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心靈之窗鑰匙

    這個和家庭教育有關係。昨天在車上還和女兒討論關於人之初性本惡的觀念。記得孩子在一歲多不到兩歲的時候,有一次,我有點噁心,便對她說,把你的小尿盆媽媽用用,她不樂意,氣的我好好教育了她,但最後她說的一句話,我都無語了。她說:‘’那媽媽,你用完了給我洗乾淨。‘’你看,在她什麼都不懂的時候,她一切以自己的主觀意識為導向。其實人生下來都是很自私的,嬰兒時期她會為了生存本能,不斷的索取。她不會考慮其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就需要正確引導孩子的思維。

    這個女孩估計從小父母過於寵愛,甚至溺愛,天長日久她就會形成一種習慣,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根本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對於父母亦然。孩子就好像是一棵樹,在小的時候它有可能會往歪的地方長,而我們做父母的,就和園丁一樣,要不斷修整它,好讓她張成參天大樹。

  • 2 # 一隻懶惰喵

    很難想象有這樣得孩子,父母得多傷心,我身邊大多數得都是很照顧爸爸媽媽得,因為我們都大了,父母也老了,現在得社會多災多難得,能開開心心的活著就是幸福了,你沒有多有錢也可以給他們簡單的幸福啊,我覺得父母也沒太有想一直索取兒女得,我的爸媽老了,六十多了,真的是過一天少一天,真的得好好對他們,我就告訴我媽,你一定得使勁活著啊,幹了,累了一輩子,終於停下來了,該享福了,給他們錢也不捨的花,買衣服都生氣不要,老年了能吃是福,我就多給買點吃得,我媽喜歡吃水果,我爸喜歡吃甜糕點,經常去帶孩子看看他們,還教他們玩智慧手機,平時有個娛樂,教他們看影片,點贊,我們看著很平常的,他們都嘻得哈哈得,我們看著也開心,有爸媽就是有家,自己做好孩子也會看在眼裡得祝爸媽新的一年身體健康,一切都好,

  • 3 # 一溪心理

    生活中,有些媽媽總覺得孩子和自己的關系,就是沒有那麼親近。明明掏心掏肺地對孩子好,但孩子就是和自己有些疏遠。甚至有的媽媽給孩子做飯時,不小心把手燙傷了,跟孩子訴說時,十多歲的兒子竟然對媽媽的傷痛漠不關心。

    為什麼本該濃厚的母子情,會變得這麼淡薄呢?

    如果去調查的話,就會發現,這些和媽媽關系淡薄的孩子,往往小時候不是由媽媽帶大的。他們由媽媽親自哺育到產假結束,然後就送回老家給爺爺奶奶來撫養,到孩子上小學了,再接回媽媽身邊。

    媽媽要工作了,對孩子照看不過來,只好讓上一輩來代替養育。這種情況在中國很普遍,幫忙照看孫輩甚至成了爺爺奶奶的責任。

    孩子一般從6到8個月開始,就會很依賴母親,母親離開時會不停地哭鬧;變得怕生,被陌生人抱時,也會哭鬧。這是孩子的分離焦慮和陌生人焦慮,這時候沒有媽媽在身邊,孩子的安全感會被破壞,孩子的世界是恐慌的。

    孩子6個月到2歲左右,會非常依賴撫養他的人,會和撫養人形成濃厚的親密關系並伴隨孩子一生。心理學上把這種關系稱為依戀關系。孩子在這個時期和撫養人建立依戀關系,過了這個時期,再怎麼對孩子好,孩子還是很難親近。

    所以,孩子和媽媽關系不親密,對媽媽的傷痛漠不關心,那是因為孩子小時候不是由母親撫育的,他沒有和母親建立依戀關系,他對母親本能地親近不起來。他親近和他有依戀關系的爺爺奶奶,關心他們,願意聽從他們。這也是古代的皇帝對他的奶媽很好的原因。

    孩子沒有和父母建立依戀關系,到了青春期叛逆時,孩子就完全不聽父母管教了。如果父母過於嚴厲,孩子還容易作出極端的事情來。

    所以,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父母的親自養育是關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媧出極寒風暴有用嗎?