫生,理當成為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常識。
心理醫生與其他醫生的根本區別在於,心理醫生是透過探究每個人的內在氣質、性格和環境、面臨的困難等具體的因果關係,透過引導、啟發、轉移、排解等方法達到緩解心理壓力的目的,並能給予積極的治療建議。對於患者而言,心理醫生是一個平等的交談夥伴,他所給予的心理治療建立在對人本質的理解的基礎上,是深層次的心理治療。
如今,人們逐漸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社會的相關服務也在加強。有些大醫院開始設立心理諮詢門診,一些單位和社會團體開辦心理諮詢機構,報紙、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也積極參與,或開闢心理諮詢專欄,或進行專題講座。這些形成了醫療心理諮詢與社會心理諮詢共存的局面。也許,在心理診所門前,人們僅僅需要“有病求醫”的那份坦然。
在國外,對從事心理醫生這項工作的人是有嚴格專業要求的,如美國要求具有臨床心理學博士、哲學博士或教育學博士的學位。相比之下,中國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員大多數沒有接受過必要的專業訓練,有的是從醫學、社會學、倫理學等轉行過來,還有的僅憑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和較好的口才在做這項工作。另據瞭解,如今全國的幾百所大學中只有為數不多的大學開設有心理系,比起全社會的需求還是微不足道的。
專家強調,心理諮詢是一項高智商、高科學知識含量的腦力勞動,絕非一副熱心腸就能勝任。一個合格的心理醫生應經過專科訓練,有醫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倫理、德育等方面也應有深層次的研究。他提供的服務不再是一般性的安慰、鼓勵和說教式的指導,而是具有系統性、結構性和深層次的心理干預。要使心理衛生這項事業得到健康發展,心理醫生必須走職業化的道路,心理醫生的勞動應該體現其特殊的價值。
目前,國內的醫療衛生體制正在進行重大改革。從長遠看,根據疾病構成發生的根本性變化,只有建立起適應社會發展的“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在廣大的社群實行全科醫生制度,從以往的以“疾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為中心”,注重對生命內在質量的關懷,注重對人性的關懷,才能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