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走盧氏

    琺琅,,最早叫佛郎,又叫發郎發藍,產地在佛,唐代稱佛為大秦,大秦也就是中世紀的羅馬帝國。元軍征戰到西亞時,被美輪美奐的彩瓷所吸引,於是將大批的阿拉伯工匠帶到中國,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未能燒製出所謂的琺琅彩瓷。明代出現銅胎掐絲琺琅,深受大眾喜愛,但瓷胎琺琅彩卻沒有燒造出來。

    到清代康熙晚期,法國羅丹家族傳人皮爾斯羅丹把琺琅彩瓷製作工藝傳到中國,源於銅胎畫琺琅技法,在瓷器的胎上用各種琺琅彩料描繪成一種新的釉上彩瓷,又稱瓷胎畫琺琅。到雍正時期得到進一步發展,清代中晚期已經被洋人所青睞,開始大量生產,用於出口創匯。

    琺琅彩瓷,色彩迷人,美不勝收,被瓷器收藏界尊稱為“瓷中皇后”,歷來受到收藏家的追捧,由於存世量不多,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 2 # 匠意手作

    琺琅彩工藝起源於元代,風行於明清兩代。但是在元明兩代都是銅胎掐絲琺琅,並無瓷胎掐絲琺琅。

    瓷胎掐絲琺琅是在清康熙朝才開始在朝廷的主持下研製瓷胎畫琺琅,並獲得成功。康熙時期的琺琅彩,釉色不勻膩滯,畫面僵硬。屬於技術不太成熟的物件。

    瓷胎畫琺琅,就是在瓷器上燒製琺琅彩畫,在瓷器上繪製琺琅彩人物或場景等。在燒製過程中,必須掌握各種色彩顏料的熔點,按照高熔點到低熔點的順序,放入磚窯中依次逐漸降溫燒製,並且根據顏色的多少進行多次燒製。除了要把控好溫度,還要確保每一個環節都沒有空氣進入,否則會引起爆炸而前功盡棄。琺琅燒製的成功率大約在25%~30%,所以格外珍貴。

    在雍正和乾隆時期屬於宮廷御用珍品,並予以壟斷,非常神秘,並且概不外傳。清朝滅亡以前,市面上根本見不到琺琅彩瓷器,都是在皇族之間把玩。近十年來,清三代的琺琅彩瓷器拍賣價不斷攀升,已經跨越億元關口。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口創匯的應該是銅胎掐絲琺琅彩,而非瓷胎掐絲琺琅彩。

  • 3 # 故園齋主

    其實元代已有掐絲琺琅瓷器了,當時的工藝還不太成熟,所以銅絲(鎏金)只能植入瓷胎一半,還有一半露出胎外,琺琅彩只有:寶石紅,寶石藍,墨綠,草綠等幾種,估計都是外國工匠帶過來的,所以後來的瓷器上就沒有這種琺琅彩了,為什麼我敢這樣肯定?因為我的藏品中就有,這件元代掐絲琺琅瓶的器形,胎土,圖案都符合元代風格和特徵,但是各大博物館內均無收藏,所以只能留待時間來證明它的真偽了。(附實物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財康樂的法定代表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