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德商業

    目前國內的商業形勢,由於東西發展的巨大不均衡,呈現出錯綜複雜的局勢,發達城市的商業地產開始激烈競爭,而三線城市以下,卻還處於填補商業空白或者補課的階段。

    那麼在發達的城市,商業地產如何才能避免同質化呢?

    1. 需求。

    做商業專案的,有沒有詳細的瞭解你的目標客戶?這個城市的居民消費習慣如何?整體趨勢怎麼樣?這個專案的定位是區域級?市級?省級?如果是區域級,周邊輻射人群有沒有仔細的研究過?5~10分鐘步行圈?20分鐘車行圈?市級和省級也有各自的考量指標。

    每個地方,地域不同,得來的資料也不同。比方說,在成都做一個休閒美食的專案就比在溫州成功的可能性高一些。在市中心做奢侈品就比在居民區容易,這個是最基本的去同質化。但是,非常多的同行忽視了最基本的作業,沒有仔仔細細的研究誰來商場消費,他們是什麼樣的人的。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是個商場都說要做LV、Gucci,是個大平面就要做滑冰場、IMAX。

    再進一步,結合專案本身的特質,你的目標消費者的特點、周邊專案的空白、市場的趨勢發展,我們能找出一些答案。

    目前在競爭激烈的一線城市商業大環境下,我們要仔細的甄別消費者的需要和潛在需要。他們是要一匹更快的馬還是要一輛汽車,這個就是考驗發展商的判斷了。市場需求在發展變化,現有格局一定有所不足,機會就出來了。

    不要陷入細分市場或者非同質化的一定是全市獨一無二的誤區,這種思路的機會和風險都很大。比如上海新天地的新天地時尚,全場設計師小眾品牌,叫好不叫座,現在就改過來了。上海還有一個奇怪的場子,靜安寺的1788 eat, 全部是吃的,而且看得出來,場主挑店家很用心,不是那種商廈大路貨。這種就是輻射區域級商圈,走精緻或者特色餐飲的這條路。瞬間,附近的久光、芮歐、嘉裡等等就不在同一個戰場上了。

    總之,在一線城市,人們的消費習慣已經從基礎生活必需消費成長為個性和體驗消費,就有了可以非同質化的土壤,其他的城市還不確定。

    2. 供給。

    這個是比較悲哀的事情。就目前大陸的店鋪品牌資源來說,尚且不夠豐富。做商場招租的其實是精神分裂症。要去同質化,但是面對一個新的特別的品牌,你敢招麼?人家一沒品牌影響力二沒以往的銷售資料三沒同行口碑,你知道他進來了是不是賣的動?配合你活動是不是積極?有沒有黑心棉調假貨的歷史?這個品牌挺著名,口碑也好,你的租金談判就不會遂你意,關鍵是,他在別的商場也有啊,怎麼去同質化類?

    解決的方法不是沒有,是在發展商這邊。別把專案做得那麼千篇一律,招商的時候守正出奇,保證場子的基本穩定的同時,招一些特別的商家,給他們特別的要求和待遇,或者讓一些大家熟悉的店家搞出不一樣的裝修和經營風格,比如美式酒吧風格的哈根達斯、一水兒中式傢俱和牌匾的星巴克,都很好玩。

    總之,去同質化的關鍵在於掌握消費者的需求、趨勢和渴望,避開競爭者正面火拼,利用專案的定位和租戶組合造成特色和趣味,從而黏住客戶,這要做大量的基礎工作、研究和決策。

  • 2 # 山高為峰12

    商業地產的先鋒就是萬達。怎麼避免同質化?關鍵是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眼界的拓寬有關,複製萬達模式,容易,但是越來也沒有吸引力。如何避免同質化和淪為低端格式?只有發覺特色,做好群眾喜愛的、“接地氣”的商業地產,才能夠成長、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月7號絕地求生鬥魚黃金賽,4AM永遠如果有備彈的話能否1V3吃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