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馬屁的說法,起源於元朝。蒙古族的一般百姓外出都牽著馬,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如何,並附帶隨口誇上幾聲“好馬”,以博得馬主人的歡心。可是,這個習慣相沿很久以後,有的人不管別人的馬是好是壞、是強是弱,都一味地只說奉承話,把劣馬也說成是好馬了。逐漸人們就把對上司的奉承稱為“拍馬屁”,用於諷刺不顧客觀實際,專門諂媚奉承、討好別人的行為。
雖然拍馬屁說法起源較晚,但事實上拍馬屁的做法卻是源遠流長啊。今天我給大家說兩個唐朝的馬屁故事。
公元794年9月,唐德宗打算修建神龍寺,需要五十尺長的松木,但是卻找不到。時任戶部侍郎的裴延齡說:“近來我在同州(今陝西大荔縣,離長安100公里左右)看到一處山谷,山谷裡有好幾千棵樹木,都是高八十尺的。”唐德宗很吃驚地說:“開元、天寶年間在京城周圍尋找上好的木材尚且無法找到,現在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好木材?”此時裴延齡的高超馬屁功夫開始啟動,他回答說:“上天生出珍貴的木材,當然是等待聖明的君主出世時才會出現,開元、天寶期間,怎麼能夠得到這些呢!”
看,多麼明顯的馬屁,竟然說唐德宗聖明超過唐玄宗!但是唐德宗就是吃這一套。
(拍的舒服)
後來裴延齡經常在唐德宗面前說一些怪誕的事情,都是大家不敢說的、也不曾聽說過的。裴延齡的厲害之處在於,每次似乎都能將這些事情說得無可懷疑。
但你要是就此以為唐德宗很傻容易被忽悠,那你就錯了。史書記載唐德宗知道裴延齡的荒誕虛妄,但由於德宗希望從他那裡聽到外間的其他事情,所以唐德宗還是沒有揭穿裴延齡。
裴延齡的這些拍馬屁的舉動,當然讓一些忠貞之士看不下去,公元796年9月裴延齡去世時,史書說朝廷內外官民相互慶賀。
公元848年4月,唐宣宗想在大明宮內建造一個五王院,以讓年齡幼小的皇子們居住。唐宣宗召來當時名聲響亮的術士柴嶽明,讓他來看看風水。
柴嶽明回答說:“一般臣民之家,常遷徒不定,所以有的從本來向陽的屋子遷入朝陰的屋子,有的從本來朝陰的屋子遷進向陽的屋子。陰陽家所謂三刑禍福、五行相剋,是有這種說法的;但是,陛下您高築起宏偉的路寢正殿,受到萬神的擁戴護衛;因此,陰陽家的書是無法預測帝王之家的。”
史書記載,唐宣宗對柴嶽明的話很贊同,並賜給他財帛將他送走。
看來,民間術士在皇帝面前也有點不敢亂說,就用一個馬屁來結束這個看風水的活動。
(唐宣宗)
結尾:
我們看到,馬屁本身無可厚非,只是看拍馬屁者的出發點。裴延齡的目的是靠馬屁取得寵信,為自己謀私利,這就成奸猾小人了。而術士柴嶽明,在宣宗面前的馬屁,純粹是自保之舉,不應該受到指責。
馬屁是個好工具,就看人怎麼用它。
(完)
拍馬屁的說法,起源於元朝。蒙古族的一般百姓外出都牽著馬,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如何,並附帶隨口誇上幾聲“好馬”,以博得馬主人的歡心。可是,這個習慣相沿很久以後,有的人不管別人的馬是好是壞、是強是弱,都一味地只說奉承話,把劣馬也說成是好馬了。逐漸人們就把對上司的奉承稱為“拍馬屁”,用於諷刺不顧客觀實際,專門諂媚奉承、討好別人的行為。
雖然拍馬屁說法起源較晚,但事實上拍馬屁的做法卻是源遠流長啊。今天我給大家說兩個唐朝的馬屁故事。
一、裴延齡拍唐德宗:聖明賽玄宗公元794年9月,唐德宗打算修建神龍寺,需要五十尺長的松木,但是卻找不到。時任戶部侍郎的裴延齡說:“近來我在同州(今陝西大荔縣,離長安100公里左右)看到一處山谷,山谷裡有好幾千棵樹木,都是高八十尺的。”唐德宗很吃驚地說:“開元、天寶年間在京城周圍尋找上好的木材尚且無法找到,現在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好木材?”此時裴延齡的高超馬屁功夫開始啟動,他回答說:“上天生出珍貴的木材,當然是等待聖明的君主出世時才會出現,開元、天寶期間,怎麼能夠得到這些呢!”
看,多麼明顯的馬屁,竟然說唐德宗聖明超過唐玄宗!但是唐德宗就是吃這一套。
(拍的舒服)
後來裴延齡經常在唐德宗面前說一些怪誕的事情,都是大家不敢說的、也不曾聽說過的。裴延齡的厲害之處在於,每次似乎都能將這些事情說得無可懷疑。
但你要是就此以為唐德宗很傻容易被忽悠,那你就錯了。史書記載唐德宗知道裴延齡的荒誕虛妄,但由於德宗希望從他那裡聽到外間的其他事情,所以唐德宗還是沒有揭穿裴延齡。
裴延齡的這些拍馬屁的舉動,當然讓一些忠貞之士看不下去,公元796年9月裴延齡去世時,史書說朝廷內外官民相互慶賀。
二、術士拍唐宣宗:普通術士無法預測萬神護衛的帝王公元848年4月,唐宣宗想在大明宮內建造一個五王院,以讓年齡幼小的皇子們居住。唐宣宗召來當時名聲響亮的術士柴嶽明,讓他來看看風水。
柴嶽明回答說:“一般臣民之家,常遷徒不定,所以有的從本來向陽的屋子遷入朝陰的屋子,有的從本來朝陰的屋子遷進向陽的屋子。陰陽家所謂三刑禍福、五行相剋,是有這種說法的;但是,陛下您高築起宏偉的路寢正殿,受到萬神的擁戴護衛;因此,陰陽家的書是無法預測帝王之家的。”
史書記載,唐宣宗對柴嶽明的話很贊同,並賜給他財帛將他送走。
看來,民間術士在皇帝面前也有點不敢亂說,就用一個馬屁來結束這個看風水的活動。
(唐宣宗)
結尾:
我們看到,馬屁本身無可厚非,只是看拍馬屁者的出發點。裴延齡的目的是靠馬屁取得寵信,為自己謀私利,這就成奸猾小人了。而術士柴嶽明,在宣宗面前的馬屁,純粹是自保之舉,不應該受到指責。
馬屁是個好工具,就看人怎麼用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