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育挖掘者
-
2 # 毫米
題主將我們的學校教育簡單地定性為“應試教學”是不妥的。這些年,我們的教育指導思想、課程設定、課堂教學研究都取得了很大進步,已基本完成由“應該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但也並非絕對對立,素質教育並不排斥考試。相反,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考試,沒有高質量的考試成績,何談素質教育?
而傳統認識中的“應試教育”,核心內容只有考試,其它皆可忽略。這就是兩者最顯著的區別。
學校教育中有沒有能提升學生情商的課程?有!《道德與法治》(以前叫思想品德)就有教育學生如何為人處世的內容。另外,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也會滲透這方面的教育。
既然談到情商,我們不妨探討一下,情商到底是什麼,學校教育中,情商教育到底該不該成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情商(Emotional Quotient)通常是指情緒商數,簡稱EQ,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人們普遍認為,高情商能幫助我們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從而在任何場合都遊刃有餘,遠離爭議、免於困境。甚至還有人說,智商沒有情商重要。
事實果真如此嗎?
雖然情商高的人,能更好地管理自身情緒,和諧人際關係,善於自我激勵,也善於鼓舞他人。但是,情商也是一把雙刃劍。
有研究表明,當一個人過分鑽研如何使用情商的時候,便會有操縱他人的危險。通常,我們評價某人情商高,指的是這個人善於偽裝,為了達到個人目的而隱藏真實的自己,給他人留下好印象。
這樣的人,依據進階不同,可能會成為“精緻利己主義者”、偽君子、權謀家,甚至政治狂人。典型的代表是,我們身邊那些工作上愛耍滑頭、溜鬚拍馬的人,嶽不群、和坤、希特勒之流。
我這樣說,並不是否認情商的積極意義。我的意思是,情商這東西,還是順其自然的好,不必刻意研究,否則便會陷入魔障。
華人說話做事,歷來講究含蓄,直來直去的人,往往不討喜。這樣,其實除了徒然增加了人際關係成本,並無好處。直截了當地表達,尚且有理解錯誤的時候,若是說得雲山霧罩,只會令人更加困惑。
有些工作需要較高情商,比如銷售、客服、人力資源管理等崗位,對大多數職業來說,過分追求情商反而是負擔。比如製造、科研、財會等職業,應專注於專業知識,太多時間花在鑽研人情世故上,會分散精力,並不利於個人發展。
回覆列表
我是一名中學教師,在中小學階段專門開設一節情商課是不現實的。
在考學的壓力下,考試科目的學習都已經相當緊張,怎會再新增一節考試不考的科目呢?
關於人際交往的情商教育,實際上是潛移默化的滲透到了諸多課程的教育教學中了,比如班主任的班會德育課,學生關係不和諧,班主任或任課教師進行協調、處理,道德與法治學科有專門學習人際交往的章節……所以不會再專門開設。
學校招來一個心理學老師,但根本不用上課,課表不會安排。目前仍在辦公室再職員,無法在一線教學!同樣,你認為情商課還會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