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杜甫_話說千古風流人物作文800字
或許,他並沒有詩仙李白的灑脫豪放,也沒有陶淵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繫祖國,他甚至“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談起杜甫,我甚至不願提起他“詩聖”的稱號,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國”的愛國者。
憂國,是杜甫詩中的靈魂主幹,他的所有詩作中,多數都透露出對祖國山河破碎的感嘆和愁苦。面對日益衰敗的唐朝,面對支離破碎的大唐國土,他含淚提筆寫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昨日祖國繁榮,而今日卻破亡了,面對依舊的山河,試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時淚”、懷著“恨別心”?杜甫就是這樣一位愛國的詩人,他因“國破而憂,因國盛而樂”。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他“初聞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喜欲狂”。他快樂,因收復“河南”、“河北”而快樂。他的快樂,不僅僅是自己的,更是屬於祖國的。這種純粹的快樂,只是真心愛國的人才配擁有。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遊遍山水,更不需要榮華利祿,杜甫快樂的根源,只是祖國的繁盛。
在杜甫生活的時代,是最黑暗的時期。尤其是在安史之亂時,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各地官吏,殘暴無情地壓迫、剝削百姓。在這水生火熱的時候,杜甫毅然選擇站出來,用慧筆揭露出一樁樁事件,將同情、理解的思想灌輸到每一句詩句中。《三吏》、《三別》正是他思想的表述。《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官吏的冷酷讓杜甫憤怒卻無奈,自己無能為力,只能愁苦地“獨與老翁別”。他也曾透過仕途改變現狀,無奈,官場汙濁,導致他屢遭貶謫。最終,他選擇回到百姓中去,以筆作槍,抒發他對人民真摯的同情。他親民,他願意與百姓“同甘苦,共患難”,似乎他並不是一位詩人,更不是一位本可以升官發財的“詩聖”。
今日,又一次翻看杜甫句句沉鬱頓挫的詩句,對他的敬仰油然而生。敬仰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更敬仰他敢於揭露和批判黑暗、腐朽的無畏和正義。
若說千百年後詩作不一定會流傳於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今,人人居安思危於祖國,還恐祖國不盛乎?
我眼中的杜甫_話說千古風流人物作文800字
或許,他並沒有詩仙李白的灑脫豪放,也沒有陶淵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繫祖國,他甚至“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談起杜甫,我甚至不願提起他“詩聖”的稱號,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國”的愛國者。
憂國,是杜甫詩中的靈魂主幹,他的所有詩作中,多數都透露出對祖國山河破碎的感嘆和愁苦。面對日益衰敗的唐朝,面對支離破碎的大唐國土,他含淚提筆寫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昨日祖國繁榮,而今日卻破亡了,面對依舊的山河,試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時淚”、懷著“恨別心”?杜甫就是這樣一位愛國的詩人,他因“國破而憂,因國盛而樂”。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他“初聞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喜欲狂”。他快樂,因收復“河南”、“河北”而快樂。他的快樂,不僅僅是自己的,更是屬於祖國的。這種純粹的快樂,只是真心愛國的人才配擁有。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遊遍山水,更不需要榮華利祿,杜甫快樂的根源,只是祖國的繁盛。
在杜甫生活的時代,是最黑暗的時期。尤其是在安史之亂時,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各地官吏,殘暴無情地壓迫、剝削百姓。在這水生火熱的時候,杜甫毅然選擇站出來,用慧筆揭露出一樁樁事件,將同情、理解的思想灌輸到每一句詩句中。《三吏》、《三別》正是他思想的表述。《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官吏的冷酷讓杜甫憤怒卻無奈,自己無能為力,只能愁苦地“獨與老翁別”。他也曾透過仕途改變現狀,無奈,官場汙濁,導致他屢遭貶謫。最終,他選擇回到百姓中去,以筆作槍,抒發他對人民真摯的同情。他親民,他願意與百姓“同甘苦,共患難”,似乎他並不是一位詩人,更不是一位本可以升官發財的“詩聖”。
今日,又一次翻看杜甫句句沉鬱頓挫的詩句,對他的敬仰油然而生。敬仰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更敬仰他敢於揭露和批判黑暗、腐朽的無畏和正義。
若說千百年後詩作不一定會流傳於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今,人人居安思危於祖國,還恐祖國不盛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