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澀人生很苦惱

    這與中國古人的習俗有關。在農耕時期,春天播種,秋天收穫,一年中兩個最重要的季節。因而先民極其重視春秋兩季,並安排有重大的祭祀活動。由此,“春秋”衍生出更多的語言含義,常常用來表示“年”及與年相關的“光陰”、“年齡”等。

    將歷史稱作春秋並不是孔子所為。當時,各個諸侯國都有了自己的編年史,記錄方法都是按照時間順序分為春、夏、秋、冬四季,都稱為“春秋”。如:《晏子春秋》。孔子將魯國原有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仍然叫《春秋》,後成為儒家經典之一。

  • 2 # 八磚學士

    “春秋”本來是指孔子據魯國的史料(當時,各個諸侯國內發生了大事,都會相互通報、記錄)修訂而成編年體史書名,今本《春秋》所記起於魯隱公元年,止於魯哀公十四年,凡242年。由於它敘事極其簡略,用字寓褒貶,所以後世也把曲折而意含褒貶的文字稱為“春秋筆法”。《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懼,作《春秋》。”宋俞文豹《吹劍錄》:“朱文公《通鑑綱目》以正名為先……蓋鈍用《春秋》筆法也。”

    而之所以會選擇春秋而不是冬夏,一般認為是因為春秋兩季有祭祀活動,這是先秦時代的重要社會活動。《國語·楚語上》:“唯是春秋所以從先君者,請為‘靈’若‘厲’。”韋昭注:“春秋,言春秋禘、祫。”

    後來,有不少人給《春秋》作註解,而只有《左傳》《公羊》《穀梁》流傳了下來。後來,《左傳》《公羊》《穀梁》成為了儒家經典“十三經”的一部分。

    而“春秋”也成為了古編年史的通稱。如周之《春秋》,燕之《春秋》等。漢以後有《楚漢春秋》《吳越春秋》等。

    再後來,就泛指各種史冊,或者歷史。《史記·樂毅列傳》:“臣聞賢聖之君,功立而不廢,故著於春秋。”唐劉知幾《史通·六家》:“墨子曰‘吾見百國春秋’,蓋皆指此也。”

    參考文獻:

    一、洪業:《春秋經傳引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二、徐中舒:《左傳的作者及其成書年代》,《左傳選》後序,中華書局,北京,1963。

    三、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前言,中華書局,北京,1981。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投資人該如何正確選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