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考不難
-
2 # 萌萌小笑笑
《知否》中的宋代婚俗,跟我們平時看的古裝劇有很大不同。我們熟悉的紅嫁衣變成了綠嫁衣,我們習慣的紅蓋頭變成了一把扇子。明蘭、墨蘭出嫁,都要把扇子緊緊的遮在臉前,行禮拜別父母的時候也不拿下來。其實這把扇子跟我們習慣的大紅蓋頭作用差不多,只是盛行的時期不同,宋朝時把這新娘遮臉的扇子叫做“卻扇”,既能遮羞,又能辟邪。
“卻扇”擋臉這種婚俗由來已久,並不是從宋朝才開始盛行的。古人結婚通常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兩個人連面都沒見過,突然就變成了親密的夫妻,這姑娘家肯定是挺難為情的。用一把扇子遮掩一下,等到行完禮,到了洞房裡再拿下來,新娘多少能有點過渡,不至於太難為情。女子隨意拋頭露面,在古人看來也是挺尷尬的。結婚的時候觀禮的人眾多,新娘子一怯場,臉紅了可就不好了。用扇子擋上也保住了面子。
關於這把扇子的由來,有個很古老的傳說。相傳史前時期的一場大洪水,讓人類世界只剩下了伏羲和女媧這對兄妹。兩個人想延續人類的發展,就只能結為夫妻生兒育女。這可難壞了二人,畢竟是親兄妹,從小一起長大的親人,突然要做夫妻,不好意思是一定的。於是兩個人就問上天是否同意他們兩個成婚,如果同意就讓兩片分開的雲合起來。上天有好生之德,不想看人類就此滅族,就把兩片雲合成了一片。兄妹二人決定成婚,可妹妹女媧覺得很難為情,哥哥就為她用草編了一把扇子來遮臉,擋住害羞的樣子。
兩位祖先的名氣很大,後世的女子雖然不用嫁親哥哥,但突然給個陌生男子做妻子也是很考驗心理素質的一件事。扇子遮臉來避免太害羞這個做法就流傳了下來,新娘們一代接一代的改良,用料換了很多次。從最初的草,到後來的羽毛,綢扇等等,又加上了裝飾和刺繡,精美程度逐步提高。但用法都差不多,作用也是一樣的。
《知否》中卻扇一共出現了三次,分別是盛長梧娶妻時,墨蘭出嫁時和明蘭出嫁時。面料都是綢扇,配上不同的刺繡花樣。特別是明蘭出嫁的時候,卻扇的鏡頭很多。從孃家一直延續到了顧府。明蘭在顧廷燁進入洞房後,還要特意用卻扇遮一下臉,怕顧廷燁說自己不懂禮數。被顧廷燁一句“你啥樣我沒見過”懟的只能自己拿下了扇子。正規一點的做法,這扇子應該由新郎親自撥開,就像揭蓋頭一樣。
大概是拿著扇子雙手不方便敬茶行禮,後來扇子就變成了大紅蓋頭,頂在頭上解放雙手,新郎還能用稱杆挑起蓋頭增加儀式感。可是蓋頭也有缺點,就是它上面的圖案樣式比較固定,結婚旺季的時候一個不小心,容易出現上錯花轎娶錯新娘的尷尬。
新娘遮臉最好的工具,個人覺得應該是垂簾。擋住了嬌羞的表情,還能保證視物清晰,空出雙手。新娘外貌在垂簾的映襯下若隱若現,朦朧美讓婚禮顯得更浪漫。
《知否》對宋代的婚俗,保留和還原的還是比較到位的。卻扇這個小細節,就能顯出道具方面有多麼用心。對得起觀眾對這部劇的喜愛。
回覆列表
女子出嫁遮面只是用來避嫌的,作用和垂簾差不多,因為古代對女性的約束和限制比較多,女色外露被當時人認為不端莊和不守婦道,因而卓文君當壚賣酒拋頭露面的影響很大,非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