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相當旺德福
-
2 # 我平凡31654067
一段對口相聲,考驗的是兩個人的功力。逗哏演員敘述時間、地點、人物、情節,並用語言和動作甩出“包袱”,逗樂觀眾。捧哏演員把握這段相聲的起承轉折,尺度火候,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就好比逗哏的是一篇文章,捧哏的是標點符號。
就拿馬志明先生的經典名段《糾紛》來說,馬、謝合說的版本,謝天順先生話雖不多,演出效果比馬志明先生說的單囗,勝強數倍,是教科書式的捧哏典範。再比如“子母哏”的作品如《論捧逗》、巜黃鶴樓》,捧逗間的比重大體一樣。
逗哏演員的工作就是逗樂觀眾,容易被記住,所以觀眾認為逗哏的比捧哏的重要。
-
3 # 使用者11905157991
說到相聲的捧哏和逗哏哪個更重要,那麼不得不先提一個人,他就是相聲界的“萬人迷”李德鍚。李德鍚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他作為一個逗哏配了三個捧哏,三個捧哏都靠他吃飯,而且這個三個捧哏並非無名之輩,分別是張德全、馬德祿、周德山。
所以從這點來說,絕對是逗哏更重要,因為藝人是不是賣座,看的是逗哏不是看捧哏。
但是從這件事也看出,捧哏並不是簡單的順嘴搭音,否則李德鍚也沒必要為自己配三個捧哏。恰恰因為三個捧哏的風格不同,所以逗哏的一樣包袱可以有不一樣的處理方式。
李德鍚的相聲提倡“準口”,反對“死口”,所以他對捧哏的要求特別高,他晚年和晚輩張壽臣合作,兩人互為捧逗,整理了許多代表節目,比如《老老年》《十八愁繞口令》等。“李先生高就高在作為捧哏不爭不搶,既有語氣又有神情,而且還不分散觀眾注意力。”(文位元組選張壽臣《憶萬人迷》)
說到捧哏就得提到于謙,于謙的捧哏風格很有特色,而且於謙捧哏的追求就是“準口”,他可能沒有固定的臺詞,但是他的節奏把握很強、時機掌握很準,老話說的“三分逗七分捧”在於謙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所以說回問題,捧哏逗哏哪個更重要?答案肯定是逗哏,觀眾看水牌買票聽相聲就是看逗哏。
因為逗哏的水平決定一對相聲搭檔的藝術下限,但是捧哏的水平可以決定這對搭檔的藝術上限,下限有標準可循,可是上限有無限可能。逗哏水平決定能不能吃相聲這碗飯,但是吃什麼樣的飯則要看捧哏水平。
回覆列表
任何事物都應有個主次之分。
捧哏和逗哏當中,當然是逗哏的重要。
捧哏的作用是錦上添花。
逗哏的“逗”,不能簡單理解為“逗笑”。
而應該解釋為“逗出”、“牽出”。負責整個節目內容的走向。
所以大多數的相聲,如果沒有捧哏的,改改詞兒,湊合著能當單口用,當然效果會差很多。
反而言之,光憑著捧哏的“嗯啊這是去你的吧”,成不了活。
所以逗哏的更主要。
但是,當逗哏的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或者風格定型之後,
想要讓節目更上一個臺階,這時就顯示了捧哏的重要性。
捧哏的“捧”,當“抬高”、“墊高”講。負責節目的效果。
好的捧哏,能讓同一個節目更上一個甚至兩個臺階,相當於對節目的二次創作。
所以相對於對口,沒有捧哏的單口相聲更難,就在這裡。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相聲愛好者,喜歡聽“捧哏”的原因。
比如少馬爺把杆兒的活《糾紛》,
單口、對口都有,對口也和好幾位合作過。
單口的精彩程度,就絕對不如對口。對口當中,又以謝天順先生的效果最好。
之後換了一位捧哏。
不但效果不如前者,還容易惹麻煩,因為那句“天津拖拉機廠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