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銀行觀察啊

    回答之前先要了解一下經濟學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前提: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個條件發生變化,結果會隨之發生變化。

    所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提高收費,需求減少,即在高速上行駛的車輛減少,堵車的機率會減少,擁堵程度自然減少。

    當然,你可能會說,難道不能減少收費站嗎,收費站難道不是產生擁堵最主要的原因嗎,我也是這麼想的。

    不要忘了一個前提,薛兆豐是一個經濟學家,當然要用經濟學的邏輯來解決問題。

    你要問一個交通工程的專家,他會建議你把收費站拆了;你要問一個電子工程師,他會建議你增加電子收費通道,增加電子收費效率;你要問一個汽車工程師,他可能會建議你開一輛有翅膀的車....

  • 2 # 凱恩斯

    茅臺如果10元一瓶,是否銷量更好?造稀缺性養活了大批的產業,諸如ZARA,諸如小米,諸如很多很多玩稀缺性的奢侈品。利用了人的心理偏差。如果將一個卡地亞的鑽戒賣5萬,他的銷量是多少?如果將一個卡地亞的鑽戒提價到10萬然後打對摺,他的銷量又是多少?(行為偏差,錨定效應。)

    經濟學家說經濟學,當然更加習慣用理性人假設,然後去考慮供給情況,比如甲地到乙地是否只有一條路?長度是否相同?消費者是否有選擇的權利?然後再去否定一些行為偏差,諸如“走這條路轉運”之類的營銷噱頭。理性人當然理性決策,他們會去考慮利益相關的問題,最終的決策當然根據價格來定。但是我們知道,現實是價格並不一定會和價值正相關,價格是引導決策的重要因素,但並不是唯一因素。有時候價格會長期性的凌駕於價值之上,而透過其他曲折的方式,讓人們更多的接受並不存在的價值。

    比如有人賣了你一塊玉,當他開口說這塊玉2萬,然後各種美好的說辭,透啊,翠啊,還給你看證書,你似乎聽說過誰說過玉料快絕跡了,緬甸不進口了,新聞也這麼說,你自然對他刮目相看,快要掏錢包了!等等,也許這個人就是2塊錢街邊買來的。這也是一種偏差,叫做先入為主,也許你可以叫他代表性偏差和錨定心理的聯合作用。

    人類如此多的偏差,使得經濟學早已進入行為經濟學的時代。“解決交通擁擠的方法是提高道路收費”對於經濟學的學生一定是對的,但是更加深入的思考會很少。決策影響因素非常的多。打個比方,當年有個幼兒園為了懲罰接孩子遲到的家長,規定接孩子遲到罰款3元,這麼一來結果遲到的家長更多。因為大家覺得孩子多待一會反而更加划算。你看,價格並不是和需求一上一下的關係,大多數情況下其實曲線,或者正偏態分佈。

    所以,如果你覺得對理性人假設不夠滿意,這說明你已經進入了經濟學學習的另一個形態,你開始研究群體偏差,那麼對實際社會現象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解決交通擁擠的方法是提高道路收費”沒有錯,但是請在理想情況下思考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翔為什麼不是國際奧委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