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民間二手哲學家

      簡單一句話概括:俄狄浦斯期的心理衝突,就是人的生理慾望和人格產生衝突形成的。

      俄狄浦斯期是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命名的,俄狄浦斯是一個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他做一件違揹人倫的事就是殺父娶母。很多人把這個故事當真事一樣去分析,其實大可不必,只不過是弗洛伊德藉助希臘神話去解釋一個生理心理現象,這樣顯得高大上,讓人們容易接受。這個故事不重要,就是一種象徵性的比喻,有興趣可以自己查一下。

      要談心理衝突俄狄浦斯期(3-5歲)的形成,就要先說到前兩個時期:首先,1歲之前為口欲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吃,這個時間孩子吃和拉毫無意識控制,就是純粹的器官的需要,再比如嬰兒吸吮母親的乳頭是有身體器官的快感的;其次,就是肛欲期,聽起來很髒,其實就是吃完要拉,但2歲以後的孩子就不再是隨時吃隨時拉,學會了控制自己,學會了看母親的臉色。

      拉下來說俄狄浦斯期,俄狄浦斯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戀母情緒”和“戀你情緒”。前兩個時期,寶寶們在一起玩是沒有性別意識的,但孩子4歲左右,就會有性別差異的意識,男孩這時會注意到自己的小雞雞,並且有了分辨男生女生的能力,這個就是孩子的俄狄浦斯期。有了性別的認知等,孩子就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人格。而如果心理衝突主要是前俄狄浦斯那兩個的時候,孩子就有可能產生人格障礙,甚至發生違揹人倫的悲劇,比如希臘神話中殺父娶母的俄狄浦斯。當然,神話只是個象徵,有點誇張。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一個母親不停地對小男孩做出親密動作的時候,小男孩為了保持自我或者避免發生亂倫,這個小男孩就只能透過自我閹割,壓抑自己的本能,這就形成了心理衝突。再比如,有些母親本身就有很多口欲期,痴迷於把自己打扮成最漂亮的女人,同樣對待小男孩也是一樣的打扮手段,這樣的母親自己都區分不了男女的差別,那麼只能由小男孩自己來調整自己的與女生的差別,這個時候的也形成了心理衝突。比如,有一次我去兒子幼兒園體驗家長上課,就看到有個小男孩是蹲著撒尿,4歲的男孩這種動作,實際上就是心理上的一種自我“閹割”,這種心理衝突就有可能在將來導致嚴重的人格障礙。

      當然,以上舉的例子都是負面的俄狄浦斯期心理衝突。

      輕度的俄狄浦斯期心理衝突是正常的,但是要避免孩子心理上產生嚴重精神分裂。如何避免呢?最後再舉個例子,假如一個母親對小男孩過度溺愛,而小男孩看到了父親在家庭中的蠻橫地位,那麼小男孩會覺得他透過常規手段是不能佔有媽媽的,就會像俄狄浦斯那樣產生仇恨的負面情緒造成悲劇。

      最後,提醒孩兒他媽們,要讓孩子看到愛是一個家庭之間的不是隻屬於個人的,提醒孩兒他爸們,不要一天見到孩子就板著臉,幽默輕鬆才是孩子避免俄狄浦斯期的良方。因為,人格這種東西,是你後天無論花多少錢都補救不回來的。

      寫了不少,我覺得已經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和例子解釋了這個現象,並且還提出了建議。這方面雖然我不是專家,但是當之無愧的實戰派,因為我兒子沒有俄狄浦斯式喜母厭父或者喜父厭母的心理衝突,他晚上睡前常做的一個動作就是左手摟媽媽左手摟著我說我愛你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刺名宿鄧肯梳著髒辮,拿著大狙和好友在也野外捕獵曬戰利品,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