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像夢享家
-
2 # 艾米Whisky
請不要把“佛系青年”的雅號冠以我們的頭銜,對“佛系”趨之若鶩,然受之不起。
一、佛系青年與宗教無關佛系青年追求一種無所謂、不走心,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看似與宗教的無慾無求、與世無爭同出一轍,可實際卻截然相反,說白了宗教有宗教的規章制度,佛系青年卻生活在非宗教的社會里。
二、隨遇而安輸不起大部分佛系青年成長在衣食無憂的環境下,父母的打拼已經足夠自己甚至自己的下一代開銷,也就知足常樂地開心生活下去;還有一部分佛系青年無法面對社會的重重壓力,把佛系看成是一把保護傘,自欺自人地過活著。
可是如果父母老去,或突然家道中落,恐怕這種隨遇而安的生活真的是輸不起的;再說的現實點,若把自己吃成個胖子在這個看臉的年代怕是弊大於利的。
三、生而為人離不開奮鬥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都要奮鬥,只不過有人選擇主動奮鬥,有人選擇被動奮鬥,然而只有主動奮鬥才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所以,請不要在拿“佛系青年”的概念欺騙自己,因為根本輸不起。
-
3 # 意馬平巛
這問題邀請我回答有點尷尬。我剛開始接觸這詞時,還是在看電影彈幕上,後來去查一下這網路流行語才知道這詞最早出自2014日本雜誌。雖然無關宗教信仰,但“佛系”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態狀態和人生態度。那麼問題來了。
第一,看破紅塵?不知道大家怎麼想,反正我沒有,我有欲有求,凡塵諸多好事都想嚐嚐。就算我們無慾無求,那何嘗不是一種消極跟無力的表現。連釋永信都從山上走到山下了,我們何苦?
第二,按照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態狀態和人生態度。說白了隨心所欲吧,雲淡風輕吧。這樣我們都喜歡。可是沒有顧忌跟遷就感覺不實際啊。就象前不久有個影片裡面有個哥們(忘記了哪個)說:這輩子打工是不可能了,只能幹這個了(好像造假錢)。不管真假如何,這哥們是隨了自己的方式,也如願的進了牢獄,這樣好嗎?如果說“佛系青年”是這樣的方式生活著,倒感覺象小說裡“魔系”,不管不顧。所以我們又何必做“佛系青年”呢。有羈絆不好嗎?拼搏奮鬥不好嗎?有顧忌根遷就的活著不好嗎?
當然,生活壓力大,現實造成一種差距,反而讓這詞顯的多麼的諷刺。想想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創業人,前撲後繼,才有我們現在如此美好的時代,我們怎麼可能甘願是佛系青年。
回覆列表
我個人認為並不一定是哦!
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佛系背後的真相,可以感覺到現在年輕人太累了,加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相對固化,僅僅靠你個人努力很難有所改變。社交軟體的加速發展,又使得人與人之間的生活更加透明。你可以看到別人的生活,直面這種差距的現實,其實會加重這種負面情緒的產生。這個時候“佛系”一詞恰好自然而然就會有生長的土壤了。生活態累了,應該去接受現實,讓心理平衡些。
“佛系”的背後其實掩蓋不了青年們的內心焦慮。並非不爭,而是不想讓外人再說三道四。在喜歡做就放手去做!美好的生活本就打拼出來的。或許過程很漫長,但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