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俗雅科學
-
2 # 夢風Joron
我們先來看下靜電放電的原理:不同靜電電位的物體互相靠近或直接接觸引起的電荷轉移。
人體是最重要的靜電源,這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人體接觸面廣,活動範圍大,很容易與帶有靜電荷的物體接觸或摩擦而帶電,同時也有許多機會將人體自身所帶的電荷轉移到器件上或者透過器件放電;
2、人體與大地之間的電容低,約為50一250pF,典型值為150PF,故少量的人體靜電荷即可導致很高的靜電勢;
3、人體的電阻較低,相當於良導體,如手到腳之間的電阻只有幾百歐姆,手指產生的接觸電阻為幾千至幾十千歐姆,故人體處於靜電場中也容易感應起電,而且人體某一部分帶電即可造成全身帶電。
再來分析下水中的魚
其實只要是兩種不同的物質相互摩擦,都會產生靜電,但是絕緣體之間摩擦,所帶的電荷不易導走(通俗地講)
而普通的水是導體,摩擦產生的靜電幾乎立即導走,所以原理上魚類相摩擦是可能產生靜電的,但是一般在產生的過程中就被導走了。(有點像在大風中的打火機一樣,點火後就滅了)
正常生活在水裡的魚沒有靜電。
先解釋一下靜電是什麼。直接按照字面意思解釋:一種處於靜止狀態的電荷,它是與電流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所以也可以說是不流動的電荷。
在說一下靜電的由來。我們都知道,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由帶負電荷的電子和帶正電荷的質子(有的有不帶電的中子)構成的。正常情況下,一個原子所帶的質子數與電子數相等,所以正負平衡,對外不帶電。但是電子繞於原子核運動時,如果有外力作用使之脫離軌道,從原來的原子A運動到原子B,原子A少了帶負電的電子就帶正電(也稱為陽離子),原子(B)多了電子帶負電(也稱為陰離子),這就是靜電。所以物體與其它材質不同的物體接觸後分離就會帶上靜電,比如把卷起來的垃圾袋開啟是“接觸分離”起電,脫衣服產生的靜電也是“接觸分離”起電。我們說的摩擦起電實質上是一種不斷接觸又分離的造成正負電荷不平衡的過程,因此摩擦起電也是“接觸分離”起電。在日常生活,各類材質不同的物體都可能由於移動或摩擦而產生靜電,不論固體、液體、氣體都會。不過,很多情況下,靜電過於微弱,我們感覺不到。而當分離的電荷難以中和並慢慢積累時,靜電逐漸增多,就能被我們感覺到了。試想一下,冬天,剛穿好衣服就脫下來,基本沒有靜電現象,而穿了一段時間後再脫下了,靜電就很明顯了。
知道了靜電的由來,我們在看看魚的情況。上面提到過,液體也會有靜電,為什麼魚沒有呢?這裡就要明確一下,是正常生活在水裡的魚才沒有靜電。其實,天然水體裡是有很多離子的,比如:碳酸根離子、 硫酸根離子、碳酸氫根離子 、 氯根離子、鈉離子、鈣離子、鉀離子、鎂離子 ,基本上比較活躍的電子已經找到了“穩定的歸宿”,此時“接觸分離”很難使電子脫離軌道,進而起電。而且,抓過魚的人都知道,魚的身體黏黏的,這是魚的黏液腺分泌出大量的黏液形成的一個黏液層,這個黏液層使得魚與水的摩擦非常小,電子更加難離開軌道。所以,正常情況下,魚很難起靜電。(魚乾就不一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